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参和甘松能一起吃吗?苦参合甘松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nygf 2020-07-05

苦参,《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味苦而性寒。主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相似;但黄连去心火,为心经本经之火,而苦参是去与心经相表里的小肠之火,它能使火邪有消除之路,即从小便排出。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的根及根茎。味辛甘,性温,入于脾胃。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药性赋》说:“甘松理风气而止痛。”《开宝本草》说:

“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本草纲目》则说:“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这些文字说的都是一个词:理气。这种理气的作用,对治疗血瘀亦有益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所以后人将它用于心律失常,效果亦佳。

1.png-sy

功效:清热除湿,理气化瘀。

主治:心律失常(脉结代者)。

用量:苦参10~30克,甘松10克。

体会:苦参本为清热除湿、祛风杀虫之药,近年来却用于心律失常,或有不解。考《神农本草经》,云苦参“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心腹结气”,乃系心脾气血不能运载所致,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影响了中焦的气机升降,导致心血不能畅通,出现心律失常。苦参有清除湿热之效,能够使脾胃的气机升降得到恢复,心血畅通,心律自然会得到纠正。唐代孙思邈常用苦参治疗心脏病,是有临床实践根据的。甘松是甘松香的根,气味芳香,其性温通,常用来治疗心腹疼痛。近年来,又用来治疗心律失常,这与此药的理气温通作用有关。以上二味合用,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之品。但对于非湿热证,或心率过缓的病人,则不适宜。

药理研究证实,苦参碱型生物碱除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因此用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或有洋地黄中毒者,亦有较好疗效。临床观察表明,苦参对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疗效,尤其当西药应用无效或产生副作用和毒性反应时,更能体现出苦参独到的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