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地探访杰克·伦敦故居

 细雨青衫 2020-07-05

故居外观

最初读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和《野性的呼唤》还是上中学的时候,那时我和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一样,认为他是以写动物见长的作家。做博士论文时苦恼选哪个作家的作品作为文本,有一次聊天,导师的一句无心之语让我决定探究杰克·伦敦。随着对其生平以及作品广泛、深入的阅读,杰克·伦敦在我内心的形象越来越丰满、生动。不同于很多作家的是,伦敦很多作品的素材都取自于他的亲身经历。得益于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20178月我到美国太平洋大学访学。这所学校位于加州Stockton市,距离旧金山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是北美三大华人聚集地之一,著名的华裔女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ton)就出生于此地。杰克·伦敦出生在加州的奥克兰,和旧金山隔着湾区遥遥相望。伦敦的家乡除了留着一个杰克·伦敦命名的广场(Jack London Square)和他当年居住的小木屋(Jack London’s Cabin)外,其他的大多已不复存在。但在北加州的索纳马平原上却完好地保存着杰克·伦敦的故居Jack London’s cottage),探访这个地方成为我此次北美之行的重要内容之一。1960年,杰克·伦敦故居由他的侄子Irving Shepard 捐赠给加利福尼亚州,现在被加州州政府建成“杰克·伦敦州立历史公园”(Jack London State Historic Park) 加以保护。杰克·伦敦州立历史公园有1400英亩,也被称为Beauty Ranch,包括 Happy Wall Museum, Wolf House ruins ,Beauty Ranch, London Cottage 29英里多的远足小路。其中博物馆是杰克·伦敦的妻子茶弥尔为纪念伦敦而建,建筑材料和风格和他们的狼宅极为相似,遗憾的是博物馆因为修复于20181月到4月关闭。

故居内景

起居室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车代表着自由,除了一些大城市,美国公共交通的匮乏和不便实在让国人难以想象这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我驾驶的福特虎,除了车身的红色让它稍具温柔之外,不论形状还是体量都显得高大威猛,雄性气质十足,倒是极为契合杰克·伦敦作品中对男性气质的褒扬。2018218日中午从stockton 出发,驱车前往索纳马山谷。沿途天空湛蓝、空气澄净、风景如画。绵延起伏的山丘被青草覆盖,几乎没有一丝裸露的土壤,山丘上随处可见低头食草的牛群,它们或三三两两、或独自漫游,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安详宁静。从山丘间穿梭过去,一望无边的平原上是成片成片的果园。加州只有十二月、一月和二月是雨季,其他时候都阳光充沛,气候宜人。日照时间长,加上成熟、先进的灌溉设施,使得加州的水果种类繁多、产量丰富、口感极佳。目不暇接的美景让时间不知不觉中流逝,到达杰克·伦敦州立历史公园的门口时已是下午两点。收费的女士是个眼神柔和、笑意盈盈的白人,她给我们介绍说进公园后右转是杰克·伦敦生前居住的木屋,而左转则是杰克·伦敦博物馆、“狼宅”的废墟和他的墓地。我们先行右转,五分钟后到达一个小型停车场。穿过一条大约五十米的僻静小路,来到一块空地,四周树木环绕,有几个木凳和木桌散落其中,阳光透过树林,斑斑驳驳照在这片空地之上,一个金发小伙子在悠然自得地看书,沉静笃定,和这静谧的气氛倒是相得益彰。穿过空地,经过一条窄窄的路段眼前豁然开朗,青草绵延,阳光明媚,近处几间简陋的房舍,远处地势逐渐起伏,高处有一座精致的建筑屋,想那必定是杰克·伦敦夫妇生前的住处了。

杰克·伦敦的生平可谓极其传奇,他小时被生父抛弃,跟随母亲和继父,生活极其艰难、贫困,靠自己的非凡毅力和才能,成为二十世纪初美国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而他的理想不仅仅囿于写作。这次杰克·伦敦故居探访,让我对这个伟大的作家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生发出很多感慨。

杰克·伦敦成名之后,买下了索纳马山谷,建立了他的农场:Jack London’s Beauty Ranch. 他的小说《月亮谷》就是以索纳马山谷为原型,并在此创作完成。他雇用农民耕种农场,曾有人诋毁伦敦从一个社会主义者蜕变成一个剥削者,其实伦敦一直在想尽办法为农民提供工作的机会,并且给农民的收入很高。进到简陋的房舍去看,里面陈设着一些古老的农耕具,是伦敦当年开农场时人们使用的。伦敦还买来先进的设备帮助农民耕种、收获。在夏威夷时他看到吃仙人掌长大的牛健硕、强壮,所以想在他的农场复制这种模式虽然没有成功,但伦敦探索农业耕种、收获以及牛羊养殖、繁衍方法的热情从未消退。


卧室

 拾级而上,陈列在眼前的就是杰克·伦敦生前的住处了。杰克·伦敦夫妇1911年买下这座建筑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扩建和改造,19111916伦敦去世,他们一直居住在此。住处分两个部分,后面是厨房、餐厅兼娱乐休闲场所。厨房外有酒窖,加州四季瓜果飘香,尤其是葡萄酒闻名遐迩,故居不远处就是当年杰克·伦敦的酿酒厂。厨房里有冰箱,冰箱结构和现在的区别不大,但制冷要靠放进去的冰块完成。餐厅装饰奢华,精美的吊灯、精致的餐具、角落的钢琴和留声机都彰显了当年杰克·伦敦和朋友们的高雅品味。故居的讲解员告诉我说,伦敦每年都邀请很多朋友来农场居住。他们在此欢歌笑语,谈古论今,挥斥方遒。住处的前部分就是杰克·伦敦和她的第任妻子茶弥日常起居、工作的地方了。房子北边一条廊,他和妻子当年在此盈盈而笑的照片就陈列在故居里面的墙壁上。进入故居首先是一个不大的房间,如今一个角落里安故居参观接待台,另一个角落一排高高的书架,陈列着杰克·伦敦的作品,各种版本都有,有些可以出售,有些只供观瞻。穿过走廊,右侧是一个小小的书房,桌子上有打字机,伦敦酷爱航海,书房一侧的角落里安放着一个硕大的地球仪,而另一侧则有一台放音机,里面循环播放着曲子,不知曲名,但婉转的旋律从古老的播放机里流出,怀旧而忧伤。转过角落里的书房,一间更大的书房映入眼帘。这个书房是角落里书房的两倍,据说这才是伦敦写作、工作的地方,而那间小书房他的妻子茶弥尔所用。杰克·伦敦的书房里有三张桌子,到处散落着杂志、书籍稿纸,伦敦在此创作,处理个人信件和农场事务。连接伦敦夫妇卧室和书是一长长的走廊,走廊墙壁上装饰的是伦敦夫妇航海远行时从国外带回的物品。

杰克·伦敦夫妇在卧室外扩建了两个阳台,一大一小,全部用玻璃密封,他们把这里称为“sun porch”1913年“狼宅”被烧毁后,为了安抚妻子茶弥尔,伦敦在她卧室旁增建了一个舒适的飘窗。因为伦敦喜欢她“美丽的双足”,茶弥尔拥有27双不同色彩、制作精美的绸缎拖鞋。伦敦因为写作,每天要很晚睡觉,一周有六天时间早晨五点起床,为了不影响妻子休息,他住在“sun porch” 里安放的床上。每天与妻子和客人共进午餐之前要完成至少一千字的写作。现在阳台的窗棂上还钉着一个圆圆的时针卡片,箭头指向早晨五点,上面写着“wake me up”, (请叫我起床)阳台的角落上方扯着一根细细的绳子,伦敦称之为“cloth line”,上面用夹子夹着他做的摘录和笔记,以供他随时查阅。在这里伦敦夫妻度过了很多岁月静好的时光也是在这个地方,19161112日,伦敦由于过量使用治疗尿毒症和皮肤病的药而阖然长逝。故居的解说员告诉我,伦敦自杀纯属谣言由于年少时的超负荷工作,伦敦的身体健康已受到严重耗损,加上从南太平洋航海回来后染上了严重的皮肤病,虽然看上去很健壮,但事实上伦敦常年忍受着各种各样的病痛,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去世时年仅四十岁,让人唏嘘不已。

伦敦夫妇热情好客。他的木屋里常年住着他的好朋友以及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倾慕者。伦敦对朋友的慷慨款待不仅仅丰富的美食和美酒,他还经常和朋友进行各种户外活动骑马,击剑,游泳。伦敦还是个充满童趣的人,常常从一些小小的恶作剧中体味快乐。他的朋友L. Rudio Marshall 19175月在《大陆月刊》上写到:沐浴在纯真友谊贯穿始终的愉悦情感中,我真正理解了以前杰克朋友的话杰克的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家,经常门庭若市,时刻能够唤起来自全球各个角落里那些忠诚的朋友对主人的回忆’”

加拿大教授给本公众号的签名赠书

杰克·伦敦故居完好地保留着当年伦敦夫妇居住时的原貌。伦敦的小说大多反映饥寒的北地、凶险的海洋、残酷的竞争,很多评论家批评伦敦的作品充斥了过多的血腥和暴力,但当我们对他的生活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就可以看到伦敦对妻子真挚的体贴和疼爱,对朋友真诚的欢迎和款待,对雇员真正的帮助和慷慨。

杰克·伦敦建造的狼宅位于故居的东面“狼宅”始建于1911年,由于旧金山地震和大火的影响,杰克·伦敦专门和建筑师Albert Farr共同设计,在能承受四十层建筑的水泥地基上,采用具有防火功能的火山岩石,未去皮的红木和西班牙砖来修建。“狼宅”建有四层,15000英尺,有26个房间,9个壁炉,可以俯瞰整个索纳马山谷,耗资在4万到7.5万美金。房间内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热水供应,电力照明,有冰箱,并且有蒸汽洗衣房。但就在伦敦夫妇搬进去一个月前,“狼宅”突然毁于一场大火,火势迅猛,到最后也不知是否是有人纵火,成了永远的谜团。伦敦曾说:“狼宅的墙壁还在,我一定要重新建造!”但是,这场大火给他造成的打击巨大,杰克·伦敦罹患肠胃尿毒症,常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19161122日由于用药过量,死于肾功能衰竭,他重修“狼宅”的梦想终未能实现。

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建造“狼宅”时,杰克·伦敦曾说:“得上帝允诺,我的狼宅将屹立千年不倒。”可仅仅三年时间,还未入住就毁于一旦。“狼宅”从设计到所用材料全部都是为了防止火灾而定制,可这所耗资巨大,几乎倾尽伦敦所有心血和财力的建筑却恰恰毁于火灾。距离“狼宅”不远的小山丘上是杰克·伦敦的墓地,隐秘而幽静,他的骨灰埋葬在一块布满青苔的石头下面,据说这块石头就是来自当年建造“狼宅”的石料,他的妻子茶弥尔去世后骨灰和丈夫一同安息在此。狼宅”是他和妻子茶弥尔寄托美好生活的栖息地,但这个梦想却在“烟尘中升腾、破灭”, 生前没有机会在“狼宅”生活,身后杰克·伦敦夫妇的梦想得以实现,终能在这块石头下相伴、长眠。


本文作者:杨丽,中国计量大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2017-2018年曾在美国访学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