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社鹏版医学百科——动脉血压

 脑健康 2020-07-02

患者的"血压"应该在每次看病时都得到检测,以备建立"基准血压",从而便于和将来做对比,从而发现"高血压"

首次就诊时,应当做“双侧臂部”的"血压"检测。在以后的场合,如果该患者出现了“心血管”或“神经系统”方面的“主诉”,则仍然需要检测"双侧臂部血压"

如果在“年轻人群中”发现了"血压升高",还应当继续检测"双腿的血压"。注意,此处特指“年轻人群”!

在许多场合里,暂时的"血压升高"并不和疾病相关。例如当患者出现“焦虑”、“白大衣综合征”、奔跑着去“准时应约”看病、“膀胱扩张”、“慢性酒精中毒”、苯丙胺、可卡因、“新近的咖啡因摄入”以及“吸烟”也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

“临床医师”应当鼓励“人们”进行频繁的"血压检测"。这样做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已经偷偷摸摸“升高的血压”。

测量血压

"动脉内的血压检测"可以直接在“监护室”进行。

在其它场合里,则常采用间接的方法。

于表浅的“大动脉表面”施加压力,则足以“阻断动脉血流的压力”就被认为就是“动脉内压力”。

"袖带"应当至少10cm宽,如果是在大腿部测量"血压",则"袖带的宽度"至少要达到18cm。“厚实的臂膀”可能会产生比"实际血压"高出10~15mmHg的误差,除非使用"更宽的袖带"来测"血压"

在某些场合,"检测到的血压"可能要比"实际血压"高,这将会导致患者接受了“进一步的措施来”降低本来就不高的"血压",从而导致了悲剧性的结果。

临床医师应当想到这种可能性并对“重症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当"袖带"被充气加压,且超过收缩压后,依然能触摸到“桡动脉”搏动,则“该动脉”可能存在“明显的钙化”。

"低血压"伴随同时“周围血管痉挛”的状态,常规的"血压"测量方法可能会“严重低估”了真实的"动脉血压"。这种情况通常见于“休克状态”。

动脉搏动,称之为科罗特科夫氏(Korotkoff)音,可由钟式听诊器(stethoscope bell)轻轻置放于肱动脉表面而获得,用于测量"血压"

在更小程度的“血管收缩”场合里,“动脉搏动音”("血压"时听到动脉扩张音)会低估了收缩压,同时高估了舒张压

"臂部动脉血压"的测量

测量"血压"时,患者应当采取坐位或卧位。在测量之前应该先休息5~10分钟。

如果是“坐位”,则“后背”和“双脚”都应当给予可靠的支撑。"袖带"被缠绕在“裸露的上臂”,且"袖带下缘"至少应该距离肘前窝3cm的距离,同时"袖带"应当保持在和“心脏”同一水平。继而触摸“肱动脉搏动”,向"袖带"内充气使得压力“逐渐上升”到高于“搏动消失”时压力的30mmHg以上的水平,打开阀门使得压力逐渐降低(每秒2mmHg)同时听诊“肱动脉”。

随着袖带内压的减低,“动脉搏动音”变得响亮,保持一个最大的程度,然后变得低沉,最后消失。

记录到的数字,例如130/80/75,最高的为收缩压,但是,第2或第3个数值是否就代表了最接近的“舒张压”是仍然存在争议。

记录下所有三个数值后,“临床医师”就会有他们自己的结论。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在大部分场合,听诊时“动脉搏动音”消失时数值为“舒张压”。偶尔,在“甲亢”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场合,这种“动脉搏动音”一直持续到"血压"0时。

在这种场合,接受第2个数值作为“舒张压”,因为舒张压为0mmHg是不可能的。

通过“听诊”,当“动脉搏动音”感知不到时,“触诊”能帮助“检测”结果。触摸"袖带"远端的“肱动脉”或“桡动脉”,记录“搏动”最先开始出现时的"血压"

“多普勒超声装置”被用于判定“搏动”和“收缩压”。

在某些患者,动脉搏动音先出现,然后又消失,当"袖带"压力继续降低时,然后又出现,从而产生了一个听诊无音间隙。 这更常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且可能显示出严重的“动脉硬化”。所以向"袖带"充气,使得压力超过指定的“收缩压”非常重要,这是为了避免记录到“假的低缩压”。

“脉压”是指“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男女人群的“脉压”正常平均数值是50mmHg

"腕部血压"的测量

拥有“短的肥胖的手臂”的患者常常难以得到准确的"血压",此时可以考虑测量"腕部血压""袖带"包裹在“前臂”周围,“钟式听诊器”置放于“桡动脉”上。

"股动脉血压"的测量

让患者平躺,包裹较宽的"袖带"于大腿周围,"袖带"最下缘位于“腘窝”上几厘米处。向"袖带"充气,听诊“腘动脉”。通常,在“圆锥形的大腿”上难以获得均衡的压力,除非“袖带”足够宽。

"踝部血压"的测量

让患者平卧,将"袖带"缚于“脚踝”之上,将“钟型听诊器”置放于“内踝”后方的“胫后动脉”上。在没有“动脉阻塞”的患者,此处测量的"血压"和“肱动脉”处测量的"血压"相似。

动脉血压的波动

"正常血压"的精确界限难以定义,人们对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定义一直在演化。

"血压"大于115/75mmHg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开始增加;且每增加20/10mmHg,则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会因而“翻倍”。

统计数据表明,“平均收缩压”随诊“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正常成人的"血压变化"呈现“昼夜节律变化”。收缩压常在“上午”最高,继而逐渐下降,且在“凌晨3点”时降到最低。

"臂部血压"的不一致

在“不同侧”的臂部,正常"血压"的差值<10mmHg。右侧"臂部血压"略大于“左侧”。这种不一致会频繁出现的,原因有时候难以解释。可能的原因在于“锁骨下动脉的阻塞”、“胸廓出口综合征”、以及“动脉夹层”。

"高血压"

大部分"高血压"的原因是未知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

主要原因被怀疑是在“肾脏”。

“升高的收缩压”可来自于“卒中体积的增加”或“主动脉顺应性”下降。

“增高的舒张压”可来自于“周围动脉阻力”的升高,原因可为“血管收缩”或“内膜增厚”。

如果“收缩压”单独升高,而“舒张压”正常,称之为"孤立的收缩压高血压"。更常见的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如果只有“舒张压升高”,则“脉压”就会很狭窄,则提示“心输出量”减低。

“舒张压”代表了最低连续的对“人体血管树”的“压力负荷”,对“平均动脉压”贡献最大。孤立的“收缩压升高”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同时都增高”均和卒中、“心衰”、左心室肥厚、“慢性肾衰”强烈相关联。

那些>50岁的患者,和“升高的舒张压”相比,“升高的收缩压”更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