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了10年买教训买经验,如今该有个小结了

 昵称48023692 2020-07-04

2007年,我在A股牛市里首次尝试买基金。2014年底,牛市启动初期,我开始第二轮基金投资。至2018年,已经有10个多年头了。在基金市场里花了10年买教训买经验,不断学习摸索,想想是时候有个阶段性的小结了。

作者:基金吧用户@基民一表说

来源:天天基金网

2018年三月份,我开始极少量试探性的在天天基金网买了点基金,觉得很方便还优惠,很快决定将原来的基金整合到天天基金网,从那时候开始,我跟天天基金结下了不解之缘。

接着大概是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天天基金网上新追加资金,分批布局第三轮基金投资,至2018年底基本上达到满仓状态。

2019年元旦一过,A股出乎意料地逼空反弹。考虑到这波反弹太急,利用这次反弹,在3月间陆续将在其他渠道持有的基金清空,一是保住这波久违的反弹收益规避风险,二是便于对资金集中管理。

随后在2019年的5月-8月间,将整合回笼的资金分批在天天基金上继续加仓,现在基本维持高仓位状态。

整合后的主要建仓时间段(沪深300指数)

(可点击放大查看)

2010-2019年A股主要指数表现

(可点击放大查看)

这个阶段, 我大量的工作依然是继续管理、跟踪好自选池中尤其是已经托付中的基金经理及其所管理或新发行的基金,并努力寻找新生力量,尤其是有潜力的基金经理。

不同的是,除了继续关注收益之外,我更加注重基金经理的风险(回撤)控制能力以及投资逻辑和持仓操作风格。

一、新列入自选池的基金经理

中欧基金的周应波(中欧时代先锋)、葛兰(中欧医疗健康);

兴证全球基金的乔迁(兴全商业模式);

交银施罗德的三剑客王崇(交银新成长)、杨浩(交银新生活力)、何帅(交银优势行业);

富国基金的于洋(富国新动力,于洋经理已离职,现任基金经理为刘博)、张啸伟(富国美丽中国);

泓得基金的邬传雁(泓得远见回报);

前海开源基金的曲扬(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邱杰(前海开源清洁能源);

汇添富基金的郑磊(汇添富创新医药);

华安基金的万建军(华安研究精选)、苏圻涵(华安沪港深通精选,现任基金经理为高钥群);

易方达基金的张坤(易方达中小盘)、张清华(易方达安心回报债券);

广发基金的傅友兴(广发稳健增长);

工银基金的袁芳(工银文体产业)、游凛峰(工银全球股票);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徐成(国富大中华精选);

此外还有银华基金的李晓星和刘辉,大成基金的刘旭和徐彦;民生加银基金的孙伟和王亮;中庚基金的丘栋荣;海富通基金的杜晓海,安信基金的陈一峰(早就关注),中泰资管的姜诚,招商基金的马龙和刘万锋,鹏华的祝松和刘涛等许多许多基金经理。

关于如何选择基金经理,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单独聊。

二、我对基金的操作:意外发现潜在的新生力量

很遗憾,我非常信任的富国于洋经理在6月初辞职了,得知这一消息时,第一时间就是赶紧查阅接任富国新动力的刘博以及富国精准医疗的孙笑悦二人的资料。很欣慰,接任新动力的刘博曾经管理过富国周期优势,很稳健,还可以投沪港深通,放心了。

考虑到周期优势可以投沪港深通,本来自己就看好港股通标的的低估值及其未来的机会,顺势将部分新动力转换成周期优势。算是因祸得福,又发现一名潜在的新生力量,周期优势太有意思了(以后有机会再单聊)。接管精准医疗的孙笑悦,目前还没有太多历史业绩可查。

考虑到持有的基金中有不少已经标配或甚至超配了生物医药,而医药主题行业基金本来就是按卫星波段操作思路来配置的,况且生物医药板块目前估值也不低了,即使后面还能惯性往上走,但该舍还是得舍。(事实上还真有点打脸,赎回后生物医药板块继续加速上行,难道中证医药指数要创历史新高?但还是要留意风险!)这么一想,何不赎回医药行业基金,乘机继续加仓券商板块。

这里我要做个风险提示,将卫星波段操作配置的生物医药主题行业基金换成大金融券商主题行业基金,只是本人操作得与失总结的一部分,不作为操作推荐,何况是得是失还是个未知数,基金投资最忌讳追高!

这个时段的操作也算是本人的第三轮基金投资,一是整合渠道,二是继续探索完善自己的投资框架。

三、投资是一辈子的事,得与失只是一时,不断提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1、得

1)信奉价值投资,追求稳健可持续的长期收益投资理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

2)选择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思路也越来越明确,从当初的片面重视业绩追求明星,到现在更加看重基金经理业绩背后的投资逻辑以及回撤控制能力。

除了继续跟踪以前关注的明星白马基金经理,也在努力寻找有潜力的新生代灰马。好的基金经理不光要业绩靓丽、注重风控,投资理念逻辑也要清晰,对持有人的态度更要真诚负责。

寻找优秀基金经理,离不开背后优秀的投研平台,基金经理固然重要,但长期保持优秀离不开背后的团队支持。任何基金公司都有可能产生优秀的基金经理,但能够留住并不断培养出优秀基金经理的,一定是那些具有良好企业文化及合理的奖励机制、具有强大投研平台的的基金公司。

3)新增加资金从2018年3就开始试探性少量建仓,虽然有点仓促,但通过分批建仓,大部分建仓还是在2018年的下半年完成,2019年3月份因为渠道整合,赎回基金的存量资金也是在随后的5-8月份期间分批建仓。总得来说,虽然没有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但基本上还是通过分批介入,买在了相对合理的成本区域。

4)开始探索基金组合配置,尽管开始配置有点过于分散,有的基金公司配置基金数量较多,但总算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万事开头难,后面努力维护优化完善就是。

5)试水波段配置黄金ETF联接基金,算是第一次学习探索。赎回后黄金ETF基金从2019年底至今还在上涨,但没有重新配置,因为看不准了。就像当初曾经考虑试水原油基金一样,最终还是放弃了,理由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

2、失

1)均衡配置上有点欠缺,没有标配甚至超配偏消费或者消费主题的主动基金,理由是考虑到大消费主题去年上涨不少,需要时间消化偏高的估值。

2)虽然超配了生物医药主题基金以及波段配置了科技主题基金,但在操作时点尤其是赎回时机上还是有所欠缺。

3)超配了大金融主题基金,并由于判断失误没有及时止盈,对收益有所拖累。

4)对疫情这种突发事件的应对缺乏经验,虽然懂得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但落实到操作上还是有点迟钝。但话说回来,从自己持有的基金组合中,有的基金经理采取了应对减仓的措施,有的却没有。事后看,采取措施的没有起到很大作用,没有采取措施的净值却很快收复甚至创出新高。择时真的很难,有时静胜过动。

四、总结:不因疯狂而失去理性,也不因寂寞而失去耐性!

1)对于主动基金投资,对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选择还是重中之重,选对了基金经理,可以弥补自己在择时等操作技巧上的不足或者失误。

2)为了获取稳健可持续的长期收益,基金组合配置很重要。如何配置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以及投资目标,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3)择时是基金投资中的难点,对于专业的基金经理尚且如此,何况对于普通基民。最笨的办法就是努力做好均衡配置,其它的事交给基金经理去做。

4)配置少量主题行业基金,作为基金组合中的卫星基金。目的是为了增厚收益,这部分占比不能太高。现在还在努力探索也将继续探索,到目前为止,总体上增厚收益不是很明显,有时甚至拖累收益。说实话,主题或行业基金的波段操作真的很难,既要有很强的择时能力,又要有超强的执行约束力。如果摸索下来,不但不增厚反而拖累收益,那还不如不做,直接交给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去做就好。人得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做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

5)消费医药科技无疑是未来长期投资的好赛道,但今年生物医药板块这么强悍确实出乎意料。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公共卫生事件,去年牛了一年的消费板块今年上半年还会不会继续走牛?生物医药板块会不会这么牛?牛到全市场排名前100名大部分都是生物医药主题基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对未来的产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等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有一点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投资理念。

整合基本完成,组合配置及其优化才刚刚开始,学习还得继续!最后还是那句话:基金投资最重要的事依然是选择好基金经理并做好均衡配置,这样就不会因为疯狂而失去理性,也不会因为寂寞而失去耐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