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要对这几个人心软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20-07-04

鬼谷子曾经有句名言:“心软之人便是无福之人”。

在他看来,不分是非对错、单纯只知心软的人,表面看起来极好相处,特别具有牺牲奉献精神,乐于满足别人,其实却是本身懦弱且毫无原则的一种表现,因为这种性格便导致自己一生当中只会一昧受气。

常言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一旦你成为了别人眼中这样的一种人,不但不会因为自己凡事懂得退让而受到他人尊重,反而会招至旁人的变本加厉与得寸进尺。

再者而言,有些人天生不靠谱,远离才是上策,跟他们走得太近,对他们所说所做一味纵容与支持,也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妄或灭顶之灾。

一个人再有能力,再善良大度也不要对以下这几个人心软,原因与道理,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言而无信的人

《左传》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但自己与它不相邻,所以便开口向虢国的邻国虞国借道。

虞国的国君心下一想,答应晋国,自己可以得到丰厚的礼物与可观的好处,又能与强大的晋国搞好关系,还能灭掉身边一个以后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邻国,简直有百利而无一害呀!于是乎便毫不犹豫答应了。

但他事前并没有考虑晋国的国君本身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这个人人品如何,讲不讲信用之类的,这便是自己最终遭至灭亡的原因。

晋国在通过虞国的国境攻打并消灭了虢国之后,返回再次路过国门向自己敞开的虞国之时,顺手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一起消灭了。

如果当初虞国国君不答应,与关系一向还不错的虢国联手抵御晋国,或坐壁上观,恐怕晋国想要一箭双雕也没这么容易。

所以说,相信言而无信的人,就是给自己添堵、找罪受,甚至带来无妄之灾的愚蠢决定。

因为对方翻脸不认人,品行极差,你不知道这种人会干出一些什么事来。

言行不一

从政治与文学角度来看朱熹这个所谓的儒家学派的大圣人,自然是值得所有人敬佩与尊敬的。

但如果是从伦理道德、人品方面来考量的话,其实朱熹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他打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旗号,干了不少缺德事。

仅仅为了对付自己的政敌唐仲友,他便陷害了一个原本无辜的女人:名妓严蕊。

他打听到唐仲友非常倾慕严蕊,便擅自编造了一个罪名将严蕊抓起来严刑拷打,目的是希望让她提供假的证词帮自己对付唐仲友。

谁曾想严蕊却是个烈性女子,受尽酷刑却始终不肯屈服,最终此事惊动了皇帝,结果是朱熹与唐仲友双双被免职。

而且他对于古代妇女缠足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本就不拿女性当人看。此外本身也贪财好色,除了纳尼姑为妾之外,自己的大儿子死了之后,继续呆在他家庭当中的大儿媳却怀了孕,种种情形大家自己可以脑补状况。

而且据说迷信风水的朱熹还因为想要为自己挑块好坟地,而挖了别人家的祖坟……

像这种言行不一之人,通常特别阴险狡诈,令人防不胜防。跟他们走得近,被他们伤害了还心慈手软,那么终有一天你将面临种种不可想象的危险。

自私妄为

自私妄为的人,说话做事没有分寸,是极度危险的一类人。

这种人如果身居高位的话,简直就是“祸国殃民”。

大家都听说过“烽火戏诸侯”这样一个典故:周幽王,为了搏宠妃褒姒一笑,屡屡叫将士点燃烽火台上的烽火,千里调度诸侯前来“救驾”。

结果上了几次当之后,当真正发生险情之时,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了,就这样亡了国。

连点正常的双商都没有,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万万不可做都不明白的人,他们活得相当短视且无比愚昧。

这种人做事只考虑当下自己的心情,完全不顾任何后果,敢拿任何东西来开玩笑,包括社稷安危与一国百姓的身家性命。

像这种人,绝对不会将自己除外的任何人、任何事放在心上,对他们心慈手软的后果,恐怕还不仅仅是伤害自己一个人这么简单,通常后果常常难以想象。

当然,以上几个事例都是借这几种人的品性与特点的危害往大里来说,但这样也有助于大家明明白白看出来,为什么说对他们心软,便是与自己为敌了?

就在于这些人有个共性:凡事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任何事情,他们的出发点,永远都只会利己而不会利人。

甚至有时候这种利己,还是只顾眼前、不管以后,连自己也一起伤害的那种。

所以,一旦发现身边有这几种人存在,一定要提警惕、小心保持安全距离。有时候等到吃过他们的苦头,可能你连下一次防备的机会都彻底丧失了,这绝非危言耸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