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怪才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林歌作品 2020-07-03

辜鸿铭,原籍福建厦门,出生于马来西亚。

10岁时,辜鸿铭随义父布朗赴欧洲,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文学硕士。

后来又到德国莱比锡大学读工科,取得毕业文凭。

接着,他遍游法、意、奥等国,不但英语造诣极深,还精通马来、英、法、拉丁等九种外语,获得过十三个博士学位,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等经典,竭力向西方人宣传东方文化。

回国后,他曾任张之洞、周馥幕僚二十余年,后来又担任过清朝外务部左丞,还娶了个日本妻子。

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武昌拜会张之洞。

辜鸿铭以幕僚的身份,送给伊藤博文一本英文版《论语》。

伊藤博文调侃他道:“先生精通西洋学说,难道不知道孔子的学说虽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是已经不适合二十世纪的今天了吗?”

辜鸿铭回答说:“孔子教导学生的方法,就如同数学里边的加减乘除一样,两千多年前,三三得九,如今到了二十世纪,三三依然得九,而不会出现三三得八。”

伊藤博文顿时语塞,竟无言以对。

民国建立后,他应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教授,专门讲授欧洲文学史。

辜鸿铬堪称一代怪才。

他一生的经历,概况起来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颇具传奇色彩。

他早年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精通欧洲文学,归国后却转而爱好中国传统文化。

他由欧洲留学返回中国时,虽已过而立之年,对汉学又缺乏基础,却仅仅凭着对语言文学的特殊爱好及禀赋,终于经过努力自修,居然成为汉学方面的专家。

由于辜鸿铭学贯中西,特别推崇孔子学说,认为这是“贤人的宗教",因而致力于介绍给西方社会,这使得他在东方著书立说,却在西方备受青睐。他曾译《论语》、《中庸》、《春秋》等经籍为英文。

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用英文写了《尊王篇》、《春秋大义》等。

特别是他写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战争的出路》一书,认为中国文化较西方文化高,孔子之道可以把欧洲从战争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这使得他的著述日益受到西方的重视,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声誉与影响。

辜鸿铭的名字因此也在西方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尤其是在德国,他的著作在书店随处可见。

当时,德国文化界甚至认为能代表东方文化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在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另一个就是中国的辜鸿铭。

当时的西方人,曾流行一句:“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尤为奇特的是,这位在受西洋文化熏陶二十来年的堂堂北京大学教授,竟在回国后脱掉西装革履,换上前清装束,头发稀疏却硬要编成耷拉着的小辫子。

《北大感旧录》中曾记载:辜鸿铭“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成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

在第一堂课上,学生们都盯着他梳的辫子。

辜鸿铭说:“我的这根辫子,要想剪掉它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不过在我看来,诸位心中的那根辫子,想去掉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辜鸿铭曾在《在德不在辫》一文中写道:“今人以除辫变服为当今救国急务者,余谓中国之存亡,在德不在辫”。

意思即中国的存亡不在于除辫易装,而在于自身的能力,即使改了装束,剪了辫子,但没有实力的话,外国人依然不会尊敬你。

他还十分赞赏张勋复辟帝制的丑剧,确实是一个古怪的人物。

辜鸿铭对曾搞过复辟的张勋特别推崇。

张勋66岁生日时,辜鸿铭特赠寿联一副,表示祝贺。

联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副对联取自苏东坡七绝中的头两句。

苏东坡此诗本是写景,头两句是衬托后两句的,叫人们不要错过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辜鸿铭把它借来用以比喻当时的环境。

所谓“擎雨盖”,实际上是比喻清代官员头上戴的顶戴花翎。

所谓“傲霜枝”,实际上是指辫帅张勋和他本人脑后的那条辫子。

辜鸿铭虽然是保皇派,但对于慈禧太后却嗤之以鼻。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大肆操办六十寿诞。

辜鸿铭听后,当众吟出“贺诗”——“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他虽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对西方的民主、自由、民权,以及男女平等等观念却不屑一顾。

有一次,他在英国出席一个上层社会的宴会,嘉宾云集。

因他是极力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名人,又是远方来客,备受瞩目。

在西方早已实行一夫一妻制,无人纳妾,如有敢纳妾者必成众矢之的。

辜鸿铭旁边有一位英国贵夫人,知道辜纳妾,早已耿耿于怀,只是没有机会当面指责他。

现在天赐良机,她便义正词严地批判辜的纳妾,指出这是对妇女的欺凌、践踏。

她代表全体妇女提出强烈抗议。

不料辜鸿铭不但不认错,反而满不在乎地笑道:“请你不要激动,我纳妾自有道理。比如一辆汽车有四个轮胎,只要一个打气筒就够了,难道还需要用四个打气筒吗?”

这位贵夫人听到他强词夺理的怪论,简直不可理喻,气得说不出话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