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渡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太平渡(原创小说

作者: 何有才

题记:红军长征途中在古蔺转战54天,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其中有两次经过太平渡,总觉得毛主席会在这里给古蔺老乡留下点什么。在太平呆久了,也听到不少红色故事,于是有了这则小说。

1935年的早春二月,赤水河边的小镇太平渡,已明显地感觉到了萌动的春意,一望无际的群山已开始挂绿,河边的柳枝爆出了新芽,坡上那葱茏的小草,那一簇簇开得那么热烈、绚丽的映山红,随处可见。

  在小镇上街临河的峭壁顶端,一个头戴八角帽身穿灰色棉衣身材伟岸的中年军人和他的警卫战士正在往远方眺望。冷风扑面,云海苍茫,伫立的身影犹如两尊雕像。“小凳子,敌人用五个指头来抓你,你该如何对付呢?”中年军人表情冷峻地问身边的警卫员。小凳子回答:“主席,你常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唦。”“嗬嗬,但我这次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斩断他一根手指头,他一痛,手不就收回去了吗,或许下次他就不敢惹你了呢!”被称为主席的中年军人镇定自若面色刚毅地说。

      这是18日的下午3时。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原准备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因敌人在长江沿岸重兵设伏,经历几次激烈的遭遇战后,红军跳到云南扎西进行短暂的休整,精简整编后,为躲开敌人追兵的围堵,红军决定二渡赤水插到黔北,在运动中去消灭敌军。

  其时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随同红一军团前卫二师经四川古蔺县的营山、黑尼哨、白沙、走马垻等地,于下午2时抵达了赤水河畔的太平渡。得知为防堵红军重返贵州,黔军两个团只在二郎滩东岸布防,而在太平渡方向则没有派兵防守,为红军渡河敞开了大门。毛主席刚到太平渡就在荣盛通盐号主持召开了一个简要的军情分析会,在听取了二师领导搭浮桥、渡河等计划后,就与警卫一起到小镇顶端观察地形。

      此时,小凳子自言自语地念到:这个镇建在山梁上,咋个名字改叫太平呢?毛主席转过身说:莫想了,它的名字叫太平渡,许是当地百姓都希望在赤水河上摆渡平安吧,我们现在何尝不是如此心境呢!走,我们到下街看看去。
  
      太平镇沿街两旁的石梯上,布满了红军战士,有的在擦枪,有的在摆龙门阵,有的在抖衣裤,还有的在店铺门口与老乡在说话,有几个战士正搭着木梯在镇公所的墙上刷标语。

  有个眼尖的战士说了声:毛主席来了。战士们呼地站起来齐声说:主席好。毛主席挥手问他们好并示意他们坐下。

  二师第四团的政委杨成武从镇公所的石坎上下来给主席行了一个军礼。毛主席问:杨家将,搭浮桥的工作进展得怎么样啊?杨政委简明扼要地向主席作了汇报。

  原来,反动的地方民团在得到红军要来太平渡的消息后,对群众大肆进行反动宣传说红军要共产共妻,于是太平渡的青壮年和年轻的妇女都躲到山里去了,剩下的都是些年老体弱的老百姓。老百姓对来的军队心有疑虑,尽管对群众做了不少思想工作,但还是得不到有关船的消息,至今红军用以搭浮桥的船只都还没有找到。


  

毛主席神色严峻地对杨成武说:这个地方的老百姓还不了解我们嘛,群众工作既要做细又要注意工作方法,你的担子不轻哟﹗军情紧迫,大家都多动动脑筋,明天中午以前无论如何部队都要跨过河去﹗你忙你的去吧。杨政委铿锵有力地道了一声:是。

  毛主席和小凳子走到河街天井坝子里,看到一大群战士和群众在看部队文工队的宣传队员在打快板:同志们真得行,跑过走马到太平,明天一早过河去,赶到桐梓灭敌人,敌军杀得嗷嗷叫,我军再进遵义城……。看到战士们饱满的士气,毛主席会心地笑了。

      二人拐进了顺河街一条巷子里,这时看见前面一间草屋的檐坎前土坝子里有两个老者在下象棋。二人正盯着楚河汉界杀得难分难解,,以至于毛主席和小凳子来到他们身边都未觉察到。小凳子正要向他们打招呼,毛主席轻轻拍了他一下,示意他不要惊动百姓。这时只见一个老者捡起自己的中间炮“嘭”地一声翻过去轧在对方的兵上,吼道:将军。接着又道:嘿嘿,刘二爷,你死定了,天师来都改不了了。叫刘二爷的老者盯着棋,抠了抠自己的脑门说:张老坎,是不是哟。

      “吱呀”一声,只见草屋关闭的门打开了半扇,一个五十开外年纪的女人伸出头来慌慌张张地说:二爷,二爷,你儿媳妇有点恼火哟﹗你来一下。刘二爷眉头一紧赶快站起来,诧异地看了一眼面前的生人,三步并着两步走上了檐坎来到门边与老婆子嘀咕。嘀咕几句后,女人又关上了门,刘二爷转身蹲在檐坎边从怀里抽出烟杆,手哆嗦着从烟袋里拿出烟草来,装上烟锅,压上火草,火石一打,闷着头抽起烟来。

  毛主席移到桌子面前对被称着张老坎的老者说:这个棋还有得救呢。伸出手回了一步马。张老坎拍了一下嘴巴,看着棋说:到是,还可以回马,我咋个没有看出来呢?抬头一看,只见两个军人面善地站在自己的身边,张老坎慌忙站起来让开座位说:长官,请坐。毛主席和蔼地扶住他的手臂说:别客气,老人家,你坐你坐。小凳子说:大爷,我们的首长不叫长官称同志。寒暄过后,毛主席问:“老人家,刘二爷家有么子为难的事啊?”,“哎,咋个说呢?他的儿媳要生产了,动作了好几天了,还没生出来呢。在这当口上,今天早晨刘二爷又赶着他的儿上山去了。唉,他家是单传啊,王半仙说他儿媳妇怀的是个孙子,这个样子能不能生下来都说不定啦﹗”张老坎回答。正说着,两扇大门轰地一声全被拉开了,先前的女人一大步跨了出来。

  随着敞开的大门,从里屋传出了产妇一声紧一声断断续续的呻吟声:痛死我了,妈呀﹗妈也……。刘二爷呼地一下立起来问:李幺婶,咋个了?名叫李幺婶的女人用袖子勒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长出了一口气说:刘二爷,我接了啷多娃咡,还没有碰到啷恼火的。刘二爷焦急地吼道:究竟啷个了嘛?李二婶大声回答:脚爪爪先出来,横整竖整都没得法,你说啷个办撒?刘二爷心急火燎地说:你问我我问哪个咹?

       这时只见毛主席迅速转过身对小凳子说:你去通知总部的肖医生来,动作要快。小凳子有点迟疑:可是,主席,你的安……。不等小凳子的“全”字出口,毛主席厉声说:嗨,你个娃娃,我的命就那么值钱么?两条人命呐还分不清轻重﹗执行命令,迟了我唯你试问﹗小凳子一听,迅速地往来的方向跑去。毛主席大步走到刘二爷和李二婶面前安慰说:莫慌,莫慌,有得救的,有得救的。……

  一刻钟后,小凳子和肖医生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敞坝里,毛主席迎上前去对肖医生说:要赶快啊,要命的事呢,就你一个人吗?


  “护士小严在后头。”肖医生一边回答一边从颈上取下医疗箱提在手,大踏步往大门进。


  “站住﹗”这时刘二爷忽然伸出双臂像门神一样堵住了大门并大声吼道“男的不准进﹗”在场的人都愣了,张老坎见状瞄了眼面前的红军,对刘二爷说:刘蛮子,发酒疯吗?还是脑壳发叉叉了,这是救命菩萨来了得嘛?刚才你都还死乞白赖的扯着我硬要下盘棋,好安你那颗毛焦火辣的心,男的咋了?将就斗撒!刘二爷鼓着眼说:要得个铲铲﹗自己屋里头的女人光丝丝的让外边男的看斗,今后我家在太平街上还咋个混?我的老脸还往哪点搁?


  
  大家正着急进不了门,关键时候,忽见红军护士小严喘着气跑至众人面前。毛主席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毛主席对刘二爷说:“你看这样要得要不得,让我们的护士小严进里屋去接生,关上里屋门后,肖医生在门外边指导。老大爷,耽误不得哟﹗”。“咋个要不得,二爷,你还犹豫啥子?让开,让开。”李二婶说着,一把将刘二爷拉开,领着小严和肖医生跨进了门。


  街对面观察情况的群众都走拢来,焦急地等待里屋的动静……。

  毛主席走出人群对跟过来的小凳子说:拿支烟来。小凳子拿出了烟给毛主席点上,主席吸上一口烟又说:冒得问题,冒得问题,好人会有好报的。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哇,哇”一阵清脆响亮的新生儿啼哭声从里屋一阵阵传了出来。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毛主席见状微笑着说:我说是嘛,老天咋个要给好人过不去呢?


  众乡亲都笑着说:是啊,是啊,刘二爷遇到天菩萨了。


  门开了,李二婶抱着孩子走出大门对迎上前去的刘大爷说:是个带把的娃儿呢,大人也没得事,二爷福星高照啊,恭喜你了。刘二爷激动的看了一眼小孙子,转身跳下檐坎,扒开人群几大步走到毛主席跟前,双膝往下一弯,就要下跪,毛主席赶忙将他扶住说:老人家莫要这样,我可当不起你的大礼哟。刘大爷眼里噙着泪哽咽着说:救命恩人啦,太感谢你们啦。毛主席回答说:莫说啦,老人家,小孙子等着你去抱抱呢。

  众人正说着话,一个士兵跑至毛主席面前行了一个军礼说:主席,周副主席走过来了。


  这时只见一个蓄髭须身着灰色大衣的军人疾步走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问:恩来有急事么?

  周副主席笑笑说:主席,是好事呀,刚才付连璋同志带信来说,他们已走入古蔺县境了,子珍同志的孕产期也就在这几天。子珍同志捎话问你,小孩出生后就留给本地老乡带养行吗?我看啊还是让子珍同志带上一段吧,初生婴孩离不开娘啊。毛主席沉吟半晌,说:婴儿随部队行军打仗咋行哟,兵荒马乱的,部队有纪律。还是留给本地老乡吧,就让他像他的哥哥们那样,生长在人民中间。毛主席狠吸了一口烟,熬夜的眼圈更红了,自言自语道:还是留下吧,留给老乡好啊,老乡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嘛……

  见红军首长要离开,刘二爷赶快与张老坎耳语了一下,拉住主席的手说:恩人等一下,我有话说。毛主席温和地问:还有么子事,有么子要求尽管说。刘二爷面带愧色地说:我们知道你们需要船,听团丁说有兵匪要来,昨天我们赤水河上的船家都把船藏起来了,你们放心,我们这就去把船给你们送来。毛主席一听很高兴地说:老人家,你们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雪中送炭呢,劳为你们费力喃﹗ 
……

  晚霞映照在赤水河上,波光粼粼的水面五彩缤纷。一艘艘木船顺水而下停靠在岸边。毛主席救人的事转为佳话,躲在山里的乡亲回来了。晚上,太平镇的青壮年打着马灯,扛着自家的门板送到河边与红军工兵连的战士一起搭浮桥。婆婆大娘们忙着送热水,送鸡蛋……

  第二天早上,庙儿山响起了集合号,一队队红军兵分两路,从小河口,经太平镇浩浩荡荡开到赤水河边,通过浮桥,赶往黔北……


  赤水河边,太平镇的父老乡亲正与红军总部首长在告别,刘大爷抱着孙子挤至毛主席面前说:恩人哪,这个孩子是你救的,你有学问,请给孩子取个名字吧。毛主席笑着说:恩来啊,取个么子名好呢?周副主席说:我看就叫东顺吧,我们不是往东走吗,你的名字又有个东字啊。毛主席说;东顺好啊,意义也好,不过,我那个东就不提了,它是不管钱的。首长们都笑了,乡亲们都连声夸娃儿的名字取得好。

  
  过浮桥了,乡亲们依依不舍地对红军说:你们要回来啊!


  毛主席和红军向大家挥手说:我们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

本作品2014年11月26日登于《中国作家网》小说栏目。

2016年被《美篇》小说栏目推荐为加精小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