分享

火灾蔓延到家门口怎么办?高级消防员:跑或不跑,就看一个指标

 anan_wang 2020-07-02
火灾蔓延到家门口怎么办?高级消防员:跑或不跑,就看一个指标

「还有两个,在三楼后侧房间...... 」

睡在二楼发现起火就往下逃生出来的家属恳求消防人员救救他们的亲人。

大量火烟不断从二、三楼前方窗台窜出,消防人员除了持续射水降温,避免火势延烧。

另外也一边全副武装,一组一组进入屋内。

「都逃出来了吗? 」 屋主是一位年迈的母亲抓着我的手焦急地问。

我带队进入屋内寻找起火点及人命搜救,火点在二楼,请两组伙伴们局限火势后,顺着楼梯到了三楼,火势没有延烧上来,但上窜的浓烟早已弥漫整个空间。

消防人员一边确认里面有无人员受困,一边奔向后侧房间。

「房门是关上的,浓烟有可能没有进到房间内,里面的人或许还活着! 」 伙伴们士气大振。

这股希望在开门的瞬间烟消云散。 没想到房间内竟然浓烟弥漫,能见度不到一米。

我们快步进房,发现一对夫妻斜躺在地上。 两人身上虽然没有烧伤,但已经没有生命征象,赶紧将两人搬出火场急救送医。

丈夫判定是吸入大量浓烟致死,而妻子在急救过后幸运的恢复意识。

这是我2020年5月4日亲历的一起事件。 凌晨一栋3层楼透天厝的二楼客厅起火,消防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时已有火舌浓烟从窗台窜出。

一楼住获救的游姓女子80多岁老母,二楼住游女的外甥女及同学,还有游女弟弟夫妻,一屋共住7人。

起火时,游女弟弟不在家,当时屋内有6人,是游女外甥女的同学看见起火,叫醒游女外甥女、游弟妻子,跑下楼与游母逃出报警,游女及林姓丈夫受困3楼。

火灾蔓延到家门口怎么办?高级消防员:跑或不跑,就看一个指标

2020年5月4日桃园龟山住宅火警

在这个案例中,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觉得三楼夫妇就是因为没及时跑下楼所以遭遇悲剧,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火灾发生时往外跑就一定对吗?

今天借这个沉重的案例,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火灾知识。

01、火场最危险的是什么呢? 大火还是浓烟?

我常常问人家:发生火灾时,你家不是起火户,敢不敢躲在家里? 多数人的答案:不敢,因为怕躲在家中会被火烧死。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观念,在真实的火场,我还没有看过每个地方都会被烧掉,因为火会往容易烧的地方蔓延,会有一些方向性,

所以建筑物火灾尤其是大楼及公寓永远会有一些地方不会被火势波及。

所以火场的头号王牌杀手是浓烟,为什么?

热是火灾会扩大的关键因素,也是致人于死的主因,为什么浓烟反而会是王牌杀手?

因为烟会比热来得快,且烟产生后就会很快的四处飘散,无孔不入,当你在睡梦中,它会让你越睡越沉,

再加上浓烟中包含着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氢化氰、戴奥辛等剧毒性之气体,约80%的火灾死亡是由于吸入浓烟而造成的,常常吸入一口就会致命。

根据美国1986年的燃烧实验,一个家庭火灾,在1分35秒烟层就降至距地面1.8公尺以下,起火后1分47秒时烟就飘到2楼,2分48秒内,1楼楼地板120公分以上到处都是浓烟,而此时火还仅局限在起火客厅。

直到3分41秒,起火客厅才发生閃燃,此时客厅全面燃烧,然后逐步向上延烧,我再对照火灾动态模拟的一些结果,发现多数火灾发生后,未遭遇火热侵袭时,会先面对烟的威胁。

一般火场会先充满浓烟,经过一段时间后,火势才会逐步扩大,此时会再产生更多烟,再加上浓烟无孔不入,其杀伤力绝对大于火焰及高温,所以获选为火场之头号王牌杀手。

02、为什么浓烟是最危险的?

2017年新西兰也实际放火烧房子,并且全程记录。

视频加载中...

在他们的实验中从浓烟发生到无法存活时间仅仅只有38秒,跟刚刚美国的燃烧实验相隔30年。

可以发现实验1个共同点就是火灾开始产生浓烟后,烟热的就会急速成长。

这个观念一定要记住,因为他是火灾发生时该如何应变,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

浓烟的可怕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充满剧毒

各种家具、装潢材料(如塑料壁纸、化学纤维地板、聚苯乙烯泡沫板、人造宝丽板等)燃烧后,

会产生各种生成物,如一氧化碳(CO)、氰酸(HCN)、氯化氢(HCl)、氧化氮(NOx)、二氧化碳(CO2)、甲醛(HCHO)等数十种有毒气体,

一旦吸入,可能导致神经麻痹或脑部障碍,终而造成缺氧死亡。

而其中最致命的,就是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 它与血液中血红素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两百至两百五十倍,取代氧气抢先与血红素结合。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 1%

只要吸两口气就会缺氧,瞬间无法呼吸,难受程度就像有人把你的头强压在水中一样,之后失去知觉、窒息死亡。

二、蔓延快速

高楼火灾的延烧主要就是因为烟的垂直上升,遇到建筑物内垂直管道与上下楼梯通道,比方楼梯、电梯及竖井等,就会变成火势延烧的通道,形成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

浓烟本身包含各种可燃性物质,烟气流动的方向会引导火势蔓延的路线,

而在烟囱效应的对流作用下, 浓烟上升的速度会变得很快,约为每秒三到五米,远大于明火扩散的速度。

所以,火场经常出现火还未到浓烟先致的局面。

三、温度极高

火场开始产生浓烟后,温度就会急速升高,高温会使人的血液循环及呼吸心跳加速,皮肤也会烧烫伤、坏死及溃疡化。

当室内温度到达摄氏150度左右,肺脏就会烧焦; 当浓烟到达七百度以上时,连电线和水管都会融化。

许多火场生还者颤抖着说出他们的经历:「我尽最大力气爬离那些热气,我的鞋底都融化了。 」「热度竟然让浴室瓷砖都裂了! 」

由此可见,火场的高热远非我们所能想象。

不是被浓烟呛醒,而是被呛昏

半夜火灾的罹难者,很多都是死于睡梦中,被发现时,面部安详地躺在床上,没有任何惊恐、逃生或挣扎的迹象。

事实上,浓烟并不会把人呛呛醒,一氧化碳只会麻痹你的脑部,让你沉睡,就像被麻醉一样。

绝大多数的火场罹难者都不是被火活活烧死,而是先被浓烟呛昏窒息后,再被火烧。

根据研究,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听觉最为敏锐,嗅觉则不太有反应。想想每天早上把你叫醒的高分贝「闹钟」声响,就能明白了。

因此,当有人说自己被烟呛醒,其实是在还没睡着的半梦半醒之间先听到声音,再闻到烟味,便以为自己是被浓烟呛醒。

03、火灾来临时,跑还是不跑? 跑该怎么办? 不跑又该怎么办?

上面讲了火灾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浓烟,而且它很有多的特性。

那么火灾来临时,跑还是不跑呢?

要是跑的话,可能被浓烟熏晕在跑的路上,如果不跑,可能火势蔓延导致烈火的吞噬。

其实,我们可以根据烟这个指标,来制定这样一个原则:淡烟快逃,浓烟关门。

1、 淡烟快逃

什么是淡烟?

刚起火時会產生的烟,通常是水蒸氣先被蒸發,所以会是白色的,且浓度不高,所以在起火1分半钟内所发生的烟,基本都可以称为淡烟。

它们毒性不高,蔓延速度也不快,温度也不高,也不会造成呼吸困难眼泪直流,一切都还在容许范围。

开头案例中提到的幸存者,从起火建筑物二楼逃出来,他们说当时看到了能见度已经很低,但是还可以从烟雾中隐约看到楼梯间的灯光,

而且烟从头到尾都没有变化也没有温度,这时候算「淡烟」但不是浓烟,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快逃。

有一位来自台湾的李小姐,在网络上发文分享火场惊险的逃生经历,她说从起火建筑物逃出来时,整个逃生通道的能见度也很低,但是还是可以看到避难指示灯,

這時候她就铁了心決定往下跑,最后在6樓遇到了消防隊員順利逃生。

淡烟时,选择朝逃生口逃跑是最佳的选择。 但逃跑时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a、用手捂口鼻,最快速度撤离

还记得刚刚美国的燃烧实验吗? 一个家庭火灾,在1分35秒烟层就降至距地面1.8米以下,接近一个人的灭顶的身高距离就会开始产生浓烟,因此逃生的时间仅有1分半钟甚至更短。

因此,逃生的時候用手捂口鼻就行了,最多拉一下身上的衣服遮一下,不要浪费时间在找手帕或者湿毛巾上,迅速撤离现场比什么都重要。

我曾经在火灾现场门廊发现死者,脸上遮了一件大浴巾,很明显逃不出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多花了几十秒的时间在找东西遮住口鼻,结果丧失了宝贵的逃生时机。

b、一定是向下跑,而不是向上跑

在逃生的时候,既然要「逃」就要确定能「生」,生的方向往往都是往下,千万不能因为没着火就往上跑。

前面我们讲过烟很可怕,而且它的速度很快,但表明烟的上升速度太快每秒3~5米,也就是每秒上升一层楼,而人向上跑的速度只有每秒0.5米还不到半层楼。

这意味着无论你怎么跑都跑不过烟的覆盖范围,所以往上逃生就是在靠近死亡。

2018年四月某日下午,一棟公寓大廈七樓冒出熊熊烈火,我从一楼往上直奔,到处浓烟密布,然后在往八楼的楼梯间发现趴在地上的两个孩子和一名年輕男子,我抱起两个孩子就往楼下跑,其他消防同仁合力背着男子下楼。

妻子聽聞噩耗赶回家,看到的却是她的丈夫和一对儿女被抬上担架,两个孩子身上都有超过80%的二、三度灼伤,并且有严重吸入性呛伤,

急救后虽然暂时恢复心跳,但已经脑死,丈夫则早已宣告不治。

唯一的极端例外是如果是起火点在地下室,烟热在下面无法散去,那就要改成向上逃生。

2、浓烟关门

什么是浓烟呢?

「浓烟」是烟气导致水平能见距离低于五公尺,高度离地板1.8公尺内,而且能感受得到热度的现象。

在开头的案例中,后来的火场调查发现,他们夫妻一开始打开门发现浓烟,但是还是想往楼下跑,跑到楼梯口发现有火光,就再往回退,

结果刚刚出来的时候房门没有关上,就这样,导致两人双双昏迷,而先生死亡。

浓烟一般产生于,火灾发生的1分半钟之后。 在接下来很短的时间内,建筑内部浓烟和毒性气体浓度会急速上升,

高浓度的烟可能会让四周变成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火场的环境会急速恶化,危险会急速上升。

所以这时候遇到的就是「浓烟」,不要试图穿越过它,反而要把门关上,因为遭遇浓烟时一定是太晚发现了,错过了最佳的冲离火场的时机。

基本上,如果你能看到的范围很窄,或者浓烟在你的头上伸手可及,伸手不見五指或是低頭看不到腳尖,

就不建议「逃生」了,这时候关门把浓烟挡在门外,在室内「求生」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关门也并不是简单的把门关上就完了,如果门缝太大,密封效果不好,还要使用胶带由上而下黏贴门缝,或用毛巾或床单密封门缝,防止浓烟进入室内。

火灾蔓延到家门口怎么办?高级消防员:跑或不跑,就看一个指标

因「关门」这个小动作,焦黑的客厅望过去,2间房依然完好。

火灾蔓延到家门口怎么办?高级消防员:跑或不跑,就看一个指标

房外已被烧得焦黑,但房间内几乎仍完整。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3件事:

a、 一边堵烟,一边疏烟

我们在关门之后要记得防止浓烟进入室内,比如堵着可能漏烟的门缝,或者空调通风口等位置,然后打开窗户疏散室内的毒烟。

2014年11月住宅火災,17岁女高职生受困火场的事件,受困刘姓少女冷静地回想起学校防灾演习内容。

她先将房门关上,再用毛巾塞住门缝,不让浓烟窜入,然后打开窗户耐心地等待消防队救援,随后消防员赶到,发现少女除了受到轻微呛伤,几乎毫发无伤,用正確的觀念救了自己,也救了一家人。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开窗的同时也要注意是否有从旁边窜过来的火烟。

b、 降低氧耗和体能,积极对外发讯息

被困在室内之后,不要惊慌着乱喊乱叫,要告诉自己「冷静」下来,这点最重要也最难做到,

一个降低氧耗和体能的消耗,另一个是静下心来使用一切可能用到的方式和消防队取得联系,

告诉对方你的位置和所处的情况,你才可能被最快的救援。

2020年4月某KTV火灾,生还的消费者在原包厢内待救,关门后立即关闭空调,并且用衣服塞住门缝和空调出风口,顺利等待消防员救出。

访问了KTV火灾生还的消费者,他们说当时用手机联系附近友人和消防人员,告知所在的包厢号码和等待救援,并且用衣服塞住门缝和空调出风口,

随后听从手机里的消防指导,平躺在地上放松身体,调整缓慢呼吸。

一来地面上有较足够的空气,二来眼口鼻在较低的位置也比较不会让烟刺激到粘膜而不舒服。

这些简单又顺序正确的处置,大大的拉长生存时间,也帮消防员增加了救援时间。

c、不要跳楼求生

2003年8月的小区大火,造成16死68伤,事后去勘查许多房间,根本没有火烟燃烧的迹象,但是因为恐慌而跳楼的人不在少数。

火灾时总有人有赌博心里,想着横竖都是绝境,不如往下一跳博个运气,殊不知跳楼是最愚蠢的方式。

我亲历火场这么多次,看过很多跳楼的,幸运的摔伤,不幸的摔死,救到没有气息的死者只好先摆一边,因为抢救活人更急切。

凡是跳楼的很少有真的很幸运活下来的,反倒是那些懂得消防知识的人,最后在火场中被安然无恙的救了出来。

结语:

现在已经是2020年,所有的汉建筑物室内的装潢都跟30年以前的平房有很大的不同,以前多为矮房和木头家具,现在多为高楼大厦和石化产品,一旦发生火灾危险指数较以前高得太多。

但大家也不必害怕,做了这么多年高级消防员,我有信心的告诉大家,

只要大家掌握了基本的消防知识,发生火灾的概率非常低,而且就算意外火灾,生存下来的概率也会非常大。

今天我们所讲的“淡烟快逃,浓烟关门”就是最基本的一种常识。

如果不懂些基本的火灾常识,在真正灾难来临时会让自己暴露在极大的风险中。

更扎心的是,消防人员会因为自己的职责, 依然会不顾自身在火灾全盛时期前进入火场进行搜救,

哪怕自己根本不了解人员状态和情况,而一旦全面燃烧,搜救人员壮烈牺牲也是可能的事。

所以,掌握基本的火灾常识,不仅是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也是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更是保护其他无辜的生命。

咱们可以从小常识做起,比如谨记今天科普的原则「淡烟快逃,浓烟关门」。

火灾蔓延到家门口怎么办?高级消防员:跑或不跑,就看一个指标

消防伴随着科技成长,应用科技破除火场迷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