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蔺高笠老红军胡保初轶事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新店子,胡保初曾住过的地方

流落高笠老红军胡保初轶事
文/彭海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无数有志青年踊跃参加,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流落他乡。
胡保初就是其中一员,参加红军后流落异乡一辈子也没回过老家。胡保初、江西省玉碧县哑傀市人(根据老红军生前口述音记),生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父母双亡,家中有兄弟三人和他心爱的妻子,由于家里穷,他一生也未念过书,靠帮人干活维持生计。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集中五十万兵力,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对中央苏区进行经济、交通的全面封锁,对井冈山开始第五次“围剿”,胡保初兄弟三人积极加入了当地民间组织的勤务队,为红军送粮,送衣物等物资,在此次战斗中大哥不幸牺牲。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使得红军伤亡惨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不得不放弃井冈山根据地。除了留下一万余人在井冈山坚持游击斗争,其他中央红军主力八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战略转移。为了让穷人能够过上好日子,胡保初顾不上心爱的妻子和借出去的五斗粮食,一天夜里他和弟弟胡保元跟着红军队伍出发了,正式参加了红军,被编入了红三军团。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从遵义兵分三路进入习水,向土城、赤水进发,拟从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川西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调集川滇黔湘桂5省兵力,一方面重兵封锁长江,另一方面向土城四周的松坎、温水、赤水、叙永、合江一带推进,企图围歼红军于黔北。24日红一军团进占土城,25日红三、五军团和军委纵队陆续抵达土城。同时川军郭勋祺部从温水、东皇尾追而来,27日郭勋祺部尾追至青杠坡与红军后卫接火。此时红军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军委决定在青杠坡歼灭尾追的郭勋旗部,28日清晨战斗打响。
在此次战斗中弟弟胡保元不幸牺牲, 而胡保初也身负重伤,左腿被子弹打伤右眼也被打瞎了。由于敌情发生变化,未能达到歼灭尾追敌人的目的,敌我双方伤亡均3000余人。毛泽东等当机立断,指挥红军撤出战斗,改变行军路线,西渡赤水河。
部队从土城出发躲过敌人的重重包围成功渡过了赤水河,辗转进入古蔺地区,胡保初在转战途中经过高笠(高篱笆)的赶龙山时,由于伤势严重,被寄住在盘龙湾一间小煤窑的窝棚里,后搬到了胡银成的房子里住了下来,同时被留下来的还有几位负伤的红军战士,后来为了生计,各自谋生路,有的到了岔角滩,有的到了走马坝以及太平渡,胡保初和战友胡启全由于伤势严重则留了下来。

红军最先流落高笠的地方盘龙湾

1936年时任当年的连长曾回来接他们回部队,胡保初和胡启全考虑到个人身体情况可能会拖累部队,便没有回去。在盘龙湾以挖煤养家的王安秋见胡保初伤势严重,行动不便,便把胡保初从盘龙接回自己在回龙村的家中,还请了当时在回龙村开药铺的钟医生为他治疗,并把儿子王思金拜寄给了他。伤势有所好转后,胡保初考虑到王安秋家庭生活困难,便开始了自谋生路的打算。回龙村不远就是新店子,新店子是当时商旅比较繁荣的客栈之一,于是胡保初就到新店子帮人打零工,暂住在王安荣的房子里。经过自己的努力,积攒了一点积蓄,于是在新店子做起了倒卖盐巴和豆子的小本生意。而胡启全也到了高笠街后面的瓦厂坝子(小地名),临时住在王介林的房子里四处帮人打零工维持生计。

回龙村


瓦厂坝子

1950年,由李贤裕领导的武工队发展先进青年、积极分子、爱国人士巩固地方武装抵制匪患,曾派人到高笠接胡保初和胡启全参加,胡保初和胡启全考虑到自己身体的原因,也婉言谢绝了。
直至1951年土改时期,胡保初被分到了向阳店地主王南甫的房子里,还分到了土地,而胡启全则分到了安贵村,住进了地主王典章的房子里,总算有了个安身之处。后来胡保初曾找人写信给家里,才得知妻子已出家当了尼姑。

胡启全住宅安贵村(先为地主王典章庄园)

向阳店胡保初住宅


由于走路不便,1964年大集体时期胡保初被安排在生产队当饲养员,还被评为了优秀饲养员。1970年胡启全的家人联系上了胡启全,便把胡启全接回了江西老家,后住进了敬老院,只留下了孤苦伶仃的胡保初。胡保初为人和善,当乡邻有困难时总是伸出援助之手,主动借粮给乡邻解一时之难,虽然带着浓浓的江西口音,乡邻有时听不懂,但他总是乐呵呵的。1958年太平渡成立红军长征纪念馆时,他主动捐出一条绑腿布带和一条皮带以及一根拐杖给纪念馆。
1971年时任高笠共青团支部书记的干儿子王思金考虑到他身体原因,写资料到区里为他申请残疾补助,1972年时任生产队长的李贤雄见老人行动不便、年纪也大了,做不了生产,又写资料到区里为他申请生活补助。由于胡保初膝下无子,邻居胡银辉和他认了家门还为其养老。为了革命、为了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胡保初舍身忘己,丢下了妻子,丢下家室,一心跟着共产党。
1990年,胡保初在高笠住宅向阳店因病逝世,享年83岁,葬礼在胡银辉的主持下和生产队李贤雄张罗下以及王思金的协助下入土安葬,走完了他光辉而又艰辛的一生。

胡保初墓

清代龚自珍的《乙亥杂诗》里有这样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主席也曾写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用这两句诗形容胡保初的一生再为之不过了。长征精神永远不灭,我们为他光荣的革命奋斗精神致敬。

人物简介:
胡保初,(1907—1990)江西省玉碧县哑傀市人,井冈山五次反围剿时参加红军,青岗坡战役时负伤,后流落于高笠,1990年亡于高笠住宅向阳店,享年83岁。
采访对象:
李贤雄,胡保初邻居,时任生产队队长。
王思金,胡保初寄子,时任高笠共青团支部书记。
参考资料: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四渡赤水》
《古蔺党史资料汇编》(第一、二辑)



文/图 彭海林

投稿请加小编微信 gltxh1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