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精确制导”技术,可清除绝大部分衰老细胞

 上海海文 2020-07-05

最近,权威期刊《Nature》及其子刊,接连发布两篇关于“衰老细胞”的论文,且都指向于如何在人体内清除这类细胞。

不过有趣的是,其中一篇论文认为,应该让衰老细胞 “返老还童”。而另一篇则提出,应该锁定衰老细胞,并毫不留情的将其抹杀。

衰老细胞由人体内的健康细胞转化而来,但这类细胞因为DNA损伤、端粒缩短等多种原因,无法分裂“生长”。除此之外,它们还会散发炎症因子,抑制正常细胞功能。

在学术界,衰老细胞也有“僵尸细胞”之称,指的是它不但自身朽坏,还会像“僵尸”一样,将衰老状态传染给周围的健康细胞,最终导致衰老状态从局部蔓延至全身。清除衰老细胞近年来也成为主流的抗衰老手段。近期,两篇研究给清除衰老细胞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归顺还是覆灭?衰老细胞的存亡之选

在近期《Nature》刊载的两篇相关论文中,由法国科学家通过抑制一种名为AP-1的蛋白质,衰老细胞就可以“返老还童”。虽然这种方式并不足以使衰老细胞完全恢复回正常状态。不过,文章作者认为,这依然是一条潜在的治疗衰老的途径。

注:衰老细胞产生与清除过程

而另一篇由美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则提出了一种“精确制导”技术,用“暴力”清除衰老细胞的战术。研究人员先从衰老细胞表面找到一种特殊标识,然后利用CART细胞(该细胞也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精确制导”,将衰老细胞杀手送到相应位置,一发毙命。

而且这种方法不会“滥杀无辜”,不仅在10天内就清除了样本中绝大部分衰老细胞,并且对正常细胞没有表现出任何毒性,甚至还“意外”修复了小鼠肝脏损伤,其肝功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方法不同,但这两种方式都发挥出了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一抚一剿”,或许未来可能同时用于临床。

一传十,十传百,人人体内都有的“僵尸细胞”

正常情况下,衰老细胞可被免疫系统清除。然而,问题在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免疫力下降后,衰老细胞无法得到及时清除。随着“僵尸细胞”越来越多,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其散发的“尸毒”不断积累,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人体表征出现衰老状态。

美国抗衰老科技公司Oisín创始人Gary Hudson认为,假如这(衰老细胞累积)是一种疾病,那么就应该有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企业看准了“清除衰老细胞”技术的应用潜力,如2016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和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就投资7亿美元至Unity Biotechnology,来研究清除衰老细胞技术,以延长寿命。

清除衰老细胞获得资本青睐,是日益火热的抗衰市场的缩影。去年华尔街顶级投行美银美林发布报告认为:未来十年最大的投资机会之一将是那些致力于延迟人类死亡的公司。现在市场规模是11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将至少达到6000亿美元。

美银美林的两位分析师认为,基因组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健康、未来食物、“逆龄”和“登月医学”将会使人类健康寿命将很快超过100岁。

呼啸而来的抗衰老市场

前景虽然被看好,但落地执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不久《Nature》在一篇综述中,公布了十余种被认为“前景优秀”的抗衰老物质作为参考。本次研究的主角清除衰老细胞、阿卡波糖、Mtor抑制这些抗衰老明星当然在名单中。NAD+补充剂因多通路抗衰老,甚至达到延长三分之一寿命的效果,也被纳入其中。

手段固然不少,但真走向大规模应用,还为时尚早。比如,清除衰老细胞虽被学界和商界看到,但考虑到期还处于初期阶段,这一方法短期内可能无法大范围使用。而一些商业化的产品也面临价格高昂的问题。主打NAD+的艾沐茵虽在京东大卖,甚至超过4万好评,但售价依旧高企,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预测,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

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接近5亿。在未来,抗衰老需求将是社会主流需求之一。以上榜单中的物质,或许将成为无数老人的“希望”。

编辑不过,目前国内医疗与生科与日俱增,但抗衰老领域的研究相当有限。虽有少数领军人物如Geneharber创始人,威斯康辛大学博士、港中大教授王骏,也主要涉足于NAD+领域。但整体而言,相较于欧美学界的成果迭出还有差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