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水河北岸的斗争》整理记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赤水河北岸的斗争》整理记

作者 李定林

当我拿到《赤水河北岸的斗争》这本黄皮草纸孤书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的名字,只是从来就没有见过。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每年清明节,老师都要带同学们到烈士塔去为烈士扫墓,都会听到老一辈们坐在台阶上讲述塔里面安放的烈士熊家林、赵瑞林等的一些烈士们的英雄故事,我们常常被他们的英勇悲壮的故事而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少年茁壮成长。后来,听说这些故事就在《赤水河北岸的斗争》的这本书里。所以,一直想读到此书。几十年过去了,未曾读到。“文革”开始,“造反派”起家,县委“瘫痪”,否定古蔺地下党的工作。传说这本书曾经惊动中央“文革”领导,后就被列为禁书。因此,出版流传在民间的书也被那些藏书人迅速悄悄地销毁,《赤水河北岸的斗争》在民间也基本绝迹了。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发现了《赤水河北岸的斗争》踪影,一个退休的大学教授,一个热衷于研究古蔺历史文化的泸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董代富先生公布了它的影印件,寻求这本宝贝书的新生,希望能把它整理再版,把古蔺地下党在恐怖年代做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永远流传下去,激励后人。我眼睛一亮,决定帮助董老来完成这一工作。于是,我追根溯源,终于在正在写作太平、二郎镇史的胡良伟老师那里见到了这本珍贵的书。我把它完整地扫描下来,再慢慢把它输入电脑,制作成Word文档后,再寻求再版途径。

整理输录这本书还真有些难度:第一,是草纸版印,很粗糙,有的字迹不完整;第二,字体繁简相间,有些字在搜狗上也找不到,只能又懵又估,上下关联予以贯通;第三,字小,难免有遗漏,所以格外费劲。第四,方言土语夹杂,外乡人搞不懂,字词多为拼凑。本想捡个便宜,拿街边的打印店子把书一看:你这个字不好认,只有空了时慢慢整,时间不好确定,5元打一张A4纸;用图文软件弄出来,又是些乱字符,没办法。没有捷径,只有自己硬上了。好在微信语音输入系统帮了大忙,能解决我的椒盐普通话的70/%的正确率。为了忠实于原版,为把活做细做好,只好自己慢慢整了:首先读一遍,用语音输入把它转换成微信文字;其次,转输入电脑,与书中的文字对应修正,初略打改一遍;然后,把电脑文字与书中的文字对齐,行行梳理对应,以免搞掉段落文字,校改一遍;再通读一遍,校正与原文不相符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一一对应;最后,打印成稿子,慢慢阅读,也许都还有错漏的地方。整整一个月,终于整理完成。

古蔺,在四川省的东南,位于流经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赤水河的北岸,是一个崇山峻岭的山区。地下党“小边区”(延安之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那时,全县人口五十多万,面积五千多平方里(包括后来划到叙永县的水潦、关兴、云山、金尼、赤水、海风、麻城等乡镇)。据古蔺党史资料1949年的统计,全县地下党员共2379人,当时被称为“小陕北”。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古蔺有一批青年志士离开家乡,四处奔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走上了革命道路,1930年初就曾回古蔺建立中共古蔺特支。1927年,古蔺镇龙山邓伯民(丁伯夫)、乐用的熊正阳在重庆读中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冬奉派回古蔺工作。1933年秋,邓伯民由团转党,负责领导古蔺党团工作,建立了古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一一共青团千户庵支部。1935年初,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古蔺,古蔺地下党团组织积极配合,发动群众支援红军四渡赤水河,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1938年初,中央特派员和四川省工委派北上延安途中的熊少阳回古蔺领导地下党工作;同年秋,重建中共古蔺特支。19392月中共古蔺县委建立。1941年,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古蔺县委贯彻上级“长期埋伏,隐蔽精干,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有计划的组织党的骨干和已暴露的党员转移到重庆、彭水、叙永、毕节、大定等地开展活动。19418月,叙、蔺、宋三县特区委转移到古蔺岔角滩,古蔺地下党由特区委直接领导。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11月,恢复了中共古蔺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以及“抗丁、抗粮、抗税”的斗争,并积极建立武工队,开武装斗争。19447月,为了迎接全国解放,建立了中共古蔺中心县委,领导合江、赤水,习水、金沙、义、大定、叙永、古蔺的党组织。19491130日,人民解放军从贵州挺进古蔺边境亦水河,中共古蔺县委当即与之联系,配合解放军于19491210日和平解放古蔺县城,开创了古蔺历史的新篇章。

《赤水河北岸的斗争》所讲述的故事,就是在这川南一隅的人们,在解放前所做的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赤水河北岸的斗争》于一九六O年四月成书出版,由中共古藺县委文艺采風办公室采集编写。是古蔺人民向党的四十周年诞辰献礼的礼物。全书概括地反映了从一九三五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古蔺人民进行地下斗争的一些英勇事迹。

解放后,每当人们满怀信心地为实現美好理想而忘我劳动的时候,常常会回忆起艰难困苦的过去。

解放前,古蔺人民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恶霸的压迫剥削下,长期过着极其“贫困”的痛苦生活,而这种“贫困”和我国的其它地方比较,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穷則思变,要干要革命。”许多年来,古蔺人民为了摆脱贫困,曾经和反动统治者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爭。可是古蔺人民的斗争,直至党和毛主席在一九三五年率領红军北上抗日,在古蔺境内迂回三渡赤水河,成功破解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最后完成了四渡赤水转折的伟大壮举。红军經过古蔺时,党给古蔺人民指出了方向,给古蔺人民播下了革命种子。从此,古蔺建立了有共产党直接指引的党的组织。古蔺人民的斗争便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光明正确的道路。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前,古蔺人民与反动派的斗爭艰苦激烈。曾经给国民党反动派及地主统治者以极大的打击。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党组织和党员直面当时的险恶环境,党员和党的領导如黄铁才、余辉、熊家林、赵瑞林……等等,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現出坚贞不屈、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而且,黄铁才烈士在临解放前于重庆渣滓洞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其签发了烈士证书……他们光辉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群众心里,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赤水河北岸的斗争》全书8.5万字,收集文章21篇。讲述了古蔺地下斗争19211961年的斗争史。书中都是些经典文章,有红军团参谋长刘湘辉的回忆;有邓伯明、邓叔明、石建维、熊少阳、熊正阳,邱逸生、邓应祺、胡宗泽等老地下党员亲自撰写的文稿;也有通过采访其他老地下党员的经历和所见而记录的真实故事。他们都是亲历者,有的是从江西过湘江四渡赤水负伤流落在古蔺的红军战士;有的是从古蔺出发爬雪山过草地的古蔺干人;有的是地下党时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讲述的故事真实生动,有的文章富于文采,极具感染力。《赤水河北岸的斗争》,是古蔺一部不可多得的集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于一体的宝贵书籍,也许是古蔺建县以来的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第一部作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孤本在档案馆得以保存,留住了历史的印记。后来,在撰写古蔺县地下党斗争史的时候,许多相关文章的史料及线索,都源自《赤水河北岸的斗争》。

图文:李定林

编辑:王娟

编后语:

书藉整理如在乱麻中寻找线头,李定林老师精神可嘉,辛苦了。

有古蔺人的地方就有古蔺同乡会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