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3集,"12万的香蕉"会嫉妒"21万的红豆"吗?|卡特兰香蕉vs鲁迅红豆

 刘晓俊 2020-07-04
喜马拉雅主播: 陆琪慧

在艺术中,故事对于我们理解一件作品时,常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它不可能达到像是在文学、电影中那样的重要程度,但是它在其中干扰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和欣赏。近期“广东崇正雅集九期艺术品拍卖会上,鲁迅赠送给萧红的一颗红豆,最终以21万元人民币拍出。”此新闻一出瞬间引来众多网友的评议:洗钱?
 
而事实上21万人民币并不是


一颗红豆的价格,而是一个首饰盒、两张小纸片、一段彩带、一颗红豆、一个锦囊,六样物品加起来共拍得21万。其中两张纸条上,分别写着:“鲁迅先生送给广平先生的红豆,端木誌”。另一张纸片上则两面都写着:“这是鲁迅先生送给肖红的红豆”。据介绍,这颗红豆是鲁迅夫妇赠送给萧红的。然而萧红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却表示不知道此事,难以判断真伪。
 
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现在无从得知,但令人震惊的是,鲁迅和萧红本是师生关系,而他们之间“微妙”的情感令大家产生好奇,而“红豆的故事”也让网友们纷纷进入创作写手的身份。其实无论是卖物品还是卖故事,这都是市场环境的驱动而形成的。
 
相似的事件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发生在2019年12月,意大利的艺术家卡特兰做了一个《喜剧演员》的装置,这件作品就是一只用胶布贴在墙上的香蕉。最终这只香蕉拍出了12万美金。
 


另一位行为艺术家冲进展厅,直接从墙上拿走了香蕉并把它吃掉,最后感叹:这真的“很美味”。事情还没结束,他吃完这根12万的香蕉后,工作人员随即又换上了一根新的香蕉,并表示“香蕉只是一个概念”。即刻间互联网上开始玩“贴香蕉”的风潮,网友们纷纷效仿,玩的乐此不疲。
 


而事情的真相仅仅是卡特兰在杂货店买了三根香蕉,并用防水胶带贴到墙上,标价12万美元,前两根被买家很快购买,最后一根他提高到15万美元。这件拍品和开头的红豆不同,买家决定购买,便会有一张真品收藏证书,意味着“香蕉”(证书)可以转让。
 

我们知道香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质腐烂,但这件作品的关键点不在于那根香蕉有多么特别,而是整个过程的讽刺性价值更高,参与这场游戏的每一个人包括网友都像是一位“喜剧演员”。香蕉被吃了、烂了、偷了,都不会导致12万元的损失,因为可以拿另一根香蕉去替代,只要“证书”还在。换句话说,认证不认“蕉”。
 
其次,拍卖的价格和艺术家创作是无关的,价格依靠资本市场的运作,拍卖会实际上就是一场商业活动。无论你创作什么样的作品,一旦进入了拍卖行,艺术家本人是无法决定最终的价格的。
 
看到这里,你一定仍有很多疑问,看不懂的都是艺术?我们把红豆和香蕉放在一起,你是否找到有一定的相似处?营销学中有一个理论叫“故事营销”,经典案例就是如何将一瓶普通的可乐卖到10元?100元?1000元?1万?10万?100万?前几个很容易想到,放到景区或者限量提供,而1000元之后又该如何操作?这就是开头21万红豆所用的策略——明人效应。而这些故事有些是夸大,有些是包装虚构出来的。卖产品最好的方法就是卖情感链接,因为人都是情感动物,有了情感就会因情绪的波感而产生共鸣,因而通过金钱购买而达到独自占有的结果。
 
当然,这是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营销策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会感性地被故事所吸引,因为浪漫又动人,现实里不常有,只有故事里才有。
 
20世纪80年代初,当红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和她的男友乌雷,一起做了个作品名叫《情人》。他们曾经在一起工作和生活12年,1988年,他们选择在中国长城分手。当时阿布穿了一件红色的长衣,乌雷穿的是蓝色的长衣。他们两人分别从长城的两头出发,徒步前行直到互相会合。而这段行程他们足足走了90天,当他们会合的那一刻便是分手。
 


作品的名字叫“情人”,而他们最终的结局是“分手”,这似乎有些讽刺,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十分合理。当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作品的时候,我被他们的风度所感动了。在现实中,男女双方分手通常选择开战或者不欢而散,像他们这样通过独自行走90天,静静地去思考或回忆,理性地去确认自己最终的心意,这样的分手是多么的体面和令人敬佩啊。
 
过了很多年,我才知道《情人》背后的真相。一开始他们的创作思路是阿布和乌雷在长城两端独步行走,两人相遇后即结婚。可惜,在他们实行这个计划中,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但他们为这件作品筹备的时间太久,耗费了八年(仅仅申请中国官方批准就用了好几年,因为当时中国还未开放),但他们又不愿中途放弃,才勉强将这个计划改成分手。
 

其次在行走的过程中也不尽如人意,他们按照要求必须由中国军人全程监视陪同。每天需走几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附近的村庄住宿,而不是他们希望的那样在长城上露营。就连我最喜欢的那个画面:俩人经过90天的行走,在长城上会合,红蓝双方走到一起激动拥抱的场景也没有发生。

实事上是乌雷先到二郎山,阿布三天后才走到那里。最狗血的是,乌雷在行走途中还使他的中国女翻译怀孕,两人最终回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结婚了。这才是完整版的《情人》的故事。


仔细想想,“红蓝”配色也是营销原理,通常在对抗竞技的场景中,人们习惯于把双方分为红色和蓝色。第一是容易辨识;第二是在光的三原色中,红蓝相撞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三虽然在视觉上产生对抗,但在情感和认知上却形成互补。在长城上,阿布和乌雷穿上红色和蓝色,无论从视觉还是情感都十分合理恰当。
 


讲到这里,你是否和我一样瞬间被真相给击败了呢?所以我们到底喜欢的是作品本身,还是仅仅只有故事呢?这也许很难彻底剥离区分,我们再次回到红豆和香蕉的事件中,假设鲁迅真的赠予萧红这颗红豆,只要有人愿意花21万购买,它就有这个价值。而那12万美元的香蕉同样如此。

从商业角度去看,艺术性再强,也不如有欣赏它的人愿意花高价来购买。市场就是这么的残酷和冷血,又那么的合理。但是我们不能站在商业系统中去评判艺术系统里它们存在的价值,这就显得有些错乱和离谱了。
 
我们下次详细谈谈“假扮游戏”的艺术作品。从美学理论的角度看,一件艺术作品是可以通过“假扮游戏”的方式去呈现的,无需还原现实中的“真实”。故事性使作品的材料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材料己经不是材料本身了,它成为了艺术家为观众制造的虚幻情境里的“道具”。

喜马拉雅主播: 陆琪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