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果碎碎念35:南瓜

 laudal 2020-07-04

道光年间《英德县志》记载:“其(指南瓜)白者加糖煮熟,可断鸦片烟瘾。”光绪年间《曲阳县志》记载:“食南瓜与花藤,能解罂粟毒。”今天看来很震惊吧?问题是,这两个方子也许属于“安慰剂”,否则应改写鸦片战争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曾建议慈禧太后多吃南瓜,不知是否与这份推崇有关?

感谢pixabay美图

南瓜从原产地南美洲曲曲折折到达中国,已是大明王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种出南番”,经闽浙地区一路北上至燕京诸处。“南瓜”之名,或与北方人看待它的来源方向有关。但这只是猜测。“倭瓜”在一些地方亦指南瓜,因为部分古人以为它源自日本;而当时日本人反过来以为他们的南瓜源自中国,称为“唐茄子”。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接鸳鸯的话头说,“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便体现了南瓜在当时民间的深远影响力。这东西特别容易种植,饥荒岁月里也救过无数中国人的生命。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南瓜的地位也许仅次于米、面。

一餐两碗粗糟饭,偏是荒年食量加。
莫厌盘飧无别味,白盐清水老南瓜。

——民国时代的江西诗人萧梦霞,作过一组《张湾杂诗》。这一首虽非专门谈南瓜,却也提及它在荒年的意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大饥荒,农民若有南瓜当主食,即天大幸运。所以,它还有个更实在的名字:饭瓜!

感谢pixabay美图

青嫩的小南瓜是上好的蔬菜,切片或丝,加油盐炒出来,特别下饭。黄色的南瓜花很大,像一只茶杯。广西柳州等地的厨师将此花采下来,去掉蕊,焯水后做菜,我尝过,尚可。但比起清代文人高士奇的吃法,这都不算用心。他在《北墅抱瓮录》中说:“南瓜愈老愈佳,宜用子瞻(苏轼)煮黄州猪肉之法,少水缓火,蒸令极熟,味甘腻,且极香。”我妈每年都会在冬至那天早上,用煮好的老南瓜和面粉,油炸成南瓜粑粑吃。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习俗,据说能祛病辟邪。

2018.8.25作者摄于雷麻

民国评书家常杰淼在《雍正剑侠图》第三十一回提及一种武器“八棱紫金倭瓜锤”——“一根锤杆四尺八,上头一个大倭瓜,纯钢打制,罩着金衣。这倭瓜就跟真的似的……”二十一世纪初流行的电子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也有倭瓜威武的身影。这是两个比较显眼的关于南瓜的“武侠形象”。但在西方人的万圣节里,南瓜大多被雕刻成鬼脸儿,当然,也有接送灰姑娘的神奇南瓜车。但这些玩法都缺少点诗意。过去的江南士子们,喜欢在嫩南瓜表皮上刻诗文、图案,待瓜成熟后,置于案头,就是一件艺术品了。

感谢pixabay美图

目前市场常见的约有三四种南瓜,最“土”的还是那种细腰而长、两头膨胀的。这种南瓜可以长到一二十斤。父亲当年在篱笆墙边点几粒种,深秋时节挂了好几个金灿灿的大瓜,篱笆都弯了,煞是好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