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的结构对应

 杏坛归客 2016-03-15
结构相对:
    结构相对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语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我们以明代解缙的一副联为例对联句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
墙上——芦苇, 头 重——脚 轻——根 底——浅;
山间——竹笋, 嘴 尖——皮 厚——腹 中——空。 
偏正 联合 主谓 主谓 偏正 |---| |---| |---| 
偏正 联合 主谓 |------|    
偏正 联合 |———| 主谓    
大家看,上下联的语法结构
 
节律对拍: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如《六口茶》男女对唱的每一段强弱、长短都完全相同)。    

    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一般为“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这就是2、4、6分明的来由);出现单字占一节;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则节奏点均在最后一个字。 

例如: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云,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可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清邓石如《自题》
此联以“二字而节”为主调,亦有一字、三字为一节的。
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   
语意节奏主要依据对联语句的结构区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逻辑停顿或间歇。

如:
官——有——廉风,民情——如——流水般——通达;   
国——呈——瑞气,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程鸿《题廉政建设》
上联中的如流水般和下联中的“在阳光下”就是按语意节奏形成的节律对拍,这是一种逻辑意义的停顿现象,是不能依“二字而节”的。

再如:
雕梁画栋,玉宇琼楼,此处如唐宫汉阙;   
流水高山,阳春白雪,其中有古韵新风。
姜天河《贺傅汉新、王新娥夫妇新居落成》
此联后面的句子,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应读作:
此处——如唐——宫——汉阙;(仄仄 平平 平 仄仄)   
其中——有古——韵——新风。(平平 仄仄 仄 平平)
但此联句如按声律节奏这么来读,其结果就莫名其妙了,听者绝对不知所云。只能按联句的语意节奏,这么来读:
此处——如——唐宫——汉阙;(仄仄 平 平平 仄仄)   
其中——有——古韵——新风。(平平 仄 仄仄 平平)
声律节奏是依据诗联格律的平仄规律而定,指句中一定位置上各字词的声调要求(即根据“二字而节”的平仄安排)。

如前几天在“飞虎杯”联赛中,我在诗钟“荷、柳”七唱里用的一种格式的句子,就是严格遵守了这种声律节奏要求的:
一唱:
荷塘——月色——天然——画;(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柳岸——风情——浪漫——诗。(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此联按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读出来效果完全一样,由此可以看出,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有时是完全一致的(最好是能尽量做到两者一致,读来才不会感到拗口)。

为了便于区别,有人把语意节奏称为节奏,而把声律节奏称为音步。音步的后一个字叫做音步位。两字为一顿叫双音步,一字为一顿叫单音步。

平仄对立:
1、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汉字声调的两大类型,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要弄清汉字的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就是汉字的四种声调。汉字的读音是不断变化的,有很多字元代(为何以元代为划分呢?这是和历史的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密切相关的)以前的读音同现代的读音是不同的,所以就出现了古声(旧声)和今声(新声)的区别【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声(律)而不是音(韵)】。

旧四声是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入三声构成四声中的“仄”声。

新四声是指现代汉语拼音的四种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叫一、二、三、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一、二声)属于“平”声,“上声、去声”(三、四声)属于“仄”声。

所谓声调,是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的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2、句中的平仄:
对联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则相反,相邻音步的平仄要交替。
例如:
楹柱 顶 乾坤,魅力 无穷,十载 辉煌 开 泰运;    
仄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联花 昭 日月,风骚 有致,千般 妩媚 缀 名城。     
平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姜天河《贺运城楹联学会成立十周年》
此联句中就是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全部相反。这就是平仄“对立”(其实也是一种“统一”)。

3、句脚的平仄: 
(1)什么是句脚?
上下联单边各分句的最后一个字,叫做句脚。还是以上联为例:
楹柱 顶 乾坤,魅力 无穷,十载 辉煌 开 泰运; 平 平 仄   
联花 昭 日月,风骚 有致,千般 妩媚 缀 名城。 仄 仄 平
此联中的“坤”、“穷”、“运”和“月”、“致”、“城”就分别是上下联各分句的句脚。

(2)句脚的平仄规则。
单边两句及以上的多分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则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马蹄韵”。
A 、马蹄韵句中规则。是指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
例如:
胜景明莹,远水高山竞秀;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韶光美好,红桃绿柳争荣。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姜天河《赠陈明远、廖美红夫妇春联》

B、马蹄韵句脚规则。马蹄韵句脚规则有正格和变格之分,这里只讲正格。
上下联各两分句的,句脚平仄为——上联:平、仄;下联:仄、平。例如:
沧海横流,独有英雄驱虎豹;平 仄   
洪波涌起,安得壮士挽天河。仄 平   
-----刘太品《集郭沫若、毛泽东、曹操、杜甫句记九八抗洪》

上下联各三分句的,句脚平仄为——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
例如:
一剑试锋芒,昔日吴公,多有豪情留此地; 平 平 仄   
千秋余壮烈,今朝游客,每临奇石怅斯人。 仄 仄 平    
-----金锐(飘萍浪子)《题虎丘试剑石》 

四上下联各四分句的,句脚平仄为——上联:仄、平、平、仄;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
明争暗斗,胜如何?败如何?到此全都归末日; 仄 平 平 仄    
你比我攀,穷也罢,富也罢,于斯终究得公平。 平 仄 仄 平     
------江郎才尽《题世界末日》

五分句以上的联句句脚平仄,依此类推,不做多讲。现附: “马蹄韵(正格)句脚平仄安排表”
1 仄 平 
2 平仄 仄平 
3 平平仄 仄仄平 
4 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 
5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6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7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上下联间的平仄:
上下联间,相应音步(起码在节奏点、句脚、联脚上)的平仄要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还是以刚才我的那个《题世界末日》为例说明这三点起码要求。

5、联脚的平仄:
(1)什么是联脚?联脚,是指上联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在单句中,句脚就是联脚。
如:
醉我何须容闭月;
赠人犹自手余香。
-----江郎才尽《合咏玫瑰》

此为单句联,“月”和“香”分别是句脚,也是联脚。

(2)联脚的平仄规则。联脚的平仄,通常都有严格要求。根据传统习惯,《联律通则》要求上联尾仄(收于仄声),下联尾平(收于平声)。
例如:
声名标史册,若惟成败论英雄,人皆障目;   
颜面尽江东,岂以死生输气概,我不回头。   
-----曲景双(陆天弘)《题项羽》
此联中,上联联脚“目”为仄声,下联联脚“头”为平声,这是《联律通则》对联脚平仄的基本要求。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此联并未严格按照三分句句脚马蹄韵的正格要求而写,但这种现象古今楹联大家的作品里也非常多见,我的作品里也经常有。那我们就权当它是一种变格吧。除此以外,如果遇到特殊的时间关系或者其他客观规律,则须做些变通,也可以出现联脚上平下仄。

例如:
乐观时变,秦汉贾尊为祖师;   
智勇仁强,宋真宗敕封商圣。
-----明 白良辅《题白圭墓碑楼》
此联为白居易36代孙、明代监察御史白良辅为白圭(公元前370——公元前300)墓碑楼所撰的楹联。全联都是颂扬白圭的杰出之处。此联因“秦汉贾”(贾谊公园前201——公元前169)在前,“宋真宗”(公园968——1022)在后,而“祖师”和“商圣”二字顺序又无法变动前后语序,故而只好联脚使用上平下仄了,这是因为时间关系而变格。

又如: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   
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应桂馨,我说确是袁世凯。    
-----黄兴《挽宋教仁》
此联上、下联联尾中的“宋教仁、袁世凯”的名字是不能改变的,而且“杀”在先,“说”在后,时间概念十分明显,故此联联脚也就只能是上平下仄了。


形对意联:
形对意联,旧时指一副对联的上、下两半部分必须形式对举,意义相互关联。
对联是对与联的结合体,上、下联的内容统一于主题,一定要表现出所写事物的相关或者相反的特征、性质、状态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态度,绝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例如:
楼阁重开,白云黄鹤千年地;   
江天一览,西蜀东吴万里船。-----当代 傅成烈《题黄鹤楼》
此联上联写重修黄鹤楼,又使人们想起了这流传千年的白云黄鹤神奇之地;下联写站在这高楼上放眼望去,又看到了从西蜀到东吴的万里船帆。联句以黄鹤楼重修发端,进而衍生出脑中古老传说的回忆和眼前现实景观的画面。上下联形式上构语紧凑,对仗严谨;意思上关联紧密、浑为一体。

再看下面这联:   
路人过麓露华冷;(应征对句)   
湘菜飘香乡味浓。(征联出句)    
此出句的妙处在于三个(xiang)字谐音且联意紧凑、气脉顺畅。而此对句虽在谐音上无懈可击,结构上、声律上等形式上也对上了,但在意思上却毫不关联了。所以这联初选入围都未进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下联意思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又不行。

例如:   
佳肴喜引东西客;   
美味欣招南北人。    
此上下联句的意思完全相同,这种情况叫“合掌”(合掌在后面“对联的避忌”另作详解),这也是不符合连律规定的。而有一类非常特殊的巧取对联——无情对,则另当别论。 

思考题:1、什么是对联?2、对联与诗词的关系是什么?3、你喜欢对联吗?为什么?-----
                                                                                
江郎才尽文/铃歌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