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器具 【案板】做面食、切菜等用的长方形木板。 【芭蕉扇】用蒲葵叶子做的扇子。 【紦[pɑ24]单】床单,铺在床上的织品。 【[pɑ24]铺】把席子、被褥等铺在床上。 【板壁】用木板做的墙壁。 【板凳儿】矮小的板凳儿,一般仅供一人坐。 【板楼】用木板做楼面的楼。 【拌桶】收庄稼时在田间打粮食用的器具,呈方形,桶沿较高,深约两尺。打粮食时桶沿要架围席。 【包包】衣裤上的口袋:衣裳~头胀鼓鼓的,怕是有钱。|旅行时携带的挎包:出门东西不要带多了,~装不完。|装东西的袋子:你买的东西找个薄膜~装好噢,谨防遭偷。 【杯杯】对各种杯子的统称:酒在~头。 【背背儿】用棕丝做成的披在背上的防雨用具,长条形,前面有背带。 【背带】背婴儿的布带。 【壁头】墙壁。 【钵钵】对各种钵盂的统称。 【薄刀】菜刀。 【布巾巾】铺衬,零碎的布头或破旧布。 【布壳儿】袼褙,用碎布或破布裱成的厚片,多用来制做布鞋。 【布绺绺[liou55]】条形碎布。 【裁剪尺】裁剪时量衣料尺寸的器具。 【裁剪刀】把衣料剪断裁开的用具,比一般剪刀稍大。 【菜板】切食物时垫在下面的方形木板,多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做成。 【菜墩[tən42]】切食物时垫在下面的木墩。 【槽房】也叫槽坊,酿酒的房屋。 【草垫子】用草编成的席子,也叫“草席”。 【草墩】蒲团。 【草裢子】铺床用的草垫子,用稻草编制而成。 【草索索】用稻草搓成的绳子。 【草葽[iɑu24]子】捆稻麦草用的草绳。 【杈扫】用竹枝扎成的扫帚,也叫“杈头扫帚”。 【茶碟碟儿】垫在茶杯或茶碗底下的碟子。 【茶罐】烧茶的罐子,用陶土制成。 【茶壶】泡茶用的壶。 【茶盘】盛放茶杯的陶瓷或搪瓷盘子,也叫“瓷盘”。 【敞坝】院坝。 【敞子】打酒、醋、酱油、菜油等用的漏斗。 【扯风箱】抽拉风箱活塞使鼓风的过程。 【抽抽】桌子、抽屉、柜子等家具中可抽拉的盛放东西的部分,呈匣形。 【窗台】托着窗框的平面部分。 【窗条】窗户构件;组成窗户的木条。 【窗檐子】窗帘。 【窗子】窗户。 【床边】床沿。 【床当头】床的两头;床两头的木板,构成床的宽度。 【床枋】床两边的木板,床枋构成床的长度。 【床梙[xuæ~24]子】用来连接床枋、床腿的木条。 【床脚】床的四条腿,用来支撑床。 【大板凳】比普通板凳长和宽的板凳,农户多用来杀猪宰羊。 【大锅】安放在灶上烧柴禾煮食物的直径较大的锅。乡村日常多用来煮猪食。 【大针】用力纳鞋底登用的针,形体比一般缝衣针稍大。 【大桌子】摆放在堂屋上方的较大较高的木桌。 【单被】睡觉时盖在身上像床单一样的织品。 【弹花】弹棉花。 【倒角儿】倒厅。 【灯灯儿】油灯。 【灯台】灯盏的底座。 【灯芯】又登上用来灯草、先线、纱等。 【灯盏】指菜油灯或桐油灯。 【灯罩子】灯上集中灯光或防风的器物,旧时用纸糊成。 【凳凳儿】小凳子。 【地脚石】房屋隔墙下面的基石。 【碟碟儿】碟子,多用来盛调味品 【顶针儿】做针线时戴在手指上的环形器物,用金属制成,上面有许多小窝儿,用来抵住针鼻儿,用力使针容易穿过活计而手指不易受伤。 【碓[tuei24]】舂粮食的工具。用一根粗木棒做支撑杠杆(碓杆),杠杆的一端垂直安装一根木棒(碓嘴),在杠杆的另一端用脚使力,杠杆连续起落,可去掉糙米的皮,也可将谷物碾成粉末状。 【碓夹石】用来安放和支撑碓杆的石质凹槽。 【碓窝】用来捣谷物的石臼。 【碓嘴】垂直安装在碓杆上的碓杵,捣谷物是直接与谷物或石臼接触。 【掇[tɰ33]火棍】拨火棍,用来通炉膛、灶心,加煤或柴禾的铁棍或木棍。 【鹅毛扇】用禽鸟翅膀做的扇子。 【耳锅】两端有“ U”形耳的小铁锅。 【二碗】比普通大腕大的碗。 【翻板儿椅】可折叠的木椅子。 【饭盆】装食物的木制盆子。 【房圈儿】卧房。 【房檐[ie~55]】屋檐。 【粪罐】给庄稼施人畜肥用的罐子,有耳或提梁。用砂土或木料制做成。 【粪桶】挑粪或装粪的木桶,桶的两端有耳,用竹架做提梁。 【风尖】墙壁最顶端承受横梁的墙体。 【风山】山墙,房屋两侧当风的墙面。 【风箱】压缩空气而产生气流的装置。由木箱、活塞、活门构成,抽拉时鼓风使炉火更旺。 【扶手】楼梯两边的栏杆。 【盖碗儿】有盖的茶碗:走,我们去喝一杯~茶。 【缸钵】钵形陶瓷缸子,口部大,底部小。 【缸缸】对各种盛食物的缸形器具的统称。 【缸子】水缸。 【高板凳】四条腿比普通板凳高,与“大桌子”配套使用的板凳。 【高温瓶】装上热水后放在被窝里取暖的玻璃瓶子。 【高箱】装衣物的木制器具,因其高度大于长度或宽度而得名。 【葛巾帕子】毛巾。 【隔扇】在房屋内部起隔开作用的木板墙壁,也叫“隔子”。 【公章】公家用的印章。 【罐儿】体积小的罐子。 【罐罐】罐子,盛东西的大口陶器,体积比“坛坛”小。 【锅圈儿】用篾条编成的环形器物,用来安放锅,使锅放平。 【锅烟墨】锅底上经柴火烟熏后留下的黑色粉末。 【过道】由大门通向各房间的的走道。 【过桥】搭嵌在门框或窗框上面的厚木板:门~;窗子~。 【海碗】特别大的碗。 【烘篼儿】冷天烘手用的小炉,用一小砂锅装上木炭燃烧,外罩一篾笼,篾笼上有提梁,可携带。 【后边】委婉语,指厕所。 【壶儿】体积小的壶。 【壶壶】对各种壶的统称,颈部小,腹部大。 【花槌】弹棉花用的木槌。 【花弓】弹棉花用的弓形器具,形似一张大弓,故名。 【闤[xuæ~21]房】正房两边的屋子。 【黄桶】盛粮食用的木桶,呈圆柱形的叫“黄桶”,呈扁柱形的叫“扁桶”。 【灰水】旧时洗衣用的柴灰水,利用它的碱性可去污渍。 【火铲】铲煤炭、煤灰的铁铲,上面装有长柄。 【火剪】火钳。 【火炉头】冬天烤火取暖的房间,房间内有火炉等取暖设施。 【火炉头】烧火取暖的房间,也叫“火儿头”。 【火门儿】炉子中间或底部用来通风的装置。 【基脚石】墙面下的基石。 【脊】指屋脊。 【糨子】糨糊。 【脚盆】洗脚用的盆子,多用木料制成。 【进深】房屋前后墙之间的距离。一个门面为一个进深。 【酒壶】装酒的壶。 【桷[kɰ33]子】垂直架在房梁和椽子上用来盖瓦或草的木条。有瓦桷和草桷之分,瓦桷为长方条形,草桷为圆柱形。 【开间[kiæ~55]】房屋左右两道墙之间的距离,指一间屋的横宽度。 【揩脚帕】擦脚用的毛巾或布料。 【客房】供客人休息的房间。 【客铺】供客人睡觉休息的床铺。 【筷笼篼】装筷子的器物,用细篾条编成。 【筤[lɑŋ42]筛】筛谷物的用具,用竹篾编成。筛孔约0.5厘米,筛选后使谷粒与秸秆分离。 【老鸹嘴】关门时在门外用以固定门扣儿和上锁的圆形铁扣。 【烙铁】烧热后可烫平衣物的铁器,底面平滑。 【擂砵儿】用来捣碎食物(如花椒、蒜等调味品)的石质器具。 【擂茶棒】擂槌。捣食物时跟“擂砵儿”配合用的石棒、木棒或铁棒。 【凉板儿椅】用木板儿制作的椅子。 【梁】承担屋脊的木头。 【两眼灶】能安放两口锅的灶。 【晾[lɑŋ24]】晾晒衣物。 【晾衣竿】晾晒衣物的竹竿。 【晾衣索】晾晒衣物的绳子。 【檩子】架在屋架或山墙上用来支撑椽子的木头。 【楼底下】楼的下面。 【楼顶上】楼的上面。 【楼棈[tɕ'ie~24]】用来支撑楼面的木料。 【炉炉】炉子。多指冬天烧煤取暖的炉子。 【炉桥】炉膛和炉底之间承煤漏灰的铁屉子。 【炉心】炉膛,炉子中间空心的部分。 【炉甑子】炉底与炉顶之间的部分。 【罗锅】用陶土烧成的锅,呈扁圆壶形,两端有耳形把,上面有盖,用来熬煮食物。 【罗檐】横跨在木质房架左右两根柱头之间的长方条形横木,用来连接两屋之间的门框或板壁榫头。 【箩柜】筛面柜。 【箩筛】筛取米面粉的用具,筛孔细密,用细丝编制而成。 【麻篮】旧时装针筒麻线的篮子,帮较浅,呈方形或圆形,用细篾条编成。 【麻筛】筛谷物的用具,用细竹篾编成。筛孔比箩筛大,比米筛稍小,多用于筛选豆类食物。 【茅厮】厕所。普通农户往往猪圈和厕所共用。 【煤灶儿】灶上生火烧煤的部分,比“灶孔”小,上面安放锅。 【煤灶儿孔】灶头上放东西的小孔,呈方形或圆形。 【门斗儿[tɚ42]】用来托住门扇转轴的木质墩子。 【门额子】门框上部的横木。 【门枋】左右竖直构成门框的木枋。 【门槛】门框下部的横木。 【门扣儿ker [k'ɚ55]】门扣,关门时在门外扣住门和上锁的条环形铁扣。 【门闢儿[p'iɚ24]】门闩,关门后插在门内使们推不开的短木条或短铁棍。 【门檐子】门帘。 【门转轴】门轴。 【米筛】筛稻米的用具,用较细的竹篾编制而成。筛孔比整粒米粒稍小,筛孔下面的为碎米。 【篾条席子】同“凉垫席”。 【篾席】用竹篾编成的席子。 【磨子】磨。磨制食物的器具。由两个带齿的石质圆盘上下相叠而成,使在上的圆盘转动,可磨碎粮食。 【磨房】也叫磨坊,磨制粮食或食物的房屋。 【磨盘】托着磨子的圆形底盘。 【磨心】固定磨子上下两个圆盘的轴,多为木质。 【磨眼儿】磨子上的圆形小孔,使粮食进入魔中。 【抹桌帕】擦桌凳等用的毛巾或布块。 【碾子】轧碎谷物或去掉谷物皮的石质工具,由圆柱形的碾坨和承担碾砣的碾盘组成。 【尿罐】施浇人畜粪便的一种木质用具,夜间也可用来解便。 【尿壶】夜壶,夜间用的便壶。 【牛槽】盛放草料喂牛的地方。 【牛圈】牛房,牛栏。 【帕帕儿】手巾。 【帕子】头巾;毛巾。 【盘盘儿】小盘子。 【喷壶】浇花用的壶。 【盆】拜客送礼或红白大事办筵席时放柬帖、礼物或菜肴的长方形木制扁匣。 【盆盆】对各种盆子的统称。 【葐[p'ən21]竹儿楼】用竹子做楼面的楼。 【棚棚】①附着在房屋正式建筑以外的部分。结构简单,单间,多以土墙和茅草搭建,一般用做家禽家畜的圈舍:搭个~做牛圈。②在田间地头临时搭建的单间草棚或帐篷:包谷要黄(成熟)了,搭个~来望强盗。 【偏偏】搭建在正房或厢房两侧的简易房子,通常比正房或厢房低矮。一般面积不大,多用作厨房或厕所,也用以遮挡雨水。 【瓢儿】用来摄取饭、菜、汤等食物的器具,多为木质,比汤匙稍大。 【瓢亙儿 [kɚ55]】汤匙。 【瓶瓶】瓶子。 【瓶瓶盖盖】瓶盖。 【瓶瓶荮荮[tʂou24]】瓶塞。 【铺】指床铺。 【铺盖】被子。 【铺盖里子】被里。 【铺盖面子】被面。 【铺盖窝儿】被窝儿。 【蒲扇】用香蒲叶子做的扇子。 【曝[p'ɰ33]峰】房屋四平墙以上的山墙。 【钱包包】随身携带,装钱或零星小东西的小包;钱包。 【墙脚石】同“基脚石”。 【褥子】睡觉时垫在身体下面的棉麻织品或兽皮。 【三合头】三合院。旧式房子,除正面(坐向面)外,三面是屋子,由正房和两边的厢房组成。中间为敞坝。 【三眼灶】能安放三口锅的灶。 【砂罐】用陶土烧制的罐子。 【砂锅】用陶土烧成的锅。 【砂瓢儿】用陶土烧成的瓢形锅,一端有把,可烹煮食物,用一只手端起,携带方便。 【筲箕】淘米、洗菜等用的竹器,用篾丝编成。 【蕱[sɑu24]蕱儿】用高粱穗子经脱粒后扎成的用具,家庭用来刷洗锅碗瓢盆或刷扫末状食物。 【潲食桶】装潲水的木桶。 【刷帚】用篾丝扎成的家庭用具,主要用来清除器具上不易脱落的残留食物。 【刷子】水瓢。 【水担】挑水用的扁担,两端用绳系住铁钩或木钩,钩在桶梁上。 【水桶】挑水或盛水的桶。 【水烟杆儿】一种用竹、铜等制成的吸水烟用具。前面有一根较长的管子用来吸烟,后面是烟斗,中间是一个长方方形容器,用来装水过滤。吸烟时,烟子通过水的过滤,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私章】私人用的印章。 【四合天井】四合院。旧式房子,四面是屋子,中间空旷部分为天井,天井中有排泄雨水的通道。 【四平墙】房屋墙体四周齐平的部分,叫四平墙。 【蓑衣】用棕丝做成的披在背上的防雨用具,“丁”字形,前面有背带。 【榻凳儿】安置在床前的长而矮的板凳,可方便上下床和摆放鞋袜,一般与床的长度相当。 【坛坛】坛子,也作“罈罈”,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用来盛放粮食、酒、醋、酱油等食物。 【毯子】铺在床上的棉麻织品。 【檮[t'ɑu21]屋】堂屋。 【藤椅】用藤条编的椅子。 【梯子】楼梯。 【提篮】①用布做成的袋子,也叫“提囊”。②用竹篾编成的篮子,上边有提梁。 【提桶儿】提水的小木桶,上有提梁,故名。 【提子】打酒、醋、酱油、菜油等用的量器,用竹筒、铁皮等做成。每个提子都有一定标准的容量。 【条桌】木制的长条形桌子。 【通道】甬道。 【土楼】用泥土做楼面的楼。在楼棈和泥土之间一般要铺上一层竹条。 【拖帕】同“帚帕”。 【碗柜】盛放碗或食物的木制家具。 【望板儿】天花板,多为木质。 【温水瓶】暖水瓶。 【屋头】屋内,家中。 【洗脸帕】洗脸用的毛巾。 【洗脸盆】洗脸的盆子。 【线疙瘩儿】衣物或织品上残留的线头,也叫“线头子”。 【线滚滚儿】缠绕线的器物,中间有轴,可以旋转,线就绕在轴上。 【线袉袉】线团。用线缠绕而形成的圆形物,用线时,线可灵活滚动,自动放线。也叫“滚滚儿线”。 【巷道儿】由正屋通向一间或几间房间的狭窄通道。 【小二间】堂屋两侧紧靠堂屋的房间。 【小针】缝衣针。 【鞋刷刷】刷鞋用的刷子。 【鞋刷子】旧时泛指洗刷鞋和衣服的刷子。 【绣花针】绣花用的针,形体较缝衣针小。 【牙骨筷】用象牙制成的筷子。 【烟包包】装旱烟的小袋子,用布或塑料布做成。 【烟杆斗儿】安在烟管一端的碗状物,用金属或陶瓷制成,可用来装烟叶或烟丝。 【烟杆儿】吸旱烟的用具,一般是在细竹管的另一端安上烟袋锅(烟杆斗儿),可以装烟叶或烟丝;另一端安上金属或玉石等的嘴(烟杆儿嘴或烟杆鐻),可以衔在嘴里吸烟。 【烟盒儿】装旱烟的盒子,呈圆形或方形。直言的包装外壳。 【檐[ie~55]坎】房屋前后紧靠墙根的台阶,跟房屋平行,高度不等,宽度不超过屋檐滴水。 【阳沟】房屋后檐下开的排水道,也叫后阳沟檐沟。 【洋火】火柴。 【洋碱】旧时称肥皂为~。 【洋蹄子】锤子;钉锤。以形状形似羊蹄而得名。 【洋胰子】旧时称香皂为~。 【洋油灯】煤油灯。 【舀舀儿】笊篱,用金属丝或竹篾条编制成的能漏水的用具,有长柄,用来捞食物。 【衣裳板板】洗衣板;槌洗衣物的木板。 【椅椅儿】小椅子;小孩儿坐的椅子。 【院墙】垣墙,围墙。 【灶房】厨房。 【灶烘】灶孔,灶上烧柴禾的孔,上面放锅,下面烧柴禾。 【灶头】用砖坯、石头等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 【甑[tsən24]子】蒸饭用的木质器具。 【章巴巴】印章;图章:你这个证明材料要盖个~才作数。 【涱罈】安放在灶内的罈子或铁桶,用来吸收灶上的余热使水烧热。 【帐竿】用来支撑蚊帐的竹竿。 【帐钩儿】挂在蚊帐两边,掀开蚊帐时钩住使不封闭的铁钩。 【帐檐子】帐帘。 【帐子】蚊帐。 【针鼻子】针上引线的一端,有孔,线从孔引入。 【针尖尖儿】针上细小而尖锐的一端。 【针脚】衣物上针线留下的痕迹。 【枕帕】枕巾。 【枕心】枕套中间的囊状物,里面一般装的是芦花、糠壳等东西。 【正房子】正房,一座房子除厢房以外的部分。房屋的坐向一般以正房为准。 【纸扇子】用竹木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绢制成的可折叠的扇子。 【盅盅】茶盅、口盅的统称:漱口~。 【帚帕】擦地板的用具,用布条或线绳缠绑在木棍的一端做成。 【猪圈】饲养家畜的圈舍。 【柱头】土木结构房屋的木质柱子。 【砖廒[ŋɑu21]】连接正房和厢房的部分,处在正房和厢房的转角处。 【锥[tɕy55]子】用来补鞋或在针不易穿透的布料上钻孔的工具。 【桌面子】桌面。 【桌子梙梙[xæ~24]】连接桌腿的横向木条。 【棕毡】用棕丝编成的近似粗毯子的毡子,旧时多用做床垫。 【走楼】阳台,楼房的小平台。一般有栏杆,可乘凉或眺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