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晴川阁、禹稷行宫

 贵州游侠 2020-07-05

武汉游

贵州游侠

三、晴川阁、禹稷行宫

从长江大桥下来,沿路向右前行,来到了晴川阁。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路旁有高大的新牌坊大门,门前有一老一新的石狮子。旁边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禹稷行宫”。此地免费。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门前的石狮一旧一新。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进入院内,左侧靠近公路有阶梯向上,这里也有一对古老的石狮。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上面是三开间的大殿,上有牌匾“三楚胜境”,两侧白色封火墙,上有雕塑。

旁边有乾隆35年(1770年)的黑底白字石碑“荆楚雄风”,为荆南观察使者李拔书,碑文意为赞扬荆楚民众与洪灾水患顽强拼搏的精神。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殿后为一白色过殿,有一些黑色绘画。门为拱形,窗上有黑色装饰。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一角有一座亭阁建筑,上有“禹柏轩”牌匾,门柱上有对联。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另侧有高大的白色牌楼,两侧有绘画,中间高处有“古晴川阁”黑色大字。门洞两侧有青石抱鼓。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过牌楼,是宽大的院坝,后面又是高大的三门牌楼及两侧的高大院墙。门楼中央有“禹稷行宫”黑色大字,两侧分别为“锡範”、“陈常”黑色大字。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禹稷行宫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改为现名,现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

院内矗立着一座巨龟拓着的古老石碑,上面有精细的雕刻。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进入精致的圆形木门,是一座典雅的四合院,大殿一角挂有一座光绪18年铸造的铁钟。另侧则有一头不大的铁牛。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一块石碑被玻璃笼罩,为清道光十九年立。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位于靠近长江方向,一侧的六根立柱中有四根为石柱。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里面有一首诗雕刻在墙上,为清李百忍书:桑调元【晴川阁】“岹峣飞阁俯晴川,黄鹤矶头接暮烟。西日影沉三楚树,北风声送九江船。挥杯大醉浑忘老,抵节高歌直放颠,何处追寻神女迹,秋空明月漾波圆。”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走到晴川阁正面,看到此阁果然名不虚传,二层飞檐翘角,上层中央又高出两端,屋檐下斗拱彩绘很多,根根木柱都有楹联。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两侧红色墙上各有八角形木窗。雕刻精细。木门木窗上面雕刻精美。门扉下端还有金色图案。顶部正中有金色“晴川阁”大字牌匾。

内有大幅晴川阁绘画。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唐代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而得名,阁楼依山面水,被誉为“楚国晴川第一楼”。

沿楼梯走上晴川阁二层,有通长的美人靠,正面是浩瀚的长江,右前方是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景色优美。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门外有一块“禹碑”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刻石纪念,碑文有77字,奇特难识,意为大禹治水使百姓安居乐业。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院内有高阶梯通往铁门关城门楼上。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前行有彩虹状的“晴川桥”跨越汉江,汉江在下游不远处汇入长江。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晴川阁、禹稷行宫——武汉游之三

(游览日期:2018年12月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