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读世界】《诗词律要》讲座(九):联律(中)

 蓝马图书馆 2019-08-30

作者:读后感杂志 / 关注公众号:duhouganzazhi  发布:2018-11-04


作者简介:张兴泰,字霜子,号鸿硕,1941年生,吉林省大安市人,高级政工师。1993年出版诗集《霜子吟》、《张兴泰诗歌精粹》,2011年出版《诗镜文心》(鸿硕诗文集),2014年出版该书续集,2015年出版《鸿硕诗话》,2017年5月出版《情韵悠悠》(十情集)。获得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优赏奖,个别作品获得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现任《中国韵律诗歌旗帜卷》执行主编,中华诗人,中国韵律诗歌网高级顾问,中国韵律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雅园学会理事,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第十节:联律基本规则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联例:
孙行者;
祖冲之。
(陈寅恪)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傅山题云陶洞)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孙星衍自题)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廟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三分句联,含一言、二言、三言各一分句。)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杨鹤题杭州于谦祠 四分句联,含四、五、六言各一分句。)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先师。
(李渔题庐山简寂观 二分句联 含十一言分句。)
也有极个别上下联字数不等例外情况,如: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千古
(万岁与千古对仗,含有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弦外之音。这种讽刺效果依然建立在字数相等原则上,才有“对不起”。无声胜有声。)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具体说来:
(一),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和词组,其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二)或上下联对应的字词,要符合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虚对虚,实对实),或者是传统的对偶辞格。
上述(一)(二)两层意思满足其中任何一层均可成对。
(三)语言学奠基人王力先生通过对古典诗歌的研究,认为古人一般把词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和代词九类。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1,天文2,时令3,地理4,宫室5,服饰6,器用7,植物8,动物9,人伦10,人事11,形体,这十一小类。
(四)对偶是对联文体最本质的要求,“词性对品”则是构成对偶充分必要的条件,这应该是对联文体最基本、最核心的形式要求。
(五)在大多数对偶实践中,从语法学与从修辞对于对偶的描述,其结果基本上是重合的,但在一部分对偶中,两种方法之间出现了矛盾,这主要是由于古人和今人对一部分词的词性划分不一致引起的,最常见的是古人形容词对动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阔”形容词,“流”动词)。还有,古人对虚字相对也很宽松,所有虚字都可相对。
(六)对偶的工宽最好与使用场合及语言风格的庄严或活泼相匹配。在不影响语意表达前提一下,让对联局部尽可能趋于工整。但出于表达的需要,对偶也不妨宽泛,王力先生说:“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请看联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对“学海”,“径”对“舟”都是名词对名词)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想见”“送来”连动词相对,“想”“送”状语)
芳草凄凄,孤冢西望已陈迹;
洪涛滚滚,大江东去有新声。
(“凄凄”对“滚滚”叠字形容词,“陈”对“新”形容词。)
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
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此”指酒泉,对“吾”,代词相对。)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逢老子再骑牛。
(“未”“轻”“愿”“再”都是动词前副词,“未”、“愿”虚词,都是仄声,并不相对,允许。“轻”平声,“再”仄声,语音相对。)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共”“与”连词,都是仄声,语音不对,允许。)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一)对联结构
对联结构包括词语结构和句子结构两个层面。
1,词语结构
指汉语词和短语的构成方式,包括不可拆分的单纯词和可拆分的合成词和短语(实词构成的词组)。
(1)单纯词:
两字以上的单纯词包括连绵词、象声词、音译词、叠音词等。
①连绵词
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单纯词。包括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a,双声连绵词
双声连绵词指构成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连绵词。如:仿佛、伶俐、参差等。
b,叠韵连绵词
叠韵连绵词指构成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连绵词。如:徘徊、逍遥、霹雳、蹉跎等。
c,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非双声叠韵连绵词指构成的两个音节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连绵词。如:葡萄、蝴蝶、芙蓉、鹧鸪等。
②叠音词
由一个音节重叠而成的词。如:冉冉、翩翩、迢迢等。
③拟声词
模拟客观事物、现象的声音而形成的词。例如:扑通、哗啦、叮当、稀里哗啦等。
④译音词
指模拟外语词的声音形式而形成的词。如麦克风、拖拉机、歇斯底里、英特纳雄耐尔等。
(2)合成词
由两个或多个语素组合而成的词。
①复合式
由词根和词根组成的合成词。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联合式
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例如:岁月、骨肉、动静、来往等。
b,偏正式
由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的词形成的词。如:汉语、导师、牛皮纸、毛毛雨等。
c,补充式
由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形成的词。如:说明、弄清、完成等。
d,动宾式
由前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词根支配后面表示关涉事物词根形成的词。如:担心、理事、剪彩、吃素、喝粥等。
e,主谓式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对象,后一词根陈述前一词根而形成的词。如:天黑、地震、水落等。
②重叠式
由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的词。如:星星、老老少少、花花绿綠等。
③附加式
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合成词。例:
a,前缀十词根。如:老师、老百姓、阿哥、第一等。
b,词根十后缀。如:桌子、风儿、邮递员等。
2,句子结构
指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份的组合方式。汉语句子按结构可分成单句和复句两类,单句是由短语和单个词组成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相关,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如:
移花得蝶;
买石饶云。
(单句 郑板桥题扬州勺园)
公为诸葛一流,尽瘁鞠躬,死而后已;
我侍文忠数载,感恩知己,生不能忘。
(复句 左宗棠挽骆秉章)
王力先生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故对联上下联(或上下联对应的分句)可以句子结构相同,亦可不相同。
(二)结构对应内容解析
1,词语的构成:
汉语词及短语的构成,包括主谓、述宾、偏正、补充、联合、介宾等十几种之多,上下联词语构成方式尽可能一致。
2,语义的配合:
上下联语句的词义构成和配合应尽可能一致。
3,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
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前,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上下联词序排列方式及虚词运用方式,应尽可能对应。
4,修辞的运用:
(1)上下联对应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应尽可能照应平衡,若上联用了某种修辞技巧而下联相应位置却只用一般叙述语言,会给人失衡感。
(2)本条“结构对应”的所有内容,都是站在现代语法学的角度对于对仗要素的描述。
从句子结构来说,要想达到结构对应的要求,必须做到主谓宾补定状成份的严格对应,可是,古人并无现代语法学意义的句子结构概念,故只能在一部分对偶句中做到句子结构的全面对应,对联文体并不强求句子层面上的结构对应。
(3)相同结构方式的词或短语用来对偶,对称的美感立刻就会显现并得到加強,因此,“结构对应”的要求在词语层面上应该格外讲究。
(4)对偶有宽工之分,所以,在词语层面上要求“结构对应”也并不是绝对的,如传统辞格中有一种“偏对”,就是用一个复音词对两个单音的词,如以“梅花”对“桃李”,若细分词语结构,则为补充式对联合式,结构并不对应,但我们可以从名词的角度,来说明它们是合格的植物类名词对。
(5)不要因小的层面有“结构对应”不工之处,便轻易否定一个对偶句,如果从大的结构层面上可以得到认可,它们还是可以成对的。
(6)句子结构对应的上下联一定可以构成对仗,但已构成对仗的上下联并不一定都句式结构对应。所以在词语结构的层面上只须大致对应即为合格,在语法结构层面上根本无须強求结构相同,尤其不可用句法层面的“结构对应”为尺度检验并判定前人作品“合格”与否。联例: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铁肩”与“辣手”都是偏正短语结构,主要部分“肩”“手”对偶颇工,修饰部分“铁”是名词,“辣”是形容词,相对从宽,“道义”“文章”均并列结构名词相对。从句法层面看,上下联均为主谓宾,相互对应平衡,属于王力先生说的“正格”。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易拆分的三字或更长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个字上。
(一)概念释义
1,节律
节奏与规律。此处指韵律语言的节奏和节拍。绝大多数的对仗现象都符合自然语意节奏的对应一致。
既便有语意节奏不一致的现象,在通读时也会按“节奏一致”来处理,如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長宜/放眼/量,读作“防肠/断和放眼/量。在对联创作时应注意到语言节奏的一致。
对拍是对韵律节拍的相对应。
2,语流
语言学上把先后说出的一串代表意义的声音称为语流。
语流中最小的语音单位称为韵素,韵素与韵素拚成音节,音节与音节构成音步。如“流”(liu)字,“l”和“iu”都称为韵素。
3,语言节奏
语言运用中有规律的强弱和长短现象,是声音大致相等时间段落组合后形成的有规律的起伏(音节奏包括音步和顿;韵节奏包括韵步和顿)。
4,对联语言节奏的类型
(1)骈文节奏:
由两个标准音步构成的四言句式和由三个标准音步构成的六言句式。声调格式:
浮舟/沧海(平平/仄仄)
茶烟梧月书声(平平/仄仄/平平)
(2)诗律节奏
在骈文节奏句式的最后一个音步之前或之后,加上一个单音节而形成的五言和七言句式。具体声调格式:
加前:
平平/平/仄仄(风云三尺剑;)
仄仄/仄/平平(花鸟一床书。)
仄仄/平平/平/仄仄(自闭桃园称太古;)
平平/仄仄/仄/平平(欲栽大木拄长天。)
加后:
仄仄/平平/仄(曲径通幽处;)
平平/仄仄/平(园林无俗情)
平平/仄仄/平平/仄(读书养气十年足;)
仄仄/平平/仄仄/平(扫地焚香一事无)
(3)词律节奏
即在骈文节奏句前加上一个单音节,形成“一、四”或“二、三”结构的五言句和“一、六”或“三、四”结构的七言句。其声调格式:
仄/平平/仄仄(破千年旧俗;)
平/仄仄/平平(开一代新风。)
平/仄仄/平平/仄仄(能受苦方为志士)
仄/平平/仄仄/平平(肯吃亏不是痴人)
(4)古文节奏
即在或长或短的一组标准音步之间的任何位置插入一个或数个单位节成份,形成一音节、二音节、三音节音步交杂的状况。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对联语言以骈文节奏和诗律节奏最近乎韵律语言,词律节奏次之,古文节奏更次,白话节奏尤次。
作者往往把各类节奏形式交错使用,骈散结合,自对和互对参差错落,避免呆板。例: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涛/携/袖底;
邀/太白楼/一千年/明月,凭栏/远眺,六朝/烟景/落/樽前。
(吴汝纶)
5,声律节奏:
指与语句内容无关的形式整齐固定的节奏模式。一个不管多长的句子,从头到尾都是每二个字为一个音步,遇单字节则放句子最后,可见,奇字句子最后一个字成为单独一个节奏单位。
6,语意节奏
按语意的自然仃顿以形成的节奏形式。王力先生《诗词格律》称为“意义单位”:“所谓意义单位,一般地说就是一个词(包括复音词)、一个词组、一个介词结构(介词及其宾语)、或一个句子形式。”
按声律节奏硬性割裂语意的现象,一般只出现在五、七言律句中,词律节奏和古文节奏的对联句式可以只按“语意节奏”来确立节奏点。
(二)内容解析
1,节奏的确定
语言节奏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1)声律节奏:每两字为一标准音步,节奏点在音步的第二个字上,在全句的二、四、六字等偶数位上。
(2)语意节奏: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仃顿处来确定节奏点,“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绝大部分一致,但也有不一致情况。
按语意节奏确定节奏点时,遇见不易拆开的三字、四字、五字甚至更长的词或短语,节奏点均在最后一个字上,中间不在细分节奏点。
2,节律对拍
作为对联的形式要求,是当代人从语法角度考察对偶时所总结出的一条规则。由于中国语言的特点,古人只要在对偶中做到了单音词对单音词,双音词对双音词,总能自然而言地做到字数句数的相等和句子节奏的一致。
3,超越语意的节奏方式:
上面所谈的节奏一致,还只是语意方面的一致。
有一种超越语意节奏的方式,即不论语意节奏如何仃顿,律句总是按“二字而节”的方式确立节奏点,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这便是“声律节奏”。
4,“节律对拍”的要求:
“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双轨并行,在联句的节律按排中,二者中符合其中一种,即可认为达到“节律对拍”要求。请看联例: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翁同龢自题 声律节奏的七言律句,与语意节奏合拍。)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头是/百年/身。
(唐寅自题 声律节奏的七言律句,与语意节奏不合拍,语意节奏为三一三句式。)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宋荦题武汉黄鹤楼 语意节奏的词律句式 首句六言为二二二,次句五言为一四,末句七言为三四。)
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
驱/异族/出境,语/国中/有志者/再鼓/雄风。
(唐景崧题延平祠联 语意节奏的散文句式,首句三二,次句三三二二。)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萨迎阿题武汉黄鹤楼 语意节奏的词句与声律节奏的诗句并用,首句三四,次句四三。)
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异地/不/同功,戡地/仅传/方面/略;
经学在/纪河间/阮仪征/之上,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堂/书。
(王闿运挽曾国藩 语意节奏的古文句与诗律节奏的诗句并用,首句三三三二,次句二一二,末句二二二一。)
新居/拓/静安寺/之旁,频年/艺竹/栽花,敢上窥/开府/梨桃、征君/松菊;
空气/自/太平洋/而至,儿辈/凭栏/把酒,尽消受/管弦/夜月、纨绮/春风。
(刘树屏题愚园 语意节奏的古文句及词句式,“静安寺”、“太平洋”是不易拆分的三字,节奏点在最后一字,不必再以“静安”对“太平”论平仄。)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若出现“”三平尾”、“三仄尾”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一)概念释义
1,“平顶平,仄顶仄”:
原指六朝骈文中的句脚安排规律。骈文一般以六言为一句,对句也以四六言平仄对立,形成“仄平一平仄”基本单元。很多基本单元首尾相连组成篇章,就形成仄平一平仄一仄平一平仄……的声律格局。这种规律在民间被冠以“平接平,仄接仄”。这种句脚平仄颠倒交替的方法,从前,称之为“平顶平,仄顶仄”。对联也是这类手法。
这是多句联句脚平仄安排的一种优先推荐格式,但并非长联句脚安排唯一的规则,也非对联格律上的硬性规定。
(二)内容解析
对联要做到上下联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的相对。这里分两个层面:
1,单句联以及多句联的分句,一句之内的若干节奏点,要做到一平一仄的交替,上下联相对应的节奏点,要做到平仄相反。
2,多分句的长联,上联或下联的各个分句句脚字,其声调按顺序一般要形成二平两仄的交替。若是在某一分句因句脚字而造成三平调,或是在句脚字的声调影响到整句的平仄协调时,可以突破两平两仄的格式。
3,“平仄对立”是除了“词性对品”外,对联文体最重要的形式要求。对联源于律诗和骈文,自然同时承袭了这些文体在声律方面的诸多要求,对联声律要求,体现在句内平仄安排和分句句脚平仄安排两个方面:
(1)句内平仄的安排,不管是按“声律节奏”抑或按“语意节奏”,每一音步的最后一字为节奏点,句内平仄安排是各节奏点的一平一仄交替,以及上下联相对应节奏点的平仄相对。二者之中,上下联节奏点的平仄相对要优于同句节奏点平仄交替。若因为内容的表达或是非律句的语言风格需要在二者中放宽一项的话,可以放宽句内节奏点平仄的交替,这种放宽不能超过一次。在按“声律节奏”来安排平仄的律句中,则应严格做到句内节奏点的平仄交替和上下联对应节奏点的平仄相对。
(2)分句句脚平仄的安排,分两个层面:
其一,上联尾句仄收,下联尾句平收;
其二,多分句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上下联相对应分句的句脚必须严格遵守平仄对立原则。
单边联语内部,各分句句脚的平仄排列有以下四种:
①平仄单交替式:各分句句脚采取一平一仄交替的方式;
②平仄双交替式:二平二仄交替方式;
③多平一仄式:上联除句尾为仄外所有句脚均为平收,下联反之;
④分节粘接式:把长联按联意分成若干节,每节短至一句,长至四句。节内各分句一般为:一句平仄皆可,二句则一平一仄,三句则两仄一平或两平一仄,四句则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
总之,对联文体“平仄对立”的要求,以句尾字最为重要,分句句脚字次之,句内平仄再次之。上下联对应之句尾、句脚、句内节奏点的平仄相对应严格遵守,而句内节奏点、句脚的平仄交替可有条件的适当放宽。联例:
春风/阆苑/三干/客;
明月/扬州/笫一/楼。
(元赵孟頫题扬州瘦西湖迎月楼 诗律节奏 句内节奏点平仄交替 上下联节奏点平仄对立。)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
一楼/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清陈文正题贵州图云关可憇亭 骈文节奏 句内节奏点平仄交替 上下联节奏点平仄对立。)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清彭玉林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 三四结构的三字音步上下联平仄对立,“凭”“把”领格字不对立)
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
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如何。
(清俞樾题临海东湖湖心亭 古文节奏 上下联节奏点对立 但句内节奏点平仄不交替)
相约买山种桔,相邀筑室藏书,文字交把酒对谈,枉费几番筹划。岂奈遭时不偶,致教夙愿难酬。此别已吞生,万里烟云齐惨淡。
共怜世道崎岖,共愤人情冷暖,古今事和盘打算,终归一塌糊涂。此来退扫闲轩,漫拟专攻进学,前程空想象,百年心迹付蹉跎。
(李月初挽石伏生联 此长联为“平顶平,仄顶仄”的标准格式,此联每两分句为一层意思,八分句恰好完成两个单元的重复,形成“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式。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一)概念释义:
1,形式对举:
对联是对偶修辞方式独立成长为文体的结果。对联文体的外在表现,就是形式上的对举。对举:犹对偶,相对而出。
2,意义相关:
上下联犹如一篇文章的两个段落,都要为文章主题服务,因此,上下联在意义上一定要相关联。这种关联存在于表面的关联和内在的关联。
(二)内容解析:
对联要做到上下联之间形式上相对仗,意义上相连接。
“对举”包括对应字词的类别一致,与平仄的对立。请看联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劝字联。上下联从不同角度重复表现主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下联并列表现主题。)
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雄男。
(上下联正反表现主题。)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上联铺垫,下联点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