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从“中国农业硅谷”,看京津冀农业的机会点】

 农业行业观察 2020-07-05

最近,轰动京津冀农业界的非“中国农业硅谷”莫属!这个到底是个啥,为何能引起京津冀政界、商界、农业界地震?

5月初,北京农科城涿州农业科技成果创新示范园建设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发起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举行,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农业高校院所和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代表百余人出席会议,共同见证北京农科城涿州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园建设正式启动和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诞生。

目的在于京津冀三地将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汇聚整合跨地域、跨部门、跨学科的农业科技资源,建设多家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合力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中国农业硅谷”的借什么“东风”?

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内,农业是关键产业。

5月初,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了一副“大棋盘”。规划提出,按照都市现代农业区和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区的布局,推进京津和河北省环京津的27个县市加快建成环都市现代农业圈,实现农业田园景观化、产业园区化、功能多元化、发展绿色化。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彻底扭转原有“各自为政”的农业发展态势,统筹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利用相互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区农业独特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既能保障京津冀都市群日益增加的生态农产品需求,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样化需求,又能大幅增加京津冀地区农民收入,为京津冀农村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面向现代农业科技前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建设京津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协同创新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参与北京农科城建设,践行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理念,成立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紧密对接农科城的创新需求,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落地。

北京农科城已成为国家“一城两区百园”农业科技同创新体系的龙头自2010年科技部、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同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以来,北京农科城已初步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服务中心,并成为国家“一城两区百园”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龙头。

该成果示范园建设启动后,涿州园区作为北京农科城科技资源和成果在京津冀进行集成创新、转化应用和辐射推广的空间载体,将充分发挥首都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京津保“黄金三角区”的地域优势,高效整合北京农科城的创新资源优势和河北涿州的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打造农业科技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承接区域,将成为承接北京科技创新成果示范转化的桥头堡,实现三地农业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合作共享。

此外,中国农大与天津市政府签署了省校合作协议,每年支持10项左右产学研合作项目。占地21600亩的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基地位于河北省涿州市东城坊镇,处于北京农科城与河北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融合发展的核心地带,目前有10多个国家级农业高新示范项目落户,近10家创新型企业入驻。


“中国农业硅谷”打算怎么干?

1、三地共建农业创新“一平台四基地”三地科研创新主体,将瞄准国际种业高端,重点开展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蔬菜等种业创新研究与品种选育、转化和示范等工作;

2、将商业育种与科研育种进行有机结合,搭建“吸引集聚—展示推广—服务创新”的现代优势种业产业链模式,形成辐射全国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

3、面向现代农业科技前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建设京津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协同创新基地。

4、以京津冀、环首都现代农业研究为特色,培育孵化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器和高新农业产业集群,建成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基地。

5突破京津冀生物种业、食品安全、高端设施、智能装备、农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并转化现代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农业产业链重大创新成果,建成成果辐射的基地。

6、以问题、产业和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环首都农业科技示范带关联区县的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建成精准帮扶基地。


留给京津冀的机会点有哪些?

一、城市的机会点

1、协同发展

通过搭建“一平台四基地”三地科研创新主体能调动北京、河北、天津的优质资源助力城市经济、民生的发展。

同时,为城市合作与协同创造样板,并通过其寻找机会共同点、利益共同点做大城市之间的红利。

城市之间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在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之上,再发挥主观能动性上超越自己,向更高的目标突破。

2、人才交流

城市的差距不在财富,而在人才上。很多中小城市的几乎很难引进一流的人才。尤其是技术顶尖人才。

同时,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从资源的竞争,发展到人才的竞争。中国农业硅谷的组建成功将为北京、河北、天津“三地之间”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相互流动找到了突破点。

3、成果共享

成果就是城市的资本,也是竞争的财富。“中国农业硅谷”的打造,让河北、天津共享北京优质成果和经验,并反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扶贫攻坚之中。首都北京也能共享到河北、天津的基础设施和优质农产品,并让北京空气质量、环境治理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行业的机会点

1、技术成果转化成现实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硅谷的打造助推技术成果转化与技术变现,并通过技术运用到当地农业发展当中,实现京津冀利益最大化。其重点开展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蔬菜等种业创新研究与品种选育、转化和示范等工作。

2、打通京津冀的产业链

产业链是上游、中间、下游之间的关键。河北、天津拥有更多的上游资源,首都北京则拥有更多中间、下游之间的资源渠道。“中国农业硅谷”的发展打破了产业链发展的不平台,梳理出京津冀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推动京津冀产业链的扁平化。

3、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靠的是人才与技术。中国农业硅谷的落地,让农业行业的品牌、品质、科技含量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的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加分。

4、提高研发能力

技术成果转化,就是把研发的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加工、渠道建设当中。通过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溢价和竞争力,为产品抢占市场提供软实力。


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哪些?

目前,京津冀农业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农业行业观察认为存在:1产业发展不均衡;2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或者全国性农产品品牌不多;3标准体系太乱。4、商业模式缺乏创新。

那么,我们需要突破哪些瓶颈?农业行业观察认为有以下几个维度:

1、产销一体化

其实,产销一体化是农业发展瓶颈。生产与销售的脱节导致资源的浪费,农产品类种养的盲目性。因此,一体化是现代化农业的趋势。

在“中国农业硅谷”的规划里也提到,要发展产业集群的思维。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通产销两端,整合上游、下游的资源,实现上下游的信息、资源共享。

2、品牌与营销一体化

品牌与营销的体系的“熔断”,在京津冀农业中也严重存在。有些时候,品牌只做给政府看的,而忽视了营销;想做营销的品牌体系却跟不上。

因此,区域政府、企业需要打破条条框框或者指标性任务。政府学会放权,学会管理,企业学会把握机会。政府搭好舞台,让企业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唱出自己的精彩。同时,要发助力品牌与营销的一体化发展,倡导有品牌的核心思维、营销体系的法则。

3、单点产业链全区打造

京津冀农业的发展点太多,品牌化产业核心的却不强。我们可以围绕着一个产品一个产品打造成特色的单品产业链,打通上游、下游的链接。通过产业链的思维,打造具有爆品产品、爆品的供应链、爆品产业链。

总之,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京津冀农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短时间很难解决。但主要在于思维,思维开了,路子自然宽了。

  • 农业行业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