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的自我强化案例: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付出就有收获

 王明鹏 2022-07-31 发布于山东

“改变心理学40项实验”这本书共十章,仅看章节架构题目就很有意思,其中关于学习章节介绍了4位心理学大师,记得是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托尔曼。
这4个实验非常重要,总结归纳提炼了来自实践的学习方式和路径,“联想、强化、模仿”,变成理论有意识指导我们学习。
事实上,很多人对于这些学习方式是日用而不知,人家使用很好根本就不需要理论指导,只有愚笨如我者才需要学习理论,试图作为拐杖前行,而又迟迟戳不破窗户纸。
举个例子。
周末回父母那里看望老人,给老娘按摩腿,保姆突然说给老人按摩看着是帮助老人,其实也是锻炼自己,对自己有好处。
我听闻这个话语,非常认同,忍不住追问,“您是如何想到这点的?”
她举起双手来回做抓握状,拳头一收一放,说这样锻炼和给老人按摩都是锻炼自己啊。
我给出积极肯定,说帮别人也是帮自己,这样想事情很顺畅。
接着分享了我自己经历的一个故事。
多年前和刚小学毕业的孩子一起,去南方参加一个青少年暑假活动。记得听校长一个讲座,家长们有礼貌鼓掌,校长心理教育说鼓掌看起来是欢迎演讲者,其实同时手上血液循环更快,有利于自己健康,说完大家自然再次更加热烈鼓掌。
无论给老人按摩,还是给人家鼓掌,解释为对自己有好处这都是一种“强化”,也就是前面说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是行为主义之父斯金纳的研究成果,奖惩机制影响行为。
稍微想一下,工作和生活都在使用这个奖惩机制,奖优罚劣目的是增加好的行为,减少不好的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通俗地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没有无用的付出,只要做事情就一定有收获,区别在于眼前还是长远。
这种考虑事情的想法就是自我强化,就是所谓的自我奖励,自我鼓励,自我认可,自我肯定,自我加油,自我赞美。
不要小瞧这一点自我强化,对于我们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正能量不是口号,要落实到生活工作细节,积极心理学不是理论,要有利于自我身心健康,这些都离不开自我及时肯定。
当然,你会说有些付出总是心累不情愿没有意义,不否认会是这样的,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首先把积极一面来肯定”。我们不是否认生活有痛苦困难,而是“看透生活依然热爱生活”;不是看不破,而是看破不说破,积极应对它。
还是当时南方学习一个故事,孩子苦诉考试不好被妈妈打骂,这能有啥好处,可以转念为“太好了”?老师一起讨论,最后真的发现好处了,原来孩子爸爸从不打骂孩子,于是得出太好了结论:只是单打不是双打。
最后必须说明,强化只是技术手段,目的引导积极生活,这就类似哲人说过的话,“精神分析就是在黑屋子里找一只根本不存在的黑猫”,“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强化”在人为,道路在脚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