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几首诗词,欣赏参差蝉鸣,感受夏天的热烈

 读书工 2020-07-02

夏天比春天更加成熟,原来的万紫千红,现在都长成了果实。原来的莺歌燕舞,现在都结成了比翼双飞。随着温度升高,一切都变得热闹起来。

因为蝉鸣来了,它知了知了一声声地高叫着,把夏天叫得十分地热烈。这个小小的蝉,有着透明薄纱的蝉,站在高枝上,引吭高歌,它的嗓子就像天籁一样。

我们听惯了它们一只接一只地互相唱和,它们如果突然停下来,我们好像感到若有所失。它们不怕热,越热越叫得厉害。

它们这样的大合唱,既可以提振精神,也像是催眠曲,可以让我们很快地迷糊起来进入梦乡。

所以知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很早以前一些文人就用文字把它记载了下来。我们读过古诗词的都知道,古人写蝉的诗是最多的。

最出名的诗句有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他说蝉叫并不吵人,只能使林壑显得更加宁静优美。

词人辛弃疾则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佳句,他写乡村的风土人情。在清风明月之夜,人们在稻花的清香里,谈论着一年的好收成。

还有柳永的《雨霖铃》中也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不过这里写的是秋蝉。词人主要是用蝉声的凄苦,来表达自己仕途失意以及与恋人离别的无奈之情。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欣赏几首写蝉的五言绝句,看看夏天的风景,看看诗人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已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诗。诗中赞美了蝉的自强不息精神,它不依靠外援,自己发愤图强。它并没有借助秋风,就把声音传递得那么遥远。

蝉是高洁的,它不食人间烟火。它垂下触角餐风饮露,高亢的叫声从疏朗的梧桐树缝里传了出来。这梧桐树本来是用来栖居凤凰的,可见鸣蝉也是一种灵异动物。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这是唐朝诗人薛涛的《蝉》,露水下来了,把蝉的嗓门滋润得更加清脆。微风吹来,树叶朝着一个方向翻卷。这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显得是那么和谐。

虽然知了们大多是分散在不同的树枝上,但是它们都有很强的纪律性。它们一声接着一声,互相唱和,互相配合,像大合唱,秩序绝不会紊乱。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上面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画蝉》,这里诗人写蝉是独辟蹊径。蝉子餐风饮露,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它的高风亮节足以令人羡慕。

但是它们生活在山林间,太阳的光线也会照射下来,这林海也充满了传奇和乐趣。然而即使有这么多树枝可以安家,也逃避不了那些从背后过来的螳螂的伤害。

悄悄山郭暗,故园应掩扉。

蝉声深树起,林外夕阳稀。

这首诗是《闻蝉》,是宋代诗人游九言的作品,也有人说作者是朱熹。诗人在异乡听到蝉鸣,突然想起故乡来,那远方熟悉的家、逝去的童年和亲人,让他无限地怀念。

此时夕阳即将下山,暮霭沉沉,故乡这个时候应该也都关上了门扉。蝉声从高高的树上落下来,夕阳收走了树林里的最后一根光线。诗人思乡怀亲,孤独和寂寞也随之袭上了心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诗歌清新简朴,以抒发性灵为主,表现了自然界的优美宁静,以及牧童的天真烂漫和机警聪明。

牧童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他悠然自得,骑在黄牛背上唱歌,嘹亮的歌声在山林中回荡。他突然发现了一只鸣蝉,比他的嗓门还要大,于是他悄悄地站到树下,平心静气,准备捕捉。

古往今来咏蝉的诗简直是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它们几乎都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通过写蝉来表达自己的人生际遇和志向爱好。当然也有一些是纯粹描摹自然的清新之作。

我是读书工。关于鸣蝉的诗词欣赏,你怎么理解,欢迎参与评论和交流。

关注读书工

读书点亮生活。读经典

读唐诗宋词,读红楼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