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心理学与冰山理论,你不一定了解自己,不要相信宿命论

 大牛忙 2020-07-04

心理学延伸,第二篇,婚姻感情中的冰山理论。

本文讲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你了解自己吗,真的了解吗?

如果你了解自己,为什么永远不能让自己做到最好?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那么凭什么让别人了解你?

我的老师以前说过一个理论,叫心理学的自我原则,与人择原理类似,但是不属于人择原理,这个原则探究的是心理行为的主动性。

可能有点枯燥,没有所谓的干货,不写结论,只是论述一些想象,不想看的可以略过本文。

什么是心理行为主动性呢?

我举个例子,你认为爱情有用吗,或者换种逻辑,你认为虚荣心有用吗,你认为心中的期待有用吗?

如果有用,能给你带来什么?

如果没用,为什么很多人趋之若鹜。

为了便于理解,引入这几天的实例。据说范冰冰和李晨分手了,据说“双宋”也离婚了。

很多人天天关注这些所谓的“热点”,有人骂某人是渣男,气得咬牙切齿;有人说爱情伤不起,不再相信爱情;还有人比较中立,认为明星的爱情都是作秀,不能当真。

可若仔细想想,人家结婚离婚,人家分手或者复合,和你有关系吗,生气有什么用呢,能改变结果吗?

可是反过来讲,如果没有关系的话,为什么那么多人关注这些事情?

因此,很多人的潜意识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行为的主动性。

我们常说的婚外情,就是潜意识矛盾之下的主动行为。

从心理学上讲,我们所有的认知,无论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是主观的印象,都只是大脑中的一个“记号”。

这些“记号”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过程中的积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发现规律,而不是创造规律。

规律亘古存在,我们只是恰巧发现了它。谁也无法改变宇宙的基础规律,只能顺应大自然的法则。

顺应这个词,看似是一种“折中”的选择,其实是必须且唯一的选择。

从心理学上来讲,这个世界上的人虽然有很多,可是抽象出来之后只有两种人,自己以及别人!

也就是“我”以及他人。

“我”还存在的时候,这个世界五彩斑斓,眼中的一切全都具有了存在的意义。只要是“我”知道的,都必然会因为“我”的存在而产生客观的扰动

如果“我”不在了,世界再怎么美好,于“我”而言也都失去了意义。

因此,“我”就是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活着的意义。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思想的中心,因此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自己的认知来进行的。

进一步推导,彻底抽象出来心理主动性。

在自我认知中,这个世界只有两种地方,“我”能到达的地方,以及永远到不了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事情,“我”能做成的事情,以及做不成的事情。

这个世界有两种结果,“我”能看到的结果,以及我看不到的结果。

依次类推,源源不尽。

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我”来进行的。

心理行为的主动性可以用形象的“圈”来表达。

有一种解释,人生就是无数个“圈”的切换。

大圈是整个世界,小圈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大圈是客观的现实,小圈是只是自我的认知。

有的人分不清圈内和圈外,最终做了很多无意义的事情。就比如说婚姻中的很多令人纠结的事情,比如离婚之后的后悔,比如出轨之后的自责。

打个比方吧,在很多江洋大盗们的心中,他们也有亲人,他们所做的一切伤天害理的事情对他们而言也许是因为太在乎自己的家人,只是想让家人过上好的日子。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自己可以铤而走险。

在小圈中,他们做的事情没有错误,他们甚至以为自己很善良。

可是他们忽略了自己活在客观的世界中,这是另一个圈,这个圈与自己的认知不契合。那么,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十恶不赦的。

感情中有很多事情,我们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在那水平面的下面才是冰山的主体,可我们永远也看不见冰山的全貌。

即便是“我”这个主体,也不了解自己的全部,这种不了解就涉及到了冰山理论。

很多人都知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说法

其实,在感情中,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想探究“冰山”的底部,这是心理行为主动性驱使的,只要是人都一样。

可是大自然的规则是不变的,任何人都不能探测清楚冰山的全貌。因此,婚姻中的很多悲伤是难以避免的,不是对方太坏,是自己还没认清“我”,再多的话就不说了,毕竟心理学需要悟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