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永的词在宋朝算什么水平?

 123xyz123 2020-07-04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能是宴乐场所供歌女伶工演绎唱作。宋朝时期,经济文化繁荣,文人既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又有着丰富的精神娱乐生活,开始逐渐将诗与词的功用区分开来,专门用诗文来表现与政治、社会有关的严肃内容,而用词来抒发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使得词体保持自身独立性,但以晏殊、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却囿于政治的困境,只是着眼于词艺的深化和词境的开拓,直到柳永登上词坛,才让词显示出独特的面目,因此柳永词在宋朝占据着开创性的地位。本文将从柳永词的开创了词体、创作方向以及创作结构三个方面来探析柳永词的文学地位。

开创词体:柳永对慢词的探索与改造,打破了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词的初创,最早可追溯到晚唐。唐朝时期经济发达,五言七言律诗十分繁荣,燕乐曲调也不断成熟,衍生出一些杂曲小唱,并形成了专门供歌女唱作的场所——教坊,教坊的出现成为女乐和俗乐的集中地,她们开始为宴会弹唱歌调,附和着士大夫的行酒令,逐渐形成了词的某些体式或修辞特点,后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李煜的强化,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体样式。北宋初年,晏殊、欧阳修、张先等人依旧延承晚唐五代的小令文体的老路,并未对词作革新,而柳永率先探索了慢词的创作格式,他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据《全宋词》记载:

张先存词165首,晏殊存词140首,欧阳修存词242首,他们三人所写的慢词,仅分别占其词作总数的10.3%、2.1%、5.4%,而柳永的慢词则占其词作总数213首的57%。

欧阳修、晏殊等人多用小令的文体,取材于柔情婉丽的男女之恋与离愁别恨,篇幅多集中在20-60字为主,容量十分有限,体制也非常短小,而柳永扩大了词的字数,使内容表达得更完整,在他的慢词中,短则七八十字,长则一二百字,其中,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竟写了212个字。此外,柳永词在慢词开创中,还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吴熊和《唐宋词通论》记载:

论创调之多,两宋词人,无出其右。柳词又大都为长调,开辟了词曲由小令进入长调的新阶段。柳词固然格调不高,以致有“ 词语尘下”之讥,但他在词调方面的这种创立之功,却是不应忽视的。

这则记载中,肯定了柳永对词调的开创性,在柳永现存的213首词中,用了133种词调,而宋代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调都是柳永首创和首次使用,如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均是柳永对词调的开创,可见其创立之功的崇高。

柳永对慢词的开创性,使得北宋词坛的创作样式丰富起来,更以丰富的词调来弥补慢词中创作的不足,从此确立了慢词在词坛上的地位,推动了词篇幅体制的改创和内容含量的扩大,这种开拓性的精神,奠定了柳永在北宋词坛上的崇尚地位。

改变创作方向:柳永词将审美内涵由“雅”变“俗”,满足市民文化的需求

晚唐时期,词的题材虽然取自于民间的闺情风月、男女之恋,但也多描写社会动乱、政治坎坷的境况,只是初步脱离了“诗言志”的文化大系统中,呈现一种过渡性的特征。到了北宋,晏殊、欧阳修、张先等文学家虽然也写词来愉悦心情,但始终没能逃脱政治身份的束缚,这些文人的词中多借男女情爱来表现自身对生命的反思体悟。而柳永则不同,他虽然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等地方官,但却始终没有接近朝堂,直到官至柳屯田之后,他开始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更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了解她们的命运,这种生活经历使柳词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曲伟,“变雅为俗”的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如《定风波》中写道: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在这首词中,柳永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让一个妇人成为主人公,真情坦率地诉说对爱人外出未归的苦闷心绪,由“春日的绿肥红瘦”“闺房的厌倦梳洗”再到“恨他薄情,毫无音信”均体现出一个挣脱礼教,大胆表达自我的女性形象,改变了深闺女子自怨自艾、逆来顺受的痛苦姿态。下阕更是以想象的笔法来幻想“当时要是锁住他的宝马,现在的我们就应该甜甜蜜蜜的赋诗填词,针线相伴了”,词中的“那”、“恁”、“我”均是市井日常生活的口语和俚语,柳永以这种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更是显得生动活泼,易于市民理解接受,故清人严有翼在《艺苑雌黄》中评价柳词:

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

这段评价意在说明,柳永词之所以到达“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位,均是由于柳词对词题材和语言的革新由“雅”变“俗”,揭示了柳永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永由于仕途的失意,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在他的词中多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世俗女性的大胆开放和喜怒哀乐,这种真实的社会体验使柳永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到了社会底层市民的心态和生活,因此一改文人词作的创作方向,用俚俗的语言和男女的真情来满足底层大众的审美需求。

转换创作结构:柳永词建立回环往复的多重时空结构,增加词的跳跃性

柳永在对词的体式和内容进行开创性的变革后,也改变了一些词作表现方法,为了适应慢词的创作内容,柳永开始用白描、铺叙等手法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所处场景。这相对于篇幅短小的小令来说,也是一种开创。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小令作品,多是采用意象来反衬、映射、烘托主人公的情绪,如“燕子双飞”、“大雁寄锦”、“明月相思”等事物来象征抒情者的情真意绪,但柳永却将诗歌中的“赋”引入词中,采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的方式,巧妙借助时空场景,展现一种由过去到现在,由现在到未来的多线时间结构,如《驻马听》中写道:

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这首词采用线性结构,按照情节顺序勾勒了一幅离别情深、远隔寄情的男女之景,词的上阙中写女主人公“沉迷于对两三年前心心相印、如鱼似水般的缠绵爱情”,可一句“恣性灵、忒煞些儿”又将读者拉回现在,写出了主人公对男子脾性的任性的埋怨和无可奈何,“万般千度,怎忍分离”更是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幻象,一边怀念一边懊悔,回环往复的愁绪涌入读者胸口,让人难以抉择。终于,在词地下阕中直接表达了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心理,说“离人渐行渐远”空间距离极强“虽悔难追”似乎有着懊悔当时没有挽留,现在“漫寄消寄息”也终究是“奚为”,没有价值意义,但是“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直接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冷静思考,意识到:感情不能勉强,活在当下最好。这种层层渲染,回环往复的时空描写构成了柳词独特的结构方式,被近人夏敬观在《手评乐章集》中评价为: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袭五代淫波之风,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

这段记载直接称赞了柳永词铺叙衍情的创作手法,将叙事、抒情、写景等均精致的表达出来,呈现出一种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情节交替,层次分明,时空交错的多重结构,既承袭了五代的风尚,又开创了元曲的先声,堪称别具一格的文学地位。

柳永词回环往复的多重时空结构是对前人意象烘托手法的创新,他巧妙的将事件发生的场景、时间、过程、结果、回忆等氛围的营造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复杂心理过程,直抒胸臆、大胆奔放的表达人物情感,增加了词的跳跃性,也奠定了柳永词在北宋的地位。

结语

柳永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他对宋词的开创有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词的体式上,创新了慢词的发展,打破了小令的地位,使宋词史上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在词的创作方向上,由于他本人丰富的基层文化经历,改变了他的审美趣味和创作题材,“变俗为雅”的审美内涵更加贴合了市井人民的需要;在词的创作结构上,一改用意境来象征烘托情感,而是回环往复的多线结构渲染了时空交错的场景,增加了词的跳跃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曾评价柳词为“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来肯定柳永在北宋词坛上的地位,北宋后期苏轼、秦观、周邦彦、黄庭坚等著名词人更是深受柳词的影响,吸取了柳词的创作方式,开创了词的一代新风,这也再次验证了柳永词在北宋文坛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开创性地位。

作者:蔡小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