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带刺人参”的刺五加,连它的拉丁学名Acanthopanax也是这个意思。该学名既是刺五加的种名,也是整个五加属的属名。英文叫Siberian ginseng(西伯利亚人参),中文别名又叫五加参、老虎潦、刺拐棒、豺节五加等。 为何叫“五加”? 它的掌状复叶多为5片,也有写作五佳、五花的。它的花、果、叶、茎、根,五官俱佳。比如最不起眼的树皮,都能用酒精提取出含25%精油的芳香剂来。 实际真正“五加”的得名,是出自东汉无名氏所辑《神农本草经》,书上称此植物“五叶交加者良”。因而用其根皮入药,名为“五加皮”。 刺五加主产于东北地区,茎上或多或少有刺。历来作为抗疲劳的药材,有“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和人参有相似的生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只因刺五加成活率低,生长也不茂盛,因此常被同属其他物种替代。比如华北和华东地区所产的细柱五加,就以南五加皮入药。 同样在东北地区,经过多年打拼,分蘖多、生长旺盛、结果量大的另一物种短梗五加,就堂而皇之成了刺五加的主要替代品。 一般指无梗五加。五加科 五加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又称乌鸦子。 所谓短梗,是果柄很短,不明显,看上去诸多浆果缩在一起好似聚合果。 短梗五加 刺五加 全世界已发现五加属植物约40种,分布于亚洲,我国有30余种。短梗五加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的山区。在河北还有一种小果变种。 ![]() 短梗五加比刺五加易种易活,除了入药,其他各方面用途都替代了刺五加。比如做菜或制作果实饮料,都是用短梗五加。 在2008年,短梗五加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 既然短梗五加是代替刺五加上餐桌的,人们吃着吃着,就给它起了个新名称:菜五加。 ![]() 在我国东北一带,菜五加能和刺老芽有一拼,也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野菜。不仅城里有卖,甚至有些还供出口。 丹东某开发有限公司率先进入绿色开发通道。 嫩茎叶 菜五加主要是吃嫩茎叶,质地脆嫩。有清炒、凉拌、蘸酱、炖汤等多种食用方法。嫩茎还可以用做涮锅菜,也可裹面糊油炸。 ![]() 在东北,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用开水焯烫一下, 蘸大酱吃,这吃法也最简单。 ![]() ![]() 菜五加嫩茎中富含黄酮类,以及硒、铁、锌等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也远远高于普通蔬菜,市场需求量大。市面上所谓的刺五加,实际都是这短梗五加, ![]() 栽培后第2年开始采收嫩芽,采收季节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时嫩茎尚未木质化。芽长约15厘米,叶半卷未完全展开时采收。采收后即可加工、上市、食用。 ![]() 延边的朝鲜族人还将其腌制成咸菜。 ![]() ![]() 嫩叶也有炒制成五加茶,代茶叶用。 五加果 9-10月,是果实成熟期。果子比刺五加的大而多,大小和蓝莓差不多,也能当水果吃。 ![]() 五加果含黄酮、皂苷、金丝桃苷、绿原酸、原花青素、粗多糖、精油、果胶等成分,钾含量2%左右;且不含生物碱,是制作饮品的好材料。 ![]() 也可以榨汁做饮料,或者酿酒。晒干的果干便于保存,泡果茶可直接在杯里冲泡,也可经电热壶煮水喝。 ![]() ![]() 短梗五加的加工产品最多的就是液体或固体饮料。 ![]() ![]() 短梗五加的种子可榨油,主要是用来制肥皂。当然也可以做食用油,不过量太少,没有得到加工企业的正视。 ![]() 刺五加及其代用品的根皮均称五加皮,历来以驱风化湿,健胃利尿之功入药,更多的是制作五加皮药酒。比如浙江杭州建德的严东关五加皮酒、浙江致中和五加皮酒,还有天津名酒五加啤酒。 ![]() 五加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为一族刺五加甙,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苷还强。 ![]() ![]() 另外有生理活性的成分还有黄酮类,一个是金丝桃苷,一个是花青素。 金丝桃苷有保护血管内皮,降低粥样动脉硬化的发生率的好处。花青素有益于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以及改善睡眠等。 ![]() 之所以说“好处”“有益于”,源于大家对这些成分的预期。不过,至今没有谁拿出证明各种药效的足够证据来。 ![]() ![]() 唯一能够确定的作用,就是抗疲劳,因为刺五加甙与人参皂苷类似,都具有激素样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