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游侠
从贵阳乘坐火车经13小时来到成都东站,在东客运站乘坐客车来到崇州,转乘通往街子古镇的车到元通古镇下车。
资料介绍:元通镇有1500年的历史,集古街区、古建筑、古民居、古树、古商铺为一体。有陈家大院、永利桥、黄家故居与宗祠、天主教堂、罗氏故居、王国英故居、广东会馆、江西会馆遗址、张家大院、夏家走马转阁楼及汇江桥等古建筑。
前行来到古镇口,有新建的黑色大牌坊,我先向右侧行走,在右面有一大院,里面有一座宽大的古建筑,现为元通镇商贸中心,为民国时期修建的黄家大院改造而成,屋角有木雕。




远看街面后有一座砖楼造型优美。

在右侧大街没有找到入口,就走过大牌坊,进入古街里面,终于从“李师布庄”中的窄巷走到了砖楼入口。侧门下部有石雕柱础,上部有八角形图案。




砖房很精美,是两层建筑,窗户大部分为圆拱形,少量为尖拱,木窗呈“井”子形小格子,拱券部分为同心圆放射形木窗,墙面及窗旁都有美丽的装饰雕塑。





街面上有许多封火墙木制古建筑,但封火墙与常建的徽式建筑及广东的锅耳式封火墙都不同。


前行不远右侧有王国英故居,建于康熙年间,为抗英烈士王国英祖业。
鸦片战争时王国英以参将之身由四川带兵驰援宁波,在与英军激战后壮烈殉国。其后人用抚恤金修缮故居,以作纪念。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院院墙退缩于街道数米,系砖砌院墙,的门楣上有“琅琊旧望”字样,两侧有对联:“宁波义烈彪麟笔,文井清光耀鲤庭”。
院内是一座精巧的四合院,三面都是一层木房。






前行一座房屋有精美的下垂瓜柱,木雕精致。


前行靠近江边有夏家茶楼,为崇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紧邻为一座庞大的院落,叫做“罗家大院”。罗家祖上系“湖广填四川”时期迁移至元通的,院落宽大有大小数个天井,二楼均设有美人靠,中间有牌楼,为高楼大厦造型。上面有大量石刻及泥塑。大门处木雕繁多。










接着就是古建筑非常集中的古街区了。街道宽阔,两侧古建筑众多。




街面上的房屋都有各种形状的木雕支撑。
前行右侧有宽大的小广场,后面就是高耸的天主教堂。为1903年法国传教士在教徒的支持下修建的,1915年浩浩荡荡的反洋教斗争中,周边的天主教堂等都荡然无存,唯有此天主教堂得以幸存至今。
教堂占地1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592平方米,以及中西合璧的大门,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现在还在使用,尖尖的门开着,有人看守,但不允许游客进入,室内有供祷告用的桌椅。
教堂的顶不像其他的是弧形顶,而是平平的吊顶,下面有数根白色的木柱支撑。教堂墙的侧面有一条走廊。





返回大街,一座造型雄壮的两层木楼,两侧是砖砌高墙,这里是“黄氏宗祠”,1934年建,现存原建筑门厅、过道、二门、过厅、厢房及正堂等建筑。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筑均用石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宗祠曾经是税务部门驻地。
前行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有大约两米的屋檐,以利于雨天行人行走和买卖货物。



前行又有一座“黄家大院”,现为“崇州蜀州启艺彩陶艺术馆”头门到二门之间为长通道,有许多陶壶滴水。


院子中有多个一米直径的石碾子,中间是方形孔洞,不知用途。房间中都陈列着陶器,房屋保存很好,有彩色玻璃。






这里曾经是镇政府驻地,所以保护完好。
来到街道尽头,有一座五级六角砖塔。


前面的十字路口有圆弧形转角楼,另有一座方形木制转角楼。


通往江边的路旁,一座房屋的门楼也呈高楼大厦般的雕塑。

江上有一座铁索桥,叫做“汇江桥”,基础高出地面两米,有桥阁,江中有数座桥墩,均有亭子。

过砖塔右行,是双凤街,也有许多古建筑,其中最显眼的是“广东会馆”,现建筑是在汶川地震后在残存的门楼及院墙的基础上照原样恢复的。前脸是牌坊式三门,内为四合院建筑,进门顶上是戏台。







旁边一民居有精美木雕,前行有“刘家大院”,建于清晚期,为典型的川西民居小四合院,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占地不到300平方米,布局十分紧凑。


元通古镇没有进行大的开发,但古建筑保存非常完好,是一个值得好好游览的古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