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突破!哈佛科学家用“基于病毒的基因疗法”使寿命延长40%

 吉祥如意66大顺 2023-05-28 发布于安徽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延长寿命、抑制衰老的各种技术纷纷出现,似乎正印证了《MIT(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在2020年提出的,使人类免于衰老带来的各种疾病的药物将真正改变人类生活方式这一观点。近期,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乔治·丘奇等科学家,在《BioRxiv》期刊上公布了一项重要突破:通过注射或鼻内给药的基因疗法,可延长实验动物寿命达41.4%。这与当前广泛采取的NAD+(一种生物细胞赖以生存的辅酶)提升技术在实验动物身上展现的效应接近。NAD+提升技术由哈佛、梅奥提供原研技术支持的口服衰老抑制剂瑞维拓4代实现了成熟实用化,从而开辟了一条干预衰老的新路径。

新长寿疗法受到衰老干预教父支持

在此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采用了鼻腔吸入和腹腔注射这两种方式给药,运用的载体是高容量的巨细胞病毒(为疱疹病毒家族的一员,但很少会引起人类的健康问题)。接受实验的小鼠从18个月大起,连续半年每月接受一次基因疗法,注入的基因包括延长DNA端粒的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和主要强化肌肉的卵泡抑素(FST)基因。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分别使小鼠的平均寿命延长了41.4%和32.5%。

各种数据显示,接受治疗的小鼠不仅寿命延长,健康状况也有很大改善。

如强化肌肉的FST基因治疗,令受试小鼠比其他组别成员强壮了33%,且生长过程延续到29个月大,相当于将它们的青壮年时期延长了25%以上。

而TERT基因治疗,在6个月内让24个月大的老年小鼠端粒延长6倍,赶上了8个月大的年轻小鼠,且各种器官都出现了年轻化的现象。

即使抛开各种数据,仅看受试的老年小鼠的毛发状态和普通小鼠的比较,也可以明显看到这两种技术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公布不久,瑞维拓的关键技术之一NAD+提升技术奠基人、被誉为“衰老干预教父”的哈佛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大卫·辛克莱尔就在推特发文,连用多个感叹号,强调了实验中动物延寿40%这一惊人结果,表示对此项研究的支持。作为衰老干预领军人物的辛克莱尔,显然对这项新的基因疗法保持着开放和积极的态度。

瑞维拓关键技术之一NAD+提升仍处于第一梯队

在此项研究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疗法之所以能够起到延长实验小鼠寿命40%以上的效果,其核心“奥秘”是延长了老年小鼠的DNA端粒长度,使其恢复到了年轻小鼠的状态。而这与瑞维拓关键技术之一NAD+提升的工作原理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接近。

现代生物学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内DNA端粒会逐渐缩短,如果缩短的速度过快,就会影响人的自然寿命。而通过提升NAD+的水平,可以减缓DNA端粒缩短的速度,这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了延长生物寿命的显著作用。

2015年,哈佛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大卫·辛克莱尔等人在全球率先证实了NAD+提升技术在动物实验中可有效延长动物的DNA端粒,并将动物寿命延长30%以上,从而开辟了目前在高净值群体中广泛使用的NAD+衰老干预技术。

此后8年间,上千篇针对NAD+提升技术的研究论文发表在顶级学术刊物上。后续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该项技术的衰老干预效应,如2019年6月,华盛顿大学今井真一郎实验室在《Cell》期刊发表的论文显示,通过提升NAD+的体内合成能力,可延长老年小鼠剩余寿命2.3倍。类似的大量研究,使得人们对于这种NAD+前体物的了解不断深入,为其产品应用铺平了道路。

2018年,价格350美元的瑞维拓在美国上市,使得这一技术在高净值人群中开始普及。在京东和天猫将其引入中国市场后,瑞维拓也同样遭到疯抢。2022年,哈佛、梅奥及数家原研药企联合创立的麦克斯科学(MaxScientific)公司收购瑞维拓,并发布瑞维拓4代,新一代产品完成了NAD+提升技术和梅奥生物学家发现的希诺裂(Senolytics,衰老细胞定向减少)技术的同时整合,并且其价格进一步降至1800元人民币左右,在衰老医学界引发轰动。

如上所述,《bioRxiv》上刊登的这篇论文,展示了通过基因疗法延长生物寿命的一条前景惊人的新技术,并得到了辛克莱尔等权威专家的支持。不过,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这种基因疗法还处在实验室阶段,距离临床应用尚需5-10年以上。现阶段,以瑞维拓为代表的NAD+提升技术仍是高净值人群的主流选择。未来数年内,随着衰老干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30亿投资的细胞重编程(可使成熟细胞重返胚胎分化水平)等新一代衰老干预技术将逐步成熟,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