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2020年第二十五期】,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 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雷海基点评:以鸟喻世,鸟界如此,当下社会也存在这种现象吗?清新高雅的语言不多,更多的是低俗平庸之言,甚至于噪声。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此诗属比兴,诗家最为推崇。 江合友点评:左映右带,兴致盎然,读之如身临其境。遣词造语略刻露。廖国华点评:前半不惭诗语,尤次联似未经人道过。后半有点犯糊涂了,尤结句打起了快板书。 江合友点评:辞句质朴,自然写来,田园气息,有隽永之味,其高处近乎摩诘。略嫌字复, 可敲打完善。雷海基点评:写的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与多数诗写空巢老人生活寂寞,清苦不同,这首写的是有序劳作,环境优美,生活自在,虽然也有儿女远行的思念。但幸福感洋溢于字里行间。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也是多元化的。 江合友点评:由衷深叹,感慨系之。今之醉人,嬉笑醒人,自我贡高,或无知,或无耻,岂知天下复有无耻二字?民命如尘,文章造神,以为常事,其间悲酸,其间危机,千古以来,皆未能了然。哲人黑格尔所云,人类之历史教训,即不吸取历史教训,此言诚可嘉也。廖国华点评:应时诗取象生发便不落空泛,而眼观思越,亦今亦古更见工夫。此律全篇匀称饱满,结联不啻棒喝。 江合友点评:描摹阵雨,情景俱到,声色形状,跃然纸上。尾联有气衰之弊。 江合友点评:飘然翩然,身心放驰,与湖山相融,其趣幽,其兴浓。 江合友点评:诗词雅赏,疑义与析,何乐如之!妙在得体而巧妙,从中申发审美旨趣。 江合友点评:鸡犬啼吠,声殊喜同,情谊深到,无不宜也。饮酒入梦,清风鸣蜩,了不知南北,意兴翛然。 江合友点评:书生心事,总是瞎操心,总是想不开,总是自怜惜。一腔情绪,无言而已,长啸而已,感慨而已。 都说情深人不寿,却又多情,种了相思豆。经历几多风雨后,秋来试问无还有?哪得天长和地久?恁个天真,海誓成魔咒。情渐薄凉人渐瘦,豆红成血他知否?江合友点评:婉转回环,情深可感。新意虽乏,而句语清爽,有当行之致。雷海基点评:诗家功夫,往往看转折处,转折既承前意,又开新境,还引下句。以自然,回转,有力为佳。此作前三联六句写荷塘景,至尾联第七句突然转到写人,结句归于人眼中的荷塘景色是什么样子的,风中摇动的荷份外醒目,令人眼前一亮。转折有力,结有余韵。令人眼明,即当今的热词:眼球经济,抓眼球。也说明动态的荷比静态的荷更吸引人。还可以说远观比近看更有美感,亦如东坡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雷海基点评:极力写烧烤的力度,把半边天的落日余晖,说成是这一街的烧烤烤红的。这是利用时间的巧合,看似无理,却也合道。东坡说诗趣出于“反常合道。”此诗便是一例。
雷海基点评:诗聚焦于 “驼”字上,在“岁月”上作文章,在“拉”字上用力。奶奶的背驼是岁月拉弯的。道出了岁月的力量。诗有理趣,又有情趣。意寄寓于形象之中,很有韵味。诗显示作者生命思维的娴熟与机巧。生命思维往往在动词的运用,这首将“拉”字用于岁月,岁月便有了性情。
雷海基点评:这是首典型的营造意境之作。我猜,作者当时未必就在厦门。为了用月缺月圆比喻家国团圆,特地把自己放在厦门月夜里遥望金门。如此设置,写起来轻松自在,有生活气息,有画面感,情与景融。家国情怀出之自然。
雷海基点评:地摊是当今的热词。这首诗由地摊想到诗书,第三句转折有力,加上结尾的问,诗有张力。诗以地摊作为支点,“卖”字作为发力点,归于诗书,意脉如注。
雷海基点评:一幅清新的画面,一阵亲切的鸡鸣声,写尽了乡下老母亲在城里思乡的情态。诗的解读方法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文字,第二层次是画面感,第三层次是令读者产生联想,第四层次是有想像空间。诗的画面感优于文字解读。
雷海基点评:起始接题自然,写景形象,层次感强。结有意蕴,楼上聚饮当在傍晚,有夕阳,有归凫。太阳欲落,归凫已栖,而渔翁还在垂钓,这位渔翁是不辞辛苦,还是兴犹未尽?气字改汽字更妥。颈联的春潮对秋草,季节错乱,聚饮是在春天还是秋季?夜,也与夕阳,和当时的能见度不合。其时当是傍晚,何来一夜。
去岁入窗棂,日日娇音袅。今岁窗棂犹自开,彩索空悬了。香骨向林归,一曲青溪绕。料得明年溪畔魂,啼满春山道。 雷海基点评:诗词写得紧凑,缘于围绕一个“音”字展开。起始就点出“日日娇音袅”,结句是“啼满春山道。”由音起,以音结。鹦鹉活的时候是娇音,死了之后是魂啼。起结之间,穿插溪音,三处皆以音作支点,建构一首浑然一体的词,以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心境和情感。人留恋鹦鹉,山亦留恋鹦鹉。其感情不可谓不长久。廖国华点评:摹物得其神,在于物我相兼,次联是也。结挽回扣扣"赏"点出"舟",不由俺不带疑,赶紧穿行"小桥",分明赏荷连带看采莲人嘛! 廖国华点评:果然戏作,戏而有深意焉。貌似不动声色,实为讽世相,却讽得微而婉。 廖国华点评:无此转结便是寻常笔墨,有此结便允称佳构,问得好! 廖国华点评:应酬题材极易落套,此律从忆往事落笔,娓娓道来,便觉亲切。次联取典喻人,把握分寸,不扬不抑。腹联由上生慨,读有同感,结便自然而然毕篇。近闻段教授新任省学会会长,曾托友人问仆讯息,若见拙评不知首肯否? 端阳又至,闲忆千年事。不变山河君主易,鲜血头颅做祭。开疆掠土空忙,风过草偃堪伤。频厉改朝换代,楚秦共悼罗江。廖国华点评:应节诗节大多千人一面,令人生厌。此词不俗,一脱正面描述之窠臼,即事发感而不泛,结拍警目。 茫茫古道,二十三年曾最少。雨罢还青,长记西风伫栗亭。 是谁推碾?欲碎闲愁都不浅。门上灯红,除却啼鹃万籁空。廖国华点评:记游小词,愈往下读愈见沧桑。唯第二句有点不明白:二十三年曾最少,是说二十三年前同游人同最少年还是其他?若是,则题前应加“重来”二字。以年龄为序 
江合友 号白石簃主人,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著有《明清词谱史》《白石簃词稿》《宋代文学概要》等。  雷海基 江西进贤人,军旅诗人,诗词评论家,任《中华诗词》等多家诗刊评论嘉宾,全国第七届华夏诗词奖优秀论文奖获得者,著有《诗词快速入门指导》《古今名家论诗词语录》《好诗创作谈》。 廖国华 生于1945年,湖北荆州人。斋名无妄,号村野之人,龙洲道人。自幼习诗,无门无派,以手写心,不拘成法,江湖上遂有“诗匪”之称。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