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郎滩逸事(续)—— 郎泉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郎泉

 “郎泉之水清呵,可以濯我脚,郎泉之酒香呵,可以作我药”,一曲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经过二郎滩留下的千古绝唱,使二郎滩揚名四海,光耀古今。也再现了二郎人当年为酬谢红軍打富济贫开仓分盐,用郎泉酒救护红軍伤员的动人场景。这并非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近代史,在红軍长征四渡赤水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知道吗?郎泉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相传居住于了赤水河边聪明勤劳的放羊娃李二郎,爱上了美貌贤淑的姑娘赤妹子,赤妹子父母早逝,嫌贫爱富的舅舅给李二郎出了一道看似不可完成的难题,要二郎拿出壹百坛美酒作聘禮,方可许嫁。于是憨厚的李二郎为寻找烤美酒的清泉,抛下羊鞭,扛起锄头和铁锹上山,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执着地挖呀挖,刨呀刨,挖残了九十九把锄头,刨坏了九十九把铁鍬,挑断了九十九根扁担,蒸烤了九十九次样酒,还是达不到舅舅的要求。
       李二郎痴迷纯真的爱,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了龙王三太子,为了考验二郎,某一年的冬天,他变成一个衣衫褸烂的老乞丐,迎着凛冽寒风到二郎的酒坊讨酒御寒,李二郎爽朗笑道:“老人家,你想喝就喝吧"。于是为老人樽了一大碗酒,一碗不够兩碗,两碗不够三碗,三碗不够四碗,李二郎不厌其烦,给他倒酒,一連喝了十八碗,酩酊大醉的老乞丐突然踉跄跑出酒坊,一头裁倒到二郎辛勤开掘的井水边,口中哇啦一声,把先前吃入的酒饭完全吐入井中,酸馊恶臭瞬间弥漫整个水井和酒坊。李二郎见状,并无责备之意,反而扶老人到房间解酒,安慰休息。老人醉眼朦朧的对二郎说:“年青人,你的酒不好,喝了使人反胃呕吐,是因为还没找到好水,你那口井还差点功天,再往下挖一点就好了"。李二郎听罢,拿起锄头就去挖。
        说也奇怪,只挖了几锄,只见地下汩汩冒出一股清泉,大冷天的却热气腾腾,甘甜如蜜,一扫先前酸馊恶臭,顿时清香弥漫其间。李二郎喜出望外,赶忙回屋去见老人,此时老人已不见踪影。
       李二郎得遂其願,烤出了百坛令人嘖嘖称奇的美酒,娶回了心爱的赤妹子。至此,夫唱妇随,美酒飘香,闻名遐邇。
      从此,李二郎居住的地方就叫二郎滩,酿出的美酒取名郎酒,而那汨汨清泉,不言而喻,就叫郎泉了!
      有诗曰:
       二郎义掘清泉水,
       喜酿琼浆伴美眉。
       哥妹巧为天赐对,
       流芳万古史长垂。

      然而历史归历史,传说归传说。这郎泉不愧为滋养二郎滩人的母亲泉。我是喝郎泉长大的,离开家乡后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家乡那甘甜的井水,令人难以忘怀。 
       这郎泉坐落于二郎镇的卧佛山下,现在的郎酒街旁。长年泉涌井满,从未见过干涸,泉水晶瑩剔透 ,冬暖夏凉,甘冽回甜,清香可口。尤其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喝上几口郎泉水,顿觉清爽舒适,暑气顿消,那透心凉的感赏,让人愜意無比。
      地处郎泉的那条街叫“不干街"。因为那时沒有“电″,不知什么叫“自来水",酒师们烤酒和居民的生话用水,只能靠大桶肩挑,青石板鋪成的街常年湿润不干。
       紧靠郎泉上方壹百米的地方就是烤郎酒的“新醩坊",可惜已不复存在,这可是郎酒的发源地,不可多得的文物呀!但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扩建郎酒厂时被拆除了,可惜呀,可惜!
        记得这“新醩坊″是一幢白色的欧式建筑,两层洋房,依山而建。临街的两层墙体上都开着许多西式拱型花窗,底层的窗大,二层的窗稍小。大门称为“醩门″,醩门两侧的门框是用巨大的两块条形花岗石作成,门框上方呈拱形,石门框四周都有好看浮雕花纹,大门的上方有一展翅欲飞的白色雄鹰雕塑,预示着郎酒将飞向世界。
       进大门后,是上下两厅,前厅两层,底层为办公用房,二层是住宿用房。进入后厅,一幅热火朝天的手工作坊画面徐徐展开,上千平方米的作坊里,只见诺大的酒甑,寬深的醩窖,敞阔的凉堂布满其间。强悍的工人摔开臀膀,用大木锹将蒸熟的本地糯高粮,从大气滔滔的巨甑里掀入凉堂中;凉堂中的工人立即穿梭于蒸汽中,用木耙将滚燙的糯高粮耙平,然后操起用竹簚编制的大扇,来回使劲猛扇,使糯高粮迅速降至室温,然后加入小麦磨碎制成砖饼的大曲粉,拌匀后掀入窖池中掩埋发酵,数日后将发酵成熟的酒糟放入蒸馏甑中蒸馏取酒。

      这样,郎酒的独特制造工艺:高温制曲”、“两次投粮”、“凉堂堆积”、“回沙发酵”、“九次蒸酿”、“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年洞藏”和“盘勾勾兑”
就如此诞生了。
有道是:
            高温制曲成砖样,
            两趟填充再放粮。
            堆积凉堂行酱变,
            回沙糖化入醇香。
            酿蒸九次鋪炎甑,
            发酵多回进醩坊。
            取酒七馏方始尽,
            洞藏勾兑出琼浆。

            

       有人曾经想把郎酒厂搬到成都,认为大城市各方面都强于山区,可以安享大城市舒适的物质文化生活,且地域宽阔,交通方便,有利于郎酒的长足发展。殊不知,一样的工艺,一样的操作,就是生产不出原汁原味的郎酒,才意识到郎酒故土难离,在成都水土不服。
        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生产的东西才叫土特产。离开了二郎滩特定环境里的温度,湿度,微生物,特别是富含特殊矿物质的优质水一一郎泉,生产出的酒就不叫郎酒了。
        于是,美丽的“赤妹"又回到了郎哥的身边,相依为命,永不分离。
        有诗曰:
        清泉汩汩浪花开,
        君受何神遣始来。
        盛夏凉浆酬万众,
        寒冬暖液送吾侪。
        九蒸八酵出琼酿,
        妙味奇香醉世埃。
        除却郎乡非例外,
        别离此水酱无才。

      我家在红軍街天益号,离郎泉井大 约一里之遥,挑水是我们少时必修之课,邻居的几个小伙伴随时相约,一起出发,鱼贯相随,四五十来斤特制的小木桶担在肩上,竹扁担闪悠悠的,边小跑边唱当时广为流行的电影歌曲《車水忙》改编填词的小曲 :  
         担水忙,担水忙,
         扁担悠悠,水桶荡荡,
         嘎呀嘛嘎之响,
         肚儿空空,嘴巴痒痒,
         等着妈妈下厨房,
         米饭光光,
         嘎嘎香香,(当地称肉为嘎嘎)
         还有肉片豆牙汤,……。

    几个小伙伴一个跟一个,边唱边笑,还真有点像电影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不知不觉,几挑下来,家里的水缸就满了。
      这郎泉作的饭硬是好吃,特别是那米汤,像脂膏一样,香甜可口。
      用郎泉泡的茶更是清爽解渴,隔夜不馊。
     每到夏天,我家门前的台阶上,总要放一口缸缽,里面装满了用当地老鹰茶泡制的茶水,旁边放一个碗,专门免费让来往的揹夫苦力解渴。这土产老鹰茶,便宜实惠,苦中回甜,是难得的清凉解暑佳品,每每看到揹夫苦力喝后的满足表情,我们的心里也感到十分欣慰。

        有汩汩涌冒的郎泉水,当然就有潺潺流动的郎泉溪。郎溪从井口流到中渡入赤水河,大约有二公里长。郎溪两旁是連绵不断的层层梯田,郎泉水滋润了这些梯田。每到谷子成熟的季节,站在天益号嘴嘴上的制高点往下看,哇!好一幅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绿色稻叶托着金黃色的稻谷,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里铺开,在微风吹拂下,泛起陣陣金色漪漣,动感十足,格外养眼。
      而一到万物休眠的冬天,水汪汪,明晃晃的梯田又是一番水墨素描的丹青画卷,美不胜收!
      唉!可惜这一切,都只能在儿时的记忆里搜寻,这些如诗如画的风景现已变成高楼车间。
      郎泉溪和两旁的梯田更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园。忘不了扳螃蟹,夾黃鳝,橇折耳根,这些儿时的把戏。
     凡是生长在溪边的小孩,没有不扳螃蟹的,不单是那“横行霸道"的走姿和古靈精怪的身躯,能吸引小孩天生的好奇心 ,就是那鲜美的肉香就可使人馋涎欲滴 。因为水质好,郎泉溪里的螃蟹天生干净漂亮,肉质鲜美。我们挽起褲腿,赤着脚,在溪中寻找螃蟹的踪迹,能扳动的石头,都扳开瞧瞧,一般来说,大的螃蟹都喜欢藏在大石缝下。发现螃蟹后,须迅速用大姆指压着蟹背,以防逃跑,然后双手上下夾着蟹背尾部,避开粗大的蟹钳,方可安全捉拿,收入囊中。记得第一次捉螃蟹,不知其厉害,被螃蟹铁钳夾着右手中指,那个痛哟,无法言表。我一边尖叫,一边猛摔,谁知越用力摔,那傢伙夾的越紧,我疼的越凶,吓得我六神无主,虚汗直冒,毫无办法。我的叫声惊来了小伙伴们,一个有经验的朋友,赶忙叫我别摔,要我把手放入水中,那螃蟹一入水中才松开铁钳欲逃,被我朋友的擒拿绝招制服。吃一塹长一智,在以后的擒蟹格斗中,我再无被钳的历史。
      捉黃鳝也是我们常玩的活动。郎溪两旁的梯田,常年不干,肥沃的稻田不仅孕育了旱涝保收的稻谷,还孕育了许多肥美的黃鳝泥鳅。捉黃鳝也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活。首先得寻找黄鳝的踪迹,黄缮喜欢在田坎边下打洞栖息,如发现有新打的洞必有黄鳝,新老洞的区别在于洞口有无新出的泥浆,进洞口光滑,出洞口模糊。我们用中指顺着进口捅进去,黄鳝就会从出口滑出,这时我们用特制的带齿竹夾,稳稳将黄鳝“捉拿归案",再滑的黄鳝也"难逃法网”。可惜那时这鳝鱼的美味还不为家乡人接受,认为是脏物,上不了雅堂。最迫不及待的是家中的大黄貓,只见黄貓围着黄鳝上串下跳,咪咪叫个不停。当然这美味也不能让貓胡吃海塞 ,好东西得细水长流,通常将黄鳝烤焦打成鱔粉,每次喂猫时掺少许于貓食中,只要有这东西,貓就会狼吞虎咽,一扫精光。
      撬折耳根也是我们喜欢的作业。特别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郎溪两旁的田边土角上就会长满鲜嫩白胖的折耳根,那特殊的鱼香味随风四溢,充满诱惑 ,小伙伴们就会三三两两邀约,带上竹撬提篮,来到田边土角,一陣辛劳,满载而归。
      这折耳根倒是家乡最受欢迎的山珍美味,淘干洗净后,拌上姜葱花椒酱醋,搓上几个家乡喜爱的特殊美味“煳海椒",那味道“鱼香扑鼻,清脆爽口,麻辣酸咸”恰到好处,嘴巴辣得哟哟哟,嘴皮麻得呀呀呀!筷子却不停夾入口中,直呼过瘾!  
      一方山水孕育了一方风土,而郎泉水让二郎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忆和遐想。有道是:
             天赐名泉饋二郎,
             滋民润物富山乡。
             国评酱酒褝金奖,
             稻谷高粮格外香

                             

原创:董福永

编辑:王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