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古蔺地名有感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阅千卷,行万里之感

近来多关注家乡的公众号,许多美丽的图片把家乡的美景尽情绽放,也看到更多的文字爱好者用美丽的辞藻赞美古蔺家乡,随着年龄的成长,走出家乡,到过南国(海南三亚)看到一年之中都会有绿绿葱葱的景色,也到过北国(辽宁沈阳)感受到冰天雪景,才知道天之大,地之远。而在外漂泊之余与同事在聊天的时候,总是各自能说出家乡留给你的最美的回忆,也就是这样才带我回到童年的时候,看到公众号里面各种颂扬家乡的美文,回想那时候的对家乡的那些地名“无知”和“无畏”的理解。
 “无知”,这两个字更多的是对我自己的鞭策,在幼小的时候,自己的生活圈就是在乡镇的周围邻村之间,但也就是在邻村之间的来往更多的是亲戚之间的串联,所以在周围的伙伴中总能由那么几个讨厌的人把一些地名作为你取笑的资本,例如:外婆的家乡叫”筲箕湾“,由于路途遥远,有记忆的一次走路到外婆家的时候,一边走一边哭,所以从小就很少去那么远的地方,加上外婆家的家境比较窘困,所以就不愿意去,但在周围的小伙玩耍之间,别人总会用”筲箕湾“这个词来取笑,因为”筲箕“和农村的”shaoji“(一个煮饭用的工具)有一定的谐音,因此总感觉很丢人,后来我一直暗示自己要努力,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也是我现在理解到”无知“之一。
小时候一次和家乡的人去远房的亲戚家去下祭,对于我来说坐车就是一件稀奇事,而我知道要去的地方就是叫“王哪哈(小时候就听大人这么叫)”,随着车绕过一个又一个湾,在路途上与我一起的还有几个比我大一点小人同伴,在嬉笑打闹之中,就说去那个流哈喇子(取笑这个地名)的地方,我红着脸走了一路,地名的好听与否不在别人的谈笑之间,更多的是留下的故事,因为从小没有看见过外面的风景,其实周围的乡镇(大村、土城、东新、李家寨、太平)这些我都没去过,而别人带给我的感觉到的就是这个地方不好,熟不知多年以后,才知道呐喊这个地名,红色之地,有那么多故事能传颂下去,这就是我幼小时理解到”无知”之二,。
古语:阅千卷,行千里,才能知道自己的见识。因此念完小学、一路求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工作以后,才知道外面的人文世界,也感受各地风俗礼仪,而留给自己的还是熟悉的家乡,更怀念家乡的点点滴滴,再也不对家乡的地名、人名有偏见,因为那山、那水才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近来在异国他乡夜寐之时,总能梦见那个熟悉的地方,也就是我的家乡。

    (备注:以上地名只是小时候的理解,现在更佩服和欣赏家乡的发展,更多的能自豪的把古蔺家乡宣扬下去)。

文 竹米

图 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