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塾丨巴菲特:波动不等于风险

 复利60年 2020-07-05

私 塾

在商学院的课本中,现代经济学用波动率来反映金融资产的风险水平,市场也习惯于用收益期望和波动率来给金融资产定价,反映在定价模型中就是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率越高,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就越强;波动率越低,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则越平缓,资产收益率的确定性也就越强,以至于很多人把波动和风险挂上了等号。

然而波动并不等于风险,真正的风险是对于一种金融资产购买力造成长期不可逆损失的可能性。而波动则受到更多因素和短期行为的扰动,这种扰动不会使购买力产生根本变化,是暂时性的影响。如果投资者害怕价格波动,错误的把它视为某种风险,他反而可能会做一些有高风险的事。

责任编辑:鹿鸣

巴菲特:波动不等于风险

过去50年的经验显示,将钱投资在一系列分散的美国公司里比购买与美元相关的债券更为安全。相对于现金而言,股票的波动性总是更大。但从长期来看,以货币为基础的投资工具,要比一个分散的股票投资组合风险高得多。当然,后者所需的管理费和手续费不能太高。

巴菲特指出,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市场短期波动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股市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短期持有股票(比如一天、一周或者一年),相对于持有现金相关的投资风险要高得多。大部分投资者都可以、也应该把投资期限设置为数10年,短期的股价变动是不重要的。投资者应该关注长期购买力的增加。对于这些投资者,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购买一个分散的多样化投资组合,比持有美元债券要安全得多。

一个人在遇到突发事故时,要冷静,不要慌,惊慌容易失措,忙中容易出乱。其实,股市也是一样。一些投资者愿意追随大众的主流,争抢最热门的股票,股价出现剧烈动荡时又会显得很慌张。巴菲特坚信,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10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10分钟。在过去美股出现暴跌的那一刻,巴菲特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待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有记者问巴菲特股市暴跌意味着什么,巴菲特的回答只有一句话:过去股市涨得太多了。巴菲特坚信,其持有的股票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众所周知,如果投资者害怕股价波动造成的所谓“风险”,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持有现金、存款、债券。这些东西的价值不会波动,表面上看没有风险,但真的是没有波动就没有风险?巴菲特的观点或许告诉我们:投资的风险不在于波动,而在于你今天放弃消费而拿来投资的钱,在未来拿出来消费时却失去了价值。

长期看股票是风险最小的投资

从长期看,哪些金融资产真正地能够为客户、为投资人实实在在地提供长期可靠的财富回报?很多人觉得现金是最可靠的,甚至很多人觉得黄金也是很可靠的。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西格尔教授在过去几十年里兢兢业业、认真地收集了美国在过去几百年里各个大类金融资产的表现,把它绘制成图表,给了我们非常可靠的数据来检验。

上图这些数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金被大家认为最保险,反而在两百年里面丢失了95%的价值,而被大家认为风险最大的资产股票则增加了将近一百万倍?一百万倍是指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增值。为什么现金和股票的回报表现在两百年里面出现了这么巨大的差距?

一个原因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美国过去两百年里,平均年化是1.4%左右。如果通货膨胀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的话,你的购买力确实是每年在以1.4%的速度在降低。这个1.4%经过两百年之后,就让1块钱变成了5分钱,丢失了95%,现金的价值几乎消失了。所以从纯粹的数学角度,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经济的GDP增长。GDP在过去两百年里大约增长了33000多倍,年化大约3%多一点。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的增长,我们就可以理解其他的现象。股票实际上是代表市场里规模以上的公司,GDP的增长很大意义上是由这些公司财务报表上销售额的增长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公司里有一些成本,但是属于相对固定的成本,不像销售额增长这么大。于是净利润的增长就会超过销售额的增长。当销售额以4%、5%的名义速度在增长时,净利润就会以差不多6、7%的速度增长,公司本身创造现金的价值也就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实际结果正是这样。股票的价值核心是利润本身的增长反映到今天的价值。过去两百年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那么倒过来每股现金的收益就是15的倒数,差不多是6.7%左右,体现了利润率对于市值估值的反映。因此股票价格也以6%、7%左右的速度增长,最后的结果是差不多两百年里增长了一百万倍。所以从数学上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当GDP出现长期的持续增长的时候,几乎所有股票加在一起的总指数会以这样的速度来增长。

通货膨胀和GDP的增长是解释现金和股票表现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导致风险的三种方式和三大因素

从投资的角度看,有三种方式可能会导致本金的永久损失:1、长期买入持有高估的公司。2、长期买入持有基本面差的公司。3、长期使用高杠杆。

对于投资来说,风险还与三个因素有关:投资期限、心理承受能力、投资持续能力。而从长期看,投资的风险与对企业的长期价值判断有关。

投资期限。如果投资随时需要变现,投资期限无穷短,那么波动确实是风险。任何时候当股票低于机会成本却不得不退出变现时,就会造成损失。因此,用短线资金炒股,因为股市短期难以预测,波动很大,风险极高。而当投资期限延长时,那么波动就不一定是风险。因为最终的收益与买入点和卖出点有关,但与中间的波动过程无关。这时候,买入点的选择就很重要。当买入点足够低时,市场波动就只有很少的风险。这其实就是安全边际的道理。同样的股票,同样的Beta值,同样的投资期限,但是由于买入点不同,回报可能差的很远。如果缺乏安全边际,投资必然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心理承受能力。人不是机器,投资者都被贪婪与恐惧驱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有巴菲特在2008年底别人都恐惧的时候反而贪婪的勇气。当心理承受不住,被迫卖出时,很有可能就被市场波动所伤害,由账面亏损变为实际亏损。

投资持续能力。即使心理上能够承受,但投资本身也有持续能力的问题。如果运用了很高的杠杆,就会降低投资持续的能力,有可能在市场波动最大的时候被迫平仓。

但是从长期看,投资的真正风险与对企业的长期价值判断有关。即使买入点选择的很对,当时有很高的安全边际,但是如果长期价值判断错了,投资还是会受到损失。这也是为什么周期性很强的企业不适合长期投资,因为你很难判断整体的走势,必然更多的受到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而如果对企业的长期价值判断正确,即使买入点不理想,长期投资的回报还是有可能的。因此,对长期投资来讲,风险来自于对企业长期价值的错判。如果对长期价值的判断错误,即使再好的买入点也无济于事。战术上的成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败。

陈光明:我们为什么要长钱

理论上反复的进行低买高卖可以实现更大的收益,但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看没有人能做到。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会使最后的结果大概率变成高买低卖,减少长期收益。历史经验已经无数次证明过长期持股会比反复交易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在一次访谈中,陈光明谈到了为什么要长钱,为什么要发三年期产品?是希望尽量能够让持有人享受到中长期收益,每次看到很多人在高点买,在低点割肉,都非常心疼。他说到,为什么?一般买在高点的客户,可能会先亏,然后在净值反弹到九毛到1块1之间的时候,赎回三分之二以上。等赚50%的时候,可能剩1/5的份额都不到。到了赚几倍的时候,一看,发现没有多少人。就像我们东方红4号,虽然净值翻了九倍了,但从头到尾持有的客户占比也是比较低的。而如果是封闭三年的产品,产品赚钱,投资者是实实在在赚到的。我们一定要为客户的长远利益考虑。短期我们没办法预测,也没有这样的能力。长期来看,我觉得我们有这个能力,但是最后的转化效率太低了,实在太可惜了。投资者往往市场热的时候进场,市场相对低点的时候又远离市场。

风险也许与波动有关,但更多是与投资期限,心理承受能力,投资持续能力和长期价值判断相关。

每日一语



经典回顾



更多分享

1

私塾丨彼得·林奇:成长就是最好的价值

2

私塾丨“坚持”价值型投资是股市的长线法宝

3

私塾 | 逆向投资:孤独的投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