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桃 蔷薇科 桃属植物。外表看起来像李子般光滑,口感也是在桃子的基础上融入了李子味道。所以又名桃驳李,“驳”就是夹杂的意思。 正因为这个驳字,百度上有人在上传的条文中,误传油桃是一种桃嫁接至李树所结的果子,或者说是桃和李的杂交种。其实油桃就是普通桃经过突变形成的变种。 桃的起源在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各种桃的品种和变种的老祖宗。 油桃最早也是在我国西北出现的。公元6世纪北魏的《齐民要术》就有文字记述。之后明代的《群芳谱》中将其记载为李桃,注释为“其皮光滑如李,一名光桃”。 现在北方仍有一些地区叫李光桃。 通过基因图谱追踪,各类桃的演变路线已经很清楚。 在桃的不同变种中,毛桃为是最原始的变种,之后演化出了硬肉桃,再出现了蜜桃和水蜜桃。 在硬肉桃、蜜桃和水蜜桃中,都出现了不长毛的基因突变个体,于是产生了油桃。也就是说,油桃有着多路径的复杂身世。 上世纪70年代,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先后从欧美、日本等地引入油桃品种进行试栽。 但由于引入的油桃都是洋人们喜欢吃的酸甜型品种,不符合中国的消费习惯,市场接受度低,因而发展缓慢。 和粽子甜咸一样,桃子吃脆的还是吃软的也会发生争执。但吃甜的还是吃酸的,大家基本一致,都选择吃甜的。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水果科研单位加快了甜油桃的选育进程。 90年代,以美国油桃品种丽格兰特为母本、北京农林科学院的某种油桃为父本杂交培育出“曙光”油桃系,因为甜度提高,一上市便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随后又开发出华光、艳光、瑞光等一系列油桃品种,我国油桃主栽品种迅速本土化了。 之后秦光系列和中油系列等甜味品种加入,改变了中国油桃品种组成,并很快使油桃成为新兴果树之一。现在又有了金硕、红芙蓉、满枝红……等几十个优质油桃品种。 果树的品种改良是永无止境的。农业上创造一个优质新品种不容易。 数年前,南京农科所多年培育的一种优质葡萄,被人偷去损失惨重。 无独有偶,北京的农科果树研究所培育的葡萄新品种也被盗摘,损失至少40余万。 几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花费13年研究的油桃品种中油桃13号,在当时是非常优秀的品种。 结果被4名附近农民潜入偷摘,使正在进行的研究链断裂,损失达数十万元。 面对被摘的果实,科研人员当时的心情,就像“见到了夭折的小孩一样”。 这类案件的最后结果,往往是将天价成果按普通市场价折算,赔偿几百元!! 我们应当尊重科研人员的艰辛劳动成果。培育这些油桃新品种的农科人员,每日天一亮就去试验苗圃逐株采集数据,经常忙到半夜才能回家。能吃到这些20多年前还没见过的水果不容易。 普通桃子,表皮都有绒毛。而油桃表皮是无毛而光滑发亮的,吃油桃时,不必忍受桃毛的困扰,洗干净了就可以直接享用。油桃的皮不太好剥,但在保证卫生条件下,可以带皮吃。 油桃就像它名称一样,表皮好似涂了一层油。这是一层天然蜡质,加上它的果皮较厚,病菌不容易入侵,比普通桃更耐储藏。 油桃颜色比较鲜艳,可以和樱桃一样整个果面都呈色。早期油桃颜色比较单一,现在除了红色(紫红色)的,还有利用套袋结出黄色和橙色的。 油桃多为早熟,正好在春夏之交弥补水果淡季。 一般来说,果肉硬脆时候食用偏酸,成熟变软多汁后食用低酸更甜,可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感的需求。 油桃在采摘下来后便不会继续成熟了,因此在购买时应尽量选择触摸上去已经变软的。 油桃的果肉也分黄肉和白肉两种。相对而言,黄肉品种软熟后好吃,白肉品种脆硬的也很甜,且口感更好。
另外享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有
云南、贵州、陕西、河北等各省也都有较大的油桃种植。其中:
有的地区受地质和气候条件,产品质量较难达优,因盲目扩种,引起滞销。有的地区产销过于集中,而运输力受限,也影响价格和收入,造成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