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人如何跨越职场困境?

 思维灯泡 2020-07-03

在职业生涯发展初期,我们很可能会经历各种不如意,比如投了那么多简历却石沉大海,面试过后却杳无音信,对工作现状不满却又偶尔觉得力不从心,甚至有时候被摧残得简直要怀疑人生。作为一个没有背景和资历的年轻人,该如何才能跨越职场的困境?

文 | 冯起升

前几天收到一位读者私信,在日本留学回来做日语翻译工作,日英中互翻译,考虑换工作,但有些连简历都没过,有些则是做了性格测试,终面人家问起测试结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屡经挫折,简直快要被弄的怀疑人生了,对未来有些迷茫和困惑。

我相信类似的情况绝不是个案,其实不仅是我们芸芸众生会经历挫折,很多大佬也是迷茫和彷徨中挣扎着走出来的。如果把他们的名字隐去,但看他们年轻时的履历,恐怕也未必会被人看好。

早在两年前,台湾104希望基金会进行了一项真实的社会实验:他们找来了各行各业能够指点江山大佬们,对几份匿名的简历进行评价,调查各位对这些年轻人的评价与看法。

视频时长:4'01"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的标题我就特别喜欢:不怎么样的25岁,谁没有过?

我有时候看看我身边发展得比较好的人,虽然谈不上什么大佬,但其实也不差,不过他们当年绝大多数真的也是苦逼过来的,也曾有过迷茫和彷徨。

那作为年轻人,该怎样才能跨越职场困境,突破职场瓶颈呢?

  1. 真切地意识到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为自己负责且踏踏实实行动起来;

  2. 培养良好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 热爱你的领域,而不是你的公司;

  4. 找到社群和组织。

树立职业生涯发展意识

我记得还是好久以前,就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开车载着儿子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样的广告举牌员,站在路口压低帽沿,等红灯车子都停下时,他就把手上的牌子举高。

这时,儿子问,为何同样是成年人,有的站在路口晒太阳?有的站在快餐店柜台?有的却站在百货公司里吹冷气?

我回答,这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想站在哪里,会站在哪里,都是自己的选择。

选择?儿子怔了一下又问,那么,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选择去快餐店上班?或是去百货公司吹冷气?同样是有钱赚啊?

我叹了口气对儿子说,我所说的选择,不是他们现在的选择,而是他们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选择。

他们现在想站在什么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么位置,都取决于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前所做的决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时间的累积,他们才能站在这个位置,并不是你当下想做什么,就能随心所欲的。

当时,还不怎么有体会,但是后来发现好多年轻人,真的是没有什么危机感,似乎有一份工作,有房子可以租着,衣食无忧,还可以偶尔去k歌、聚餐……就足够。

完全没有考虑过5年或者10年之后,自己将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又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我有时候觉得,世事的残酷之处在于,你根本意识不到它的残酷,等你意识到、想要改变的时候,往往却有些晚了。

年轻人吃点亏、受点挫折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年轻时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年老时的穷困潦倒。

而要想跨越职场困境,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还是不可少的。

有关职业规划的谬误和澄清,详情参考这篇文章:最靠谱的职业规划是这样子的

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思维方式”这个梗我觉得已经被说烂了,不过之所以被说烂,还是有它的原因的,因为它确实很重要啊。

很多人之所以面临各种问题,其中一大原因就在于他在思维方面有所不足,典型表现是“人云亦云、浅尝辄止、混乱发散。”

按说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唾手可得,是非常有利于我们进行信息搜集和思考分析的啊。可能也恰恰是因为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吧,信息太泛滥了,而且虚假、伪劣的信息充斥其中。

以自媒体文章为例,真正能火的文章一定不是逻辑,而是故事的故事和情绪的渲染、挑逗,最典型的是咪蒙,她文章的套路是这样子的:

如果讲逻辑的话,一篇文章完整的结构肯定包含ABCD四个部分:A:是什么;B:为什么;C:怎么办;D:举例(故事)。

而那些很火的鸡汤文,基本上靠讲故事(D)煽动情绪,没有严谨分析和方案建议(ABC)。

所以,读起来很爽,因为不需要动脑子。但是,却无形中使得我们的思考能力越来越低下。

有关思维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公众号上已经有好几篇文章了,敬请参考:

  1. 掌握这些规则,让你的思考从本能进化为技能

  2. 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会让你受益匪浅?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思维可不是形而上的。

思维的本质就是信息的筛选、过滤、解构与结构,但思维不是凭空而来,必须是与具体学科或领域相结合才能形成认知,并作用于实践,演化为能力

热爱你的领域,而不是公司

我一直坚持认为,作为一个知识型工作者,必须热爱你的领域而不是公司,忠于你的职业而非组织。

原因很简单,组织有其存在目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肯定是组织,而不是你我。

这点其实无可厚非,而是规律使然,也是真实世界运行的法则。

但是,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说,应当热爱的是我们自己的领域,而不是公司,这也是一个明智的人会有的理念和态度,也是无可厚非的。

也正因为如此,找到自己相对喜欢和擅长的领域,获得全神贯注的职业体验,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也就变得非常重要。

怎样才能找到呢?

唯有这三个途径: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全神的贯注和全心地投入;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社群和组织。

找到属于你的社群和组织

最好的职业发展助力是什么呢?

很可能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兄弟姐妹,甚至不是你的同学和朋友!

帮你摆脱困境、实现转变并获得心理支持的最佳途径,其实是跳出我们平时生活的圈子,去接触新的朋友、新的交际网络和专业群体。

这可不是我瞎掰的,而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埃米尼亚·伊瓦拉历经13年对来自各行各业的39位成功转行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如果不善于利用网络,那就真的落伍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