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多分句句脚平仄之我见(作者:金光瑜)

 潇湘妃子liandu 2021-03-04
    【编者按】对联理论研究历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对楹联创作中的多分句句脚的平仄规则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欢迎点击文末的 写留言 跟帖,切磋交流。
    本平台所发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非本平台的立场,特此说明。

楹联多分句句脚平仄之我见

作者:金光瑜

    若想写出合律的楹联,必须合乎《联律通则》,本文单说说多分句句脚平仄问题。

    《联律通则》第五条明文规定:“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下面说说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单边只一句的楹联句脚(此时句脚即联尾)上联仄收,下联平收就完事了。

    我认为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而言的,首先要求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前题是上联必仄收尾,下联必平收尾。

    句脚的音步递换也不是随意的,也是有规律的。现在联界对多分句句脚平仄递换公认的正格有三种:一是一步一递换(鹤步格式);二是两步一递换(马蹄格式);三是尾句前各句脚都平或都仄的一条龙格式(朱式规则)。除这三种以外的其他递换方式,句脚是混乱的,不应该提倡的。

   再进一步对照当今《联律通则》第五条,朱式规则,尾句前各分句句脚一条龙式全平或全仄,没有形成音步递换,其实也不适合当今的《联律通则》的一般要求,正常情况下也不应该提倡使用。  

    这样就只剩下鹤步格(即各句句脚平仄一步一递换)和马蹄格(即相临两句句脚平仄相同且两两一递换)两种方式了。

    鹤步格只要从尾句倒数算起,一仄一平循环有序向前变化,就可以了。如上联倒数:仄平仄平……,下联则相反。这个没什么歧意。

    只是马蹄格方式,目前有争议。全国各地在分句句脚平仄递换上混乱,你写你的,我写我的。甚至在各种比赛、评比中也“百花齐放”。有的省、市等尽管作联要求用常格,如两句联句脚:平,仄;(仅以上联为例,以下同);三句联句脚:平,平,仄;四句联句脚:仄,平,平,仄,……依次类推,但具体又说不出理论依据和来源,硬性规定不能以理服人。

    这里就谈谈我认为正确的或者说正格的马蹄格句脚平仄安排方式及理论来源。

    我们知道马蹄格句脚,平仄是两两出现的,即两平或两仄间隔交替变化的。

    以上联为例,由于联尾平仄是固定的且是独立的,其余各句句脚平仄可依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由头向后任意截取,想截多长就截多长,然后在其前边把联尾的仄接上,写联的时候再把序顺反过来。这样各句句脚的平仄就清楚正规了。另外,联尾和倒数第二句的句脚平仄,在传统上一般几乎都是平仄相反的。所以,按以上的载取办法也是合乎作联的传统的。

    下面具体举例说明(仅以上联为例):

1、两分句

有两种情况:

仄,仄;

平,仄;

    由于联律第五条要求:句脚平仄规则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加之仅两句联更应递换,又缘传统习俗,所以“仄,仄;”此种方式不能存在或不正规,句脚只能是“平,仄;”,尽管没两两成对(其实两分句不具备马蹄格条件)。

2、三分句

按两两成对要求有两种情况:

平,平,仄;

仄,仄,仄;

    下面的三个分句都仄收尾了,和《联律通则》第五条提到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说的相同,应避之(注:第十条(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这句话在第五条这里出现,意思实则是指尾三句句脚也要避三连仄或忌三连平。只不过一个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尾部的三个音节,一个是指多分句尾部三个句子的句脚。用在第五条这里是对句脚而言的)。所以三分句的句脚只能是:平,平,仄这种情况。(特别强调的是三分句联还有:平仄仄;仄平仄,但尾句前的两分句不是马蹄格成对出现不能算。以下没有成对出现在尾句前的都不算)。

3、四分句

满足条件的有如下情况: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

    由于倒数第二分句句脚和句尾平仄一般也要求形成音步递换,加之句尾固定是仄,所以尾二句句脚必得是平,又因马蹄格相临成对出现规律,尾三句句脚也得是平。这样只剩“仄平平仄”的句脚方式符合要求了。

4、五分句

满足条件的有如下情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

再根据3的结论,只有仄仄平平仄符合要求。

依次类推:

6分句:平仄仄平平仄

7分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

      总之,马蹄格的各句句脚平仄总规律是从句尾仄起,按下边规律向前排:“仄(固定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再按照分句个数任意截段儿,作联时再把顺序倒过来排列。

      近年来,本人看见有人在某些网、刋等上弄出个“平仄杆儿”,即上联的各句句脚(包括尾句)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说句脚的安排,按照这个平仄杆儿可以任意截取。这实际错了,错就错在忽视了尾字“仄”单独独立存在且与其前一分句句脚要递换的传统规则,结果截得的句脚混乱,不是标准的马蹄格。如果按所谓的平仄杆儿,我给完善一下:就是从后向前数,尾“仄”必须打头且不准更动,然后再接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个“平仄杆儿”截取,作联时再反过来安排句脚。而不是在平仄杆儿上任意截取。并且上下联的“平仄杆儿”也不要弄反了。

      另外,尾句和尾二句的句脚平仄必相反,传统作联一般也都是这样的,为什么是这样,以上文字我想也说明白了这个道理。

      最后提出个问题:假如联写得很长很长,各句脚平仄只用鹤步格或马蹄格,也感到句脚平仄单调了些,抑扬顿挫、起伏变化有些呆板,而且联越长越明显。

      解决的办法:将多个分句按意思划分成一个个单元,每个单元里的各分句句脚自成一体,或用鹤步格或用马蹄格。之后各个单元体的最后一句的尾字也要按鹤步格或马蹄格按排平仄。当然,各单元体以及它内部的各分句句脚的平仄上下联也必须得是对应相反的。

本文作者金光瑜近照

    【作者简介】金光瑜:业余诗人、作家、楹联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有楹联作品发表于《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对联》杂志等报刊,获得过全国性征联征诗等奖励,有个别作品悬挂于景区、宗祠等。中华楹联等有关微信群楹联、诗词主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