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出现这三种行为时,父母别“惯”着,等长大后再管就难了

 两口育儿 2020-07-04

俗话说:三岁看老。

3-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帮他改正。否则,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再去管教就难了。

人到年老,回味一生,金钱名利都过眼云烟,唯独培养出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无比惨淡。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万万不可丢失的教育就是吃教育的苦,因为怕苦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担当,不懂什么是责任和尊重、更不知道感恩是什么。

但这也完全不能怪孩子,因为家长的一次次骄纵和溺爱,把孩子一步步的推向了目中无人、推卸责任、不懂尊重和感恩,所以当孩子有以下行为时,家长就要立刻教育。

大吼大叫摔东西时

孩子在幼儿时期时经常会因为一件事情不如意大吼大叫,甚至砸东西。

  • 比如:孩子不愿意好好吃饭,很多时候会直接抓起碗就往地上砸。

并不是说他的这种行为有多恶劣,而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并不知道该怎么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往往只会凭借本能去发泄情绪,摔砸东西、大吼大叫。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并且让他知道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

家长应该注意自己教育的方式,不要因为孩子摔了东西就同样变得歇斯底里,甚至通过打孩子的方式让他长记性,而是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人讨厌的。

威胁父母时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心想事成,这个时候他就会通过又哭又闹、满地打滚,甚至威胁父母。

当父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要妥协!因为这是孩子在试探家长的底线。

如果这一次家长妥协了,孩子就会知道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他会再次使用同样的手段迫使父母妥协。

  •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意志坚定,让孩子明确触及底线的事情爸爸妈妈是不可能会妥协的。

  • 不管他用什么手段,爸爸妈妈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

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这是爸爸妈妈的底线,是不可触碰的。

倘若第一次让孩子尝到了甜头,他就会继续使用这个手段,慢慢的,他的手段会越来越出格,提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过分。


不尊重长辈时

老人对于家中小辈都是比较溺爱的,甚至很多时候孩子做出了极其不尊重长辈的行为,他们也不舍得管教。

失去了对长辈的尊敬,孩子极有可能变得无法无天,甚至在别的亲戚家里也会这样没有礼貌。

如果这种行为不及时阻止,长久以往孩子对于家长的敬畏心也会慢慢减弱,没有了敬畏心,孩子做事就失去了顾忌,家长对其进行管束的难度也会增高。

教会孩子尊重长辈不仅加强了孩子的道德观念,也会让孩子对于长辈有一种敬畏心。而没有敬畏心的孩子就像是彻底失去了控制系统的汽车,横冲直撞、无法无天、最后反噬自身。

家长要学会以身作则,在外尊敬老人,在家尊敬父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定也会是一个尊敬长辈的人。

很多家长对于3-6岁的孩子比较娇惯,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再教还来得及,殊不知,等到孩子的那些不良习惯真的养成,长大再管就来不及了

孩子不仅不会听,反而会抵触家长的管教、厌烦、觉得啰嗦。那个时候家长的管教就变得收效甚微,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好习惯。

不要在该管教孩子的时候放任自流,却在不该管教的时候处处紧逼!

【暖心寄语】: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庭是孩子一生的学校,老师不教育孩子吃苦,家庭不历练孩子,孩子就永远都不会懂得吃苦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优秀。

【每日一问】:

你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不应该吃苦?都需要吃哪方面的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