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药方和伤寒论方剂简单整理

 学中医书馆 2020-07-03
《伤寒论》药方

仲景《伤寒论》辨六经为病,非辨风寒也,其方亦以上下表里寒热为治,非专治伤寒也。和、寒、温、汗、吐、下六者为祖方。盖方之有祖,犹字之有母,由兹或复或减,或因或变,扩成一百一十三方,井井有条,丝丝入扣。标而出之,窃谓心有所得。及观柯韵伯《伤寒论翼》具载靡遗,可谓先得吾心之所同然者矣。

桂枝汤,和剂祖方也。

白虎汤,寒剂祖方也。

四逆汤,温剂祖方也。

麻黄汤,汗剂祖方也。

栀豉汤,吐剂祖方也。

承气汤,下剂祖方也。

栀豉汤、瓜蒂散,宣可决壅也。

五苓散、十枣汤,通可行滞也。

附子汤、理中丸,补可扶弱也。

陷胸汤、承气汤,抵当汤,泄可去闭也。

麻黄汤、葛根汤,轻可散实也。

龙骨牡蛎汤,重可镇怯也。

石脂丸、桃花汤,涩可去脱也。

猪胆导、蜜煎导,滑可去着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燥可去湿也。

黄连阿胶汤,润可去枯也。

白虎汤,寒能胜热也。

白通汤、四逆汤,热可制寒也。

桂枝汤,解肌表之汗,是宣发形肉之阳气也。

麻黄汤,发经络之汗,是疏通血脉之阴气也。

葛根汤,解肌肉之汗,是升提津液之清气也。

大青龙汤,泄胸中之汗,清内扰之阳气也。

小青龙汤,发心中之汗,涤内蓄之水气也。

麻黄汤,邪伤营而不伤形者,竟发汗以散邪也。

桂枝汤,邪伤卫而已伤形者,服之歠粥渍形以为汗也。

麻黄细辛汤,用附子升肾液以为汗也。

附子汤,用人参固肾液以止汗也。

柴胡汤,重用寒凉,阳经之邪不欲其太升也。

乌梅丸,重用辛热,阴经之邪不欲其太收也。

麻黄汤,病从外之内者,仍治其外也。

栀豉汤,病从内之外者,仍调其内也。

桂枝汤,病虽入里而表症仍在者,当先和其表也。

调胃承气汤,症虽有表而里症甚者,当先调其内也。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从半表半里者,当和其内外也。

小柴胡汤,治轻邪在腠理。

大柴胡汤,治浊邪入募原。

桂枝汤,仅解太阳初感之邪。

柴胡汤,可调三阳半表之症。

麻黄附子汤,治邪从阳分注经之症。

附子汤,治邪从阴分内注于骨之症。

小青龙汤,治表热里寒。

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

四逆散,解少阴里热。

当归四逆汤,散厥阴表寒。

通脉四逆汤,救少阴亡阳。

茯苓四逆汤,救太阳亡阴。

白虎汤、承气汤,存中焦之阴,以和胃气。

白头翁汤、四逆散,救下焦之阴,以清脾气。

麻黄附子细辛汤、黄连阿胶汤、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半夏汤、苦酒汤,治阳邪伤少阴之阳。

桃花汤、猪苓汤,治阳邪伤少阴之阴。

附子汤、吴茱萸汤,治阴邪伤少阴之阳。

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干姜四逆汤,治阴邪伤少阴之阴。

附子督麻黄,从少阴出太阳。

大承气不设监制,从太阴入阳明。

麻黄汤,发营中热汗。

瓜蒂散、栀豉汤,吐胸中寒饮。

瓜蒂散,吐上焦之重剂。

栀豉汤,吐中焦之轻剂。

十枣汤、大陷胸丸,治中焦之水,泻之于内也。

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治下焦之水,引而竭之也。

小青龙汤,治动而逆上之水。

五苓散,治静而不行之水。

十枣汤,治弥漫之水。

大陷胸,治痞满之水。

真武汤,治沉着之水。

小青龙,治寒邪未解之水,故温以汗之。

十枣汤,治阳邪未解之水,故引而竭之。

小青龙,入太阳治阳水,功兼外散。

真武汤,入少阴治阴水,功专下渗。

乌梅丸,治阴经厥利,故兼温补。

白头翁汤,治阳邪热利,故专凉散。

十枣汤、五苓散,下太阳水道之邪。

大柴胡汤,下少阳气分之邪。

三承气汤,下阳明谷道之邪。

桂枝加大黄汤,下太阴转阳明之邪。

桂枝加芍药汤,和太阳转太阴之邪。

柴胡汤加芒硝,下少阴转阳明之邪。

大柴胡汤,下少阳无形之邪。

柴胡汤加芒硝,下少阳有形之邪。

桂枝加芍药汤,下太阴无形之邪。

三物白散,下太阴有形之邪。

四逆散,下少阴无形之邪。

大、小承气汤,下诸经有形之邪。

桂枝汤,太阳表剂,多从是汤加减。

栀豉汤,阳明表剂,多从是汤加减。

小青龙汤,义重半里,故加减中麻黄可删。

小柴胡汤,义重半表,故加减中柴胡必存。

桂枝汤,加附子,加大黄,是方外随症可复。

青龙汤加减,真武汤加减,即于方内求义损益。

附子汤、吴茱萸汤,加人参从阳固阳。

白虎汤、泻心汤,加人参从阴济阴。

当归四逆汤,不去芍药,和肝阴也。

白头翁汤,重用芩连,泄肝热也。

乌梅丸,黄连一斤,黄柏六两,重泻肝热也。

复脉汤,生地一斤,麦冬八两,急救肝阴也。

柴胡汤,有加减法者,少阳有变动之用。

乌梅丸,无加减法者,厥阴为止静之体。

桂枝汤,有疑似症;柴胡汤,亦有疑似症。

柴胡汤,有坏病;桂枝汤,亦有坏病。

桂枝汤症罢,桂枝不中与,随症治之,仍不离桂枝。

柴胡汤不中与,设法救逆,仍不出柴胡。

桂枝一味,外邪未离营卫,六经皆可用。

柴胡一味,邪留腠理半表,三阳皆可用。

桂枝汤、麻黄汤,主治太阳营卫,亦可治阳明营卫之邪。

真武汤,主治少阴水气,亦可治太阳汗后亡阳。

四逆汤,主治太阴下利清谷,亦可治太阳脉反沉者。

五苓散,主治太阳消谷水逆,亦可治阳明饮水多者。

猪苓汤,主治少阴下利,亦可治阳明小便不利。

抵当汤,主治太阳瘀血在里,亦可治阳明蓄血。

瓜蒂散,主治阳明胸中痞硬,亦可治少阴温温欲吐。

大青龙汤,脉微汗出恶风者,不可与。

白虎汤,脉浮发热无汗者,不可与。

瓜蒂散,诸亡血虚者,不可与。

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

猪苓汤,阳明病汗出多者,不可与。

承气汤,表邪未解,热不潮者,未可与。

建中汤,呕家不可与。

桂枝汤,酒家、亡血虚家不可与

伤寒论方剂简单整理

纯手打个人整理,后面完善为表格。

按伤寒方子出现的顺序大概整理下,

下次整理病邪传变。

建议每个人都自己整理一次,也就半天。

整理过程中会发现,伤寒论是一棵完整的树,从表到里,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病阳病阴,误治过治,法度严谨,圣人圣书。

借用先贤一句话: 《伤寒论》义理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然。金匮玉函,示宝贵秘藏之意也。

(太阳病,熟读读透)

桂枝汤,风中太阳肌腠

桂枝加葛根汤,邪在太阳经输

桂枝加附子汤,误汗亡阳于外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误下亡阳于内

桂枝麻黄各半汤,邪达肌表无力外出

桂枝二麻黄一汤,邪在肌腠复通肌表

白虎人参汤,邪在肌腠通于阳明

桂枝二越婢一汤,邪略通于脾尚可外透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邪陷脾里适宜内调,

甘草干姜汤,误汗后,先救阳

芍药甘草汤,误汗救阳后,再救阴

调胃承气汤,误汗救阳复阴后去余热

四逆汤,误汗后再误灸,救阳

葛根汤,邪循太阳经而入,不在肌腠

葛根加半夏汤,邪循太阳经而入已初达阳明

葛根芩连汤,表未解,误下,有汗,升邪仍然从表出

麻黄汤,邪在肤表,邪初入阳明,邪初入少阳,皆可麻黄汤治之

大青龙汤,中风无汗,烦躁缘内热,发表清里,必须无少阴症,发汗为主治

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胃有停水,驱寒去水为主治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表未解,误下不重,喘,仍然桂枝汤为主治,复理逆气

干姜生附子汤,汗下亡阳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汗后亡阴血,

麻杏石甘汤,汗后不解,邪入肺,肺热

桂枝甘草汤,发汗伤心气

苓桂甘枣汤,发汗后伤肾气,欲发奔豚,茯苓引能量往下必须重用

厚姜甘半参汤,发汗伤脾气

苓桂术甘汤,吐下伤肝气

芍药甘草附子汤,虚人发汗

茯苓四逆汤,虚人发汗又下

五苓散,发汗后津液不行(津液作汗)

茯苓甘草汤,(血液作汗),保血液,动津液

栀子(生姜)(甘草)豉汤,心肾不交

栀子厚朴汤,伤寒下后,清余热

栀子干姜汤,下之后,脾寒身热

真武汤,太阳过汗

小柴胡汤,升1降1,转枢机(变法很多)

小建中汤,太阳病阴阳不和于内

大柴胡汤,升1降3,转枢机

柴胡加芒硝汤,转枢机清热

桃核承气汤,邪结膀胱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三阳并病

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火治之偏,桂龙牡定阳之意

桂枝加桂汤,火法误治引起外寒内火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误下误火,调和阴阳

抵挡汤方,热结小腹,重症,宜缓用丸

大陷胸丸(汤),引邪误下致胸症偏在气,邪热

小陷胸汤,引邪误下致胸症偏在痰,邪热

文蛤散,渗散水气,邪寒

白散方,寒实结胸,邪寒

柴胡桂枝汤,解表通经转枢机

柴胡桂枝干姜汤,解表通经转枢散结

半夏泻心汤,误下治满而不痛,痞证

十枣汤,太阳中风致水饮痞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少阴君火亢盛之痞

附子泻心汤,寒热之痞

生姜泻心汤,脾胃不和之痞

甘草泻心汤,胃虚之痞

赤石脂禹余粮方,下焦不和之痞

旋覆代赭汤,中虚并阴气弥漫之痞

桂枝人参汤,表不解,里不和,心下痞硬

瓜蒂散,治痞要明其义,不必限制于陷胸泻心柴胡

黄芩(加生姜半夏)汤,太阳少阳合病,

黄连汤,少阳伤寒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风湿相博在外,在内

甘草附子汤,风湿相博通行内外

白虎汤,伤寒脉浮滑,表热里寒,?存疑未解

炙甘草汤,脉结代,养血温心

(阳明开始,讲法多,方剂少)

大承气汤,阳盛阴虚,便硬(大)下之则愈

小承气汤,便燥(小)下之

猪苓汤,阳明病累及太阴,治津液不布之口渴小便不利

蜜,土瓜根,猪胆汁,通大便

茵陈蒿汤,阳明气郁热,(血郁热抵挡证)

吴茱萸汤,胃气虚寒

麻仁丸,泻胃火扶脾阴

栀子柏皮汤,湿热发于外

麻黄连翘赤豆汤,茵陈代替生梓白皮,解表清里

(少阳篇)

柴胡证不等于少阳证,当需切记

(太阴病)

桂枝加芍药汤,入太阴出太阳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实痛)入太阴泻阳明出太阳

(少阴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邪刚入少阴且发热脉沉(太阳挂少阴)

麻黄附子甘草汤,邪入少阴无里证,解表伏火

黄连阿胶汤,邪入少阴,未伏火,少阴热化

附子汤,邪入少阴,但少阴火衰寒化

桃花汤,邪入少阴热化太过,大肠郁热便腐

猪肤汤,少阴咽痛,上热不降下水不升

甘草汤,伏少阴火

桔梗汤,火伏,咽仍然痛,是病已在实体,

苦酒汤,外治咽痛

半夏散及汤,散寒治咽,灵活取用

白通汤,少阴四逆下利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严重四逆,阴药做引

通脉四逆汤,里寒外热

四逆散方,转动阴枢

(厥阴病)

乌梅丸,神方

当归四逆散,通草为木通,血虚四逆,养血通脉

麻黄升麻汤,阴阳崩溃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厥阴虚人误吐误下

白头翁汤,厥阴热利下重

(其他)

四逆加人参汤,回阳养阴,

理中丸,养脾土

烧裈散,感冒没好不要瞎搞

枳实栀子鼓汤,大病初愈不要干活

牡蛎泽泻散,大病初愈不要胡吃海喝

竹叶石膏汤,大病初愈有虚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