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永康《人文三泸》连载26:历代诗人咏泸酒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201247日,泸州市图书馆。

割取江阳春色来

——历代诗人咏泸酒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朋友们:

在这个开放的学术讲坛上,我讲的题目是:《割取江阳春色来——历代名人咏泸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自古诗酒共风流,诗和酒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名城泸州,江山胜迹,代有才人品题,泸酒,也代有才人吟咏。

泸酒泸酒,泸州之酒。咏,就是吟咏,就是赋诗。唐代诗歌鼎盛;泸酒,也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景福二年(公元893年),诗人郑谷省拜他的恩师、时任泸州刺史的名臣柳。路过遂州,遇友人谪居其地,感慨凄凉,发而为诗: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

今日重思锦城事,骚雅全无道甚孤。

乱离未定身俱老,雪销花谢梦何殊。

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

    唐人名酒为春。荔枝春,就是以荔枝为主体香成份的酒。这首诗,说凄凉便是凄凉:人生如梦,长路茫茫。长路茫茫欲何之?荔枝春熟向渝泸。想见唐代泸酒远近闻名,已经足以招徕天下人称“郑鹧鸪”郑谷这样的风流名士了。

泸酒是历史上泸州各族民人在长期劳动中不断发现、创造、改进所形成的珍贵文化遗存。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物化为果酒、黄酒、醇酒、烧酒、曲酒、郎酒、花酒、药酒等诸多酒品,及其各具特色的酿制工艺。李时针《本草纲目》说:“烧酒非古制也,自元明时始创其法。”而官修《宋史》记载: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罢榷酤之制,仍旧卖曲。唯夔、建、开、施、泸(今泸州)、黔、涪、黎、威州,梁山、云安……不禁。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谓之小酒,其价自五至三十钱,有二十六等。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 其价自八钱至三十三钱,有二十八等。凡酿用秫黍、麦等,及曲法酒式,皆从水土所宜。

小酒“酤成即鬻”,随酿随卖,发酵和老熟的周期短。贮存时间稍长,就要发酸、沉淀、变质,卖不出去,只是传统的醇醪和黄酒。

大酒在寒冷的冬天下料、“腊酿蒸鬻,候夏而出。”从蒸熟糊化并且拌药发酵以后的酒糟里,烤(蒸馏)出酒来。冬季气温低,要使酒料谷物充分发酵,就要使用酒窖,造成高于外界温度的恒温环境。蒸馏出酒来,还要贮存,醇化老熟,第二年夏天,才取出销售。其原料应用、工艺流程、发酵方式和后期贮存老熟等一切方面,与现代的浓香型白酒都已非常接近。这就是说,还在宋代,泸州人就已经掌握蒸馏酒的制造工艺了。

宋代泸州商贸繁荣,年征商税10万贯以上,在四川与成都、重庆鼎足而三。唐庚《泸川县城楼题壁》诗云:

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

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

席上,雪白、美味的脍鲈鱼,与红彤彤的美黄酒交相辉映。晚风吹拂,楼下沱江渡口余甘树依岸成林,掩映荔枝林下人家。满城民人,家自酿酒,万户赤酒流霞,俨然酒城一座。

在泸州,唐庚还赋有篇《云南老人行》:

南老人老力,藜杖支腰陇头立。

道逢蜀客平生,时复仰天太息。

自言贯属泸水湄,獠夷。

夷之性情蛇豕,肆毒螫为疮痍。

十五年前多寇盗,一境然不相保。

民禾收刈人家,戎汝江草。

来风俗多移,却旌旗张旗。

牛羊村落处,烟楼台日暮时。

眼昏花两鬓雪,喜见升平好时节。

茆屋横吹一笛风,野店携归半瓶月。

翁致此何因缘,道是江太守贤。

鼓琴歌不生事,十年静治安吾边。

郑国国侨去已久,信人间准前有。

日刊为德政碑,请问云陇头叟。

云南老人说,他世居泸水岸边,地与獠夷接壤。夷人侵扰,苦不堪言。“近来风俗多变移,卷却旌旗张酒旗。”张在哪里?“牛羊村落晚晴处,烟火楼台日暮时。”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十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城市里,酒家楼阁,灯火通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太平世道,处处笙歌。城市里烟火楼台;山乡野老“茆屋横吹一笛风”,也自“野店携归半瓶月。”

诗言“云南”,实为“泸南”。何以知其为泸南?

1、宋太祖挥玉斧在地图上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有宋一代,云南自为一国,与内陆不通往来。诗言宋王朝地方长官惠安边人,显见所咏不是云南。

2、“泸水”诚谓金沙江下游。而泸州境内的长江,也被称为“泸水”。官修《宋史》记载林广征剿泸州夷人乞弟,就说宋军“阵于泸水”。直到1944年,章士钊访问泸州,还在说与旧友“一笑重逢泸水湄。”

3、有宋国内“百年无事”,唯在泸南地区民族武装冲突频仍。诗中边徼、滨獠夷和寇盗、骚然等等,正是当时泸州政区地理和民情的真实写照。而且“江阳”也是泸州的旧称。

诗言“云南”,并非笔误。隐却真名搞指代,原本诗人惯弄的把戏。白居易《长恨歌》称唐玄宗为“汉皇”、“汉家天子”,韩君平《寒食》诗谓唐宫为“汉宫”。瞒不了人,也不想瞒人的。所以,《方舆胜览》就直说此诗吟咏的是泸州。

4、唐庚没有到过云南,与泸州却渊源深厚。他父亲长住泸州,临终病革,才由家人接回原籍。大观四年,唐庚削籍除名,贬谪安置惠州。家小寄寓泸州。六年后遇赦归来,也在泸州终老。像他这样的人,说一点恭维泸州长官的好话,是完全有可能的。

古代泸南少数民族同胞,掺杂野果、杂粮为原料,酿制了一种咂酒。饮用这种酒,要利用虹吸管原理,用小竹管穿破密封坛口的“泥头”,直插到坛底,把酒吸出来,灌进较小的酒容器烫热,饮者各持长长的吸管,直接从是吮吸。有明第一才人杨升庵充军云南,行役往来,品尝过这种美味,他感慨地写道:

酝入烟霞品,功随曲蘖高。

秋筐收橡栗,春瓮发蒲桃。

旅集三更兴,宾酬百拜劳。

苦我无多酌,一吸已陶陶。

酒的品质用“烟霞”来进行喻比,显然酒精浓度已经较高,所以,升庵先生也就不能多饮,“一吸已陶陶”。

升庵在泸州,还饮用过保健养生的药酒,其《王芝崖彭五峰各送药酒并尝数爵陶然醉矣用白傅句衍为一绝》诗云:

杞酝松醪两开新,灯前合作一家春。

风流不羡他年少,白首狂歌有几人?

    凡此这些,说明还在当时,泸酒品种繁多,而且品质较高,有着多样化的功能和用途,各族民人无不酿造。

明清交替,社会、经济受到极大摧残。四川,更是人口近乎绝灭,泸州编户只余3里——330户人家。这种极其严酷的现实,迫使清王朝严令全国禁酒,后来人口和经济逐步恢复,不再森严酒禁,泸酒重新出现和发展起来。乾隆五十七年(1793),张问陶路过时所看到的泸州,就已经是: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旃檀风过一船香,处处楼台架石梁。

小李将军金碧画,零星摹出古江阳。

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

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

这三首诗人尽皆知。我就不讲了。有清一代,泸州社会秩序相对安定,酒业也因之而稳健地发展,出现了“温永盛三百年老窖大曲”、“义记酒坊回沙郎酒”。光绪十七年,24岁的荣县赵熙(尧生)先生进京会试,在牛脑驿(今合江县白沙镇)舟中度岁,成《除夕杂诗》六首,其二云:

小市堆花酒味香,半霜黄韭迓青阳。

同舟互祝长春福,岁岁官船出故乡。

赵先生是近代蜀中第一宿学。他评价泸酒,要言不烦:“小市堆花酒味香。”一是香,二是好,好得来酒面上都堆起酒花了!船山张问陶是泸酒的知音,赵熙尧生,也是泸酒的知音。在另一首《泸南纪行》诗里,赵先生又说了:“市暨酒香喧野老”,风过泸州城,阵阵是酒香。京城里过生日,友人张宾如送他菊花、泸酒,这翰林学士答谢说:

割取江阳春色来,夜堂深吸晚云开。

自天以上知何物,试劝长星共此杯。

春,酒名。江阳之酒,妙不可言:“自天以上知何物”,任什么也不能与之媲美。劝“长星”:美美地饮个满杯吧!长星就是长庚星。长庚名太白,李白也字太白,这秀才原本是天上来的谪仙人。李白是翰林学士,赵尧生,也是翰林学士;李白诗名满天下,赵尧生,同样诗名满天下,吴玉章、郭沫若、周孝怀、阳翰笙、向楚诸人,都是他的学生。大名鼎鼎如梁启超,也问学于他,学习为诗之道。赵熙尧生先生,有资格劝谪仙人李白饮泸酒!

1944年,独山沦陷,日寇兵锋直逼川南。章士钊行严先生,在弟子潘伯鹰陪同下来到泸州,与温永盛糟坊主人温翰桢筱泉重遇。二人当年同为国会议员,旧友情亲。行严赋诗《赠筱泉》,抒发后死心期、消解心中块垒:议郎功罪渺难知,一笑重逢泸水湄。屡阅玄黄微尚竭,薄游南北素交稀。先生风趣差如昔,后死心期待付谁?明日云峰最高处,愿言发莫相违。”相约共游方山。温先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南宋朝国脉如缕,辛弃疾陈同甫请缨无路,会饮鹅湖,同题同调五首《贺新郎》传唱千古;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忍看敌寇长驱直入,书生报国,却自无门。章士钊温筱泉江阳酬唱,倍展风流。席间,章先生《答筱泉并谢见赠旧窖名酒》:

秋风又拂古泸阳,重问高人水一方。

闲与傅眉成诵读,老如姚鼐好文章。

早年佩服名难及,乱代经过谊可忘。

名酒善刀三百岁,却惭交旧得分尝。

《庄子》:“善刀而藏之。”善刀者,珍藏也。珍藏什么?三百年老窖名酒。其酒也何如?潘伯鹰即席赋诗《泸州温翁筱泉,年七十三,行严丈议会同席也。民国十三年相别,今乃重晤。其家自清初酿酒,为泸州第一,以四罐命其公子曲先赠行严丈。余于席间数与之接,爱之作诗》:

儒林丈人尊章先,携我远游泸水边。

温家老窖三百年,泸州大曲天下传。

封小罐绳绕缠,老翁遣子送丈前。

丈人酌我辨圣贤,清空声滴珍珠圆。

妙香如禅鼻孔穿,翁与丈人感物迁。

云台旧议犹烽烟,廿秋契阔万里悬。

一尊宁意重周旋,世间何者非桑田?

且复置此谋醉眠,翁家藏称酒泉。

与翁比味难随肩,兼交令子相接连。

拱揖坡老邀斜川,举杯谢丈饮得仙。

云安曲米今几钱?戎州重碧徒垂涎。

如泥合在江阳筵,泊门安用东吴船!

丈人毋赋归来篇,还觞扣翁然不然?

“温家老窖三百年,泸州大曲天下传。”这是何等崇高的誉美!

    “如泥合在江阳筵”是大名士的心声,更是真名士诗酒风流的风采。后死心期,无从诉说。往事千年,戎州、云安美酒已不可寻,偏留得绛封小瓮绳绕缠,清空声滴珍珠圆的泸州老窖大曲,妙香如禅鼻孔穿。人间何处不青山,就在这里烂醉如泥吧!

 二零一二年四月七日

有古蔺人的地方就有古蔺同乡会

一个温暖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