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食发热——宝宝发热最常见的类型》

 中医知识圈 2020-07-04

郭生白

 

摘要:郭老认为,妈妈爱宝宝,不仅要有爱,更要有文化,有智慧。在此,郭老把几个孩子们常发生的却又常被错误治疗的病讲给妈妈们,希望能唤起妈妈们的重视,帮妈妈们真正解决问题。

解析宿食发热

——宝宝发热最常见的类型

我想对天下妈妈们说几句话:为了我们孩子们的健康,我们把爱给他们,但要爱出个健康快乐的宝宝。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说,孩子发烧了,怎么办?妈妈们都知道去医院, 去最好医院。孩子进医院就退烧,用冰袋去物理降温,用激素降温,用抗生素消炎……你怎么办?流感用激素退烧而成肺炎,再退烧成了肺感染,又怎么办呢?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妈妈们只有爱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文化、有知识在能有健康的爱。我经常见到妈妈们会不知所措,或是爱与愿违的情况。这是个文化与医学的知识问题。我不可能在几篇文章中把这些知识全部传达给诸位。我想,把几个孩子们常发生的却又常被错误治疗的病将给妈妈们。

今天我们介绍宿食发烧,中医学名叫心下痞、食积等。属于张仲景所说的阳明病。伤寒杂病论上对阳明病的论述是,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学习过中医理论的朋友知道《黄帝内经》对五脏六腑的论述和要求是:五脏藏而不泄,六腑泄而不藏。六腑以空为用。所以我们六腑不能实。实了就成为病了。而成人多用调胃承气汤系列,本能医学称为下法。而小孩子则多见有痞气产生,所以多用三黄泻心汤来解决。这种发烧不同于感冒。这种发烧有恶热。因为内部有热,本能反应是要加速机能去除腐败物质。这些食物排出体外,发烧自然退去。大家记住这个病的特征是发热恶热。小孩子睡觉的时候是扬手踯足,感冒的是蜷卧。小孩子的肚子拍的时候有邦邦的气体声。

孩子发热,要认清“热型

孩子发热,体温升高,我们怎么对待发热?我说千万别不问原因就退烧。只要不问原因就退烧, 一定是错的。我们一定要看发烧是个什么“热型”。我说的“热型”是指发热的类型,不同的热型是不同的病。也有不同的治法。所以要认清“热型”。

发热可分为以下五个“热型”

 一、发热饿【恶】冷【发烧,但是非常怕冷】

二、发热恶风【发烧,有点怕冷】

三、发热恶热【发烧,怕热】

四、寒热往来【时而怕冷,时而怕热】

五、低热不澈【撤】【低烧不退】

   这些热一定要识别清楚,绝对不能模糊。今天我说一个孩子常见的发烧病。宿食发烧是发热恶热中最常见的情况。

    孩子发烧了,体温 38℃至 40℃。不要怕,抽风也不要怕。因为人害怕了,智慧就没有了,惊慌就要失措。先看孩子大便怎么样?食欲怎么样?观察孩子发不发冷?肚子脐上脐下胀不胀?痞不

【有没有块状物,这里多指气痞】?前一天吃过什么?喝过什么?舌上有苔没有?苔厚或薄?孩子情绪怎么样?要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你便可以给孩子买药吃;吃下病便好了。如果你把孩子送医院也可以,但必须知道这个病怎么治是对的,怎么治是错的。我只能告诉你对上述的问题怎样去弄清楚。

一辨孩子发烧是否发冷?

   孩子的发烧不发冷。怎么知道不发冷呢?会说话的孩子可以问,没学说话的孩子也可以观察。孩子卧床的姿势如果喜欢蜷卧,这是冷的姿势;如扬手掷足仰卧喜欢凉,这是不发冷。

发热不冷的热型确定了。

 二辨孩子大便是否通畅?

    再看孩子大便怎么样?如果前一天没大便,或 24 小时内没大便,看肚子:脐上脐下胀不胀? 如肚子鼓着,用左手四个指头轻轻按在肚子上,右手食指中指并拢叩击左手四指背,听声音。如发出的声音是左手指的声音,那肚子是不胀的。如叩击左手指发声是肚子里有气体的声音,这是气痞。因宿食不消化停留在胃中或横结肠有气体都会发出砰砰的声音,这是宿食不消化的气痞发热。这种情况身体发烧 39℃至 40℃以上那怕抽风不要怕,只要一通大便,6  8 小时即退烧。

    宿食发热,通便即可退热,这个病属于外源性疾病,是因为食物吃得太多,或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胃里太满,胃蠕动下降,和宿食停留在肠中发酵产生了气体,妨了肠蠕动。这些停留的食物不能消化,产生的热量, 都由循环把热量带到身体表面,用温差向外散热。这种散热方式就是宿食发热的机理。既然是这样, 物理降温就没有治疗的意义。如用抗生素或激素退热就是个错误。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只能通大便把宿食排出去。因此这个发热虽高到 39℃、40℃不要惊慌。

方法一:三黄片通便退热

如果家中有“三黄片”(大黄、黄琴、黄连)研碎吃下去,效果比整片吃快些。用量上: 一周岁的孩子每服 2 片;

三周岁的孩子每服 3 片。

 四、五周岁的孩子每服 4 片;

 六周岁以上每服 5 片。

   六小时后服第二次。大便通了即可停服。只要大便通下来七八个小时便退烧。服药期间,需少吃食物,以防复发切忌服药期间吃食物,病必然不能愈。只可喝白开水。大便通下来,烧退了,等孩子要吃的时候再少量给吃一点流食,千万不要多吃,不要吃肉、油腻、海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宿食虽然通下了,但未必下干净了,这时如又多吃了,会再一次造成宿食发热。告诫母亲们千万不要把爱用错。

方法二:宝宝退热的饮片小方子

    如果没有三黄片,也可以用下面这个中药饮片处方: 大黄 10g、黄芩 20g、黄连 15g以上三味药,用净水烧沸,取 250 毫升【半瓶矿泉水的量】,浸渍一小时,搅和几次,滤去渣滓。

一周岁每服十五分之一。 两至三周岁每服十分之一。
四至五周岁每服十分之二。六至十周岁每服十分之三。
十周岁以上每服二分之一。
     服药时宝宝呕吐勿惊慌是正常的排异反应,服药时如孩子呕吐了,不是坏事,吐出的宿食越多越好。如吐过两次,吐出的没消化的食物较多,可以不用再吃药就病愈了。如吐出的东西不多,便再吃一次药,通大便即可痊愈了。吐与大便都是把宿食排出来,都是排异的效果。
在我行医数十年的观察中,母亲们、爷爷奶奶们,多数是惟恐孩子饿着,担心孩子缺营养,似乎是营养越高越好。极少数有考虑孩子吃多了生病的。民间有句流传很久的谚语:“要得小儿安, 常带三分饥与寒。”中医有“损谷养胃”的说法。“损谷”是什么?少吃饭则养胃。

。。。。。。未完待续  

     孩子生病,最能检验父母合格还是不合格!    育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事情!在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每一次对父母来说都是考验。    要问家长最怕什么?不是调皮不听话,不是乱发脾气哭哭闹闹,也不是辅导作业,而是孩子生病。每天淘气闹腾的孩子,突然变得悄悄的,不吃不闹,软塌塌地粘着妈妈,走哪跟哪,哼哼唧唧 看着都心疼。     每到换季,最令家长们揪心的就是孩子生病: 感冒、拉肚子,反反复复,眼睁睁看着孩子掉肉, 上医院,人挤人,挂个号比抢火车票还难;终于见到医生了,问诊5分钟,被打发回去观察疗养。     看着粗粗的针管扎进孩子的手,恨不得自己替他受了;话说:"伤留儿郎身,痛余慈母'’。 吃不好睡不好,整天精神恍惚,也像大病了一场。 做为父母是不是心疼又无能无力?孩子一生病就往医院跑,过度医疗比生病伤害更大。(过度医疗:错误的退烧方法,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导致了孩子反复生病(抵抗力下降)亚健康、慢性鼻炎等)。     对孩子只有爱还不够,还需要智慧,为什么孩子一生病,你就手无举措,六神无主,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乱吃药,问题没解决,反而造成了二次伤害,孩子多无辜啊!    要记住,无论何时你都需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就是自学一些中医学知识,哪怕你不从医,至少你有了辨别疾病的能力,也能有效避免孩子被错误医疗。     不要做无知的父母,要当智慧爸妈。

      外源性疾病治疗不当,便会为亚健康埋下隐患,而亚健康又是慢性病的基石,呵护儿童从最简单的感冒发烧做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