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食普545期: 广芋,专吃茎秆的芋头

 卧竹轩主 2020-07-04

芋头大家都吃过,尤其是南方更普遍。它是天南星科植物中最常见的食物。天南星科植物有两大特点。

  • 一是好看,大多能做观赏栽培,比如龟背竹、绿萝、马蹄莲……;

  • 二是有毒,很多是作药用,比如半夏、菖蒲、千年健等。

即使可以食用,也必须处理,不能生食,包括芋头、魔芋。

芋头有个近亲广芋也能吃。不过,它不像芋头主要是吃地下的块茎的,而是专吃茎叶

广芋

天南星科 芋属,正式名称为大野芋。分布在江南和南亚一带,国内主要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江西人叫赣芋。

一般生在野外,庭园和寺庙也有作观赏花卉载培的。别名有山野芋、抬板七、芋荷、白芋杆、水芋(海南)、滴水芋(云南)等。广西一带叫抬板蕉、芋蒙等,壮族也叫广菜。广东肇庆一带叫芋洽。

大野芋芋属中叶片最大的,大到一片就足以当雨伞。浙江等地就叫象耳芋。

虽然它与芋头是一家,但它们也有一些不像的地方。

但它又与芋属其他物种,甚至临近属亲戚又有很多相似之处,经常让人认错。有人通过DNA测定,提出干脆将大野芋芋属中独立出来,单列一个属。

来龙去脉

 

芋属植物有块茎组根茎组两类。块茎组的芋头是吃地下块茎,个别地区吃处理过的叶柄是顺带的。而大野芋属于根茎组,地下的根茎是锥形的,吃不到糯糯的芋头,只能吃茎叶了。

最早出现在屈原楚辞》中的“芋荷”,并未区别不同的芋属物种。有人称大野芋为南洋芋,说是南洋排华时期归国华侨带来的。其实,唐代的《唐本草》就开始区分野芋了。

野芋有多种,大野芋只是其中一种。大野芋叶片叶柄表面是哑光的,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白粉末,白芋杆的叫法就是这么来的。其他野芋都是表皮发亮,几乎全青色,没有白粉。

天南星科下有很多属。大野芋不仅与本家的野芋容易混淆,也常与亲戚海芋属植物相互错认。与大野芋长得最像的海芋当属滴水观音

从生物学上,芋属是由海芋属进化而来的。大野芋很可能是处于这个进化的中间环节上,因而两头都像。识别方法是,海芋的叶鞘是展开的,大野芋的叶鞘是闭合的。

大野芋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茎干,看到的一根根的都是叶柄,一般情况下长不高。除非生长时间足够长,也能长得很高大。

天南星科植物颜值都很高。著名的梵蒂冈博物馆内,最耀眼的观赏植物就是一丛大野芋芋

它是经过人工栽培驯化后的品种。之所以驯化,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观赏,还是一个吃。

凡芋皆毒

 

天南星科植物大多有毒,一不当心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作为该科的下属,所有的生食都有毒。但是毒有大小,毒的稳定性也不一样。

比如魔芋,生吃肯定有毒,经过处理后却非常安全。滴水观音(海芋)连叶片上滴下的水也有毒,可在清水里泡一个星期,煮熟了也无毒了。

咱们常吃的芋头,生的碰到皮肤黏膜会瘙痒,生吃会口舌发麻,刺激喉咙,引起过敏以及腹泻等。

芋头的毒性不太严重,有毒的皂苷一经煮熟就破坏了。大野芋也有类似情况。

大野芋中的毒物为草酸钙、氰苷和某种黄酮等成分。中毒症状多为口麻、恶心,呕吐和瞳孔放大以及四肢抽搐和昏迷等。

大野芋可食部位是茎叶。经分析,栽培型野生型的成分有显著差异。野生型大野芋的茎叶有毒,而栽培型毒性很小或无毒。

市场上卖的作为蔬菜吃的大野芋,必须是地里种植的,绝对不能采食野外生长的。不会识别分辨者,在无法确认的情况下,建议不要盲目食用。

不舍美味

 

栽培大野芋,叶子没有其他芋类植物麻口。叶柄可以食用,叶片也可做汤。而且很美味。湖南湘潭等地几乎家家都种来吃。

它的质地松泡泡的,像海绵一样吸满汤汁,特别适合与肉类一起炖烧。最经典的吃法是炖鱼汤炒鸭肉,简直是绝配。广西壮乡七月十四鬼节必吃鸭子,吃鸭子必加此物。

大野芋的其他吃法也很多,凉拌、炒肉、煮汤都行。用盐腌过,比笋干、梅菜还香,简直是开胃佳肴。也可用来做酸芋荷

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吃花蕾的。

大野芋非常好养,挖点小苗即可栽种,病虫害也少。叶片可以不断地采食。

大野芋不仅美味,含烟酸、铁、钙、钾和膳食纤维等营养也比较丰富,是值得推广的蔬菜。

为防止意外,建议做菜前焯一下水。

民间还用它外用疗伤,消肿止痛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