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楼观台“老子墓”之真伪辨析

 nusa_li 2020-07-06

楼观台“老子墓”之真伪辨析

老子是华邦民族两千五百多年来最伟大的圣哲真人,更是开启华族道统思想的“黄金时代”,以及启蒙诸子百家的“大道思想圣师”!

关于老子的真人真事,在《礼记》《吕氏春秋》《史记》等古籍中,或多或少都有记载,尤其是近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里,都有老子思想精华《道德经》,这给了那些曾经怀疑老子真实存在的历史妄人,非常大的一个嘴巴!那么,真实存在过的老子,自西出函谷关后,到底去什么地方了呢?这两千多年来,各种臆造的传说及杜撰的“圣地”,层出不穷——像最早南北朝时的“老子化胡”,以及“临洮飞升”等,还有宋元以来杜撰“终南山有老子墓”、“楼观台老子墓”等,一个个说得煞有其事,但只要一细究,立马原形毕露!


于老子,我作为《姬氏道德经》传承人、姬宗氏思想历史文脉的传承人,我在祖传姬氏道德经前言和“老子西出之真相”里,叙述的非常之清楚了,今天就不再赘述!我今不谈别的,单说“楼观台老子墓”臆造的事。因为,我在申请注册“老子陵(www.laoziling.com)”域名时,发现这臆造的“老子墓”竟然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百度百科”,故而,我一定要澄清事实,以为我姬宗氏守护近两千五百年的“聖师老子陵”明正,以为中华道统大成者言顺!

对于百度百科上的“老子墓”词条及内容介绍,非常之繁琐杂陋!吾虽才疏学浅,但还是看出其意大约有这么七处“很繁很假很陋的说辞”!

说辞一:“老子墓”最早记载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就水注之,水出南山就谷,北迳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昔李耳为周柱史,以世衰入戎,于此有冢,事非经证。”

说辞二:楼观台是老子文化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圣地,老子墓地大陵山,经过近三千年的风雨苍桑,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迹和史话轶闻。唐武德九年(626)欧阳询撰《大唐宗圣观记》说:终南楼观为尹喜故居(在这里还没有提老子的任何事,更别说墓了!只是说了尹喜的事)。唐时玄宗李隆基、诗人岑参、温庭筠等在此拜谒留诗;宋时苏东坡在此踏雪赏景,王禹、薛周在此寻古抒怀。

说辞三:据现存有明代《重建吾老洞殿宇记》碑记。大陵山山顶“吾老洞”是老子晚年生活、著经、羽化之地,石洞宽8尺,高丈余,深不可测,世传内藏石函,“函内有老子头盖骨”,多年来探险者甚多,均为洞中阴风所阻。明万历四年《重修吾老洞碑》,碑额有“终南福地”四字,洞额嵌汉白玉匾,上镌“吾老洞”三字,洞内东侧有“藏丹神洞”石刻,洞内供奉明代老子石像一尊。吾老洞侧有老子祠遗址,始建唐初,香火极盛,后毁于北宋时火灾,明代重建,清时复修,文革时被毁。

说辞四:清乾隆十四年(1749)编写的《周至县志》称“就谷,其西为吾老洞,石穴深邃莫测,听有风声,相传中有五匣,即老子墓。洞上有殿,奉老子石像。谷之东三里为飞升台”。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立老子墓碑。清代乾隆时著名学者,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周老子墓”四字石碑。 


说辞五:春秋末年,老子为周守藏史,周弱,弃周入秦,函谷关令尹喜接迎老子到楼观台,老子讲授了道德之意五千言,即《道德经》,后隐居西楼观台大陵山,坐化于吾老洞,洞侧现有老子祠、尹喜祠等遗址。

说辞六:陕西省周至县终南山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300米处,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老子的墓,一九五六年“老子墓”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辞七:“老子墓”以外,还有老子弟子尹喜祠、尹喜墓和徐甲墓址;宋苏轼“赏雪亭”遗址;明状元康海读书台遗址;康海汲水状元泉遗址,传说中《西游记》里孙悟空斗琵琶精的琵琶洞遗址等。

关于百度百科上对老子这“七处很繁很假很陋的说辞”,我作为《姬氏道德经》传承人,圣师老子的守陵传承人,我来用本百科词条所说的“老子墓“历史,以历史自鉴的验证方式,以为老子及世人证明,此“老子墓”为伪造的赝品!

第一处:百度百科关于“老子墓”的最早记载,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就水注之,水出南山就谷,北迳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昔李耳为周柱史,以世衰入戎,于此有冢,事非经证。

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里的大意说:“渭水的支流就水,是从南山就谷来的,北经过大陵西山西边,有世俗人说,这有个”老子陵“。世俗人说的这个老子,就是《史记》称李耳的周史官老子,在周王朝衰落时入戎地,后来葬于此冢。但是,是确有其事,还是假造是非,未经过考证。

关于郦道元的这段话,我有两个大疑问。

一:《水经注》中的南山老子墓一说,应该是后来加进去的,而且是在唐朝以后才加的。要不,李唐王朝的帝王权贵,以及李氏宗族子孙,为何没有任何人去祭祀过呢?

二:除了《水经注》外,没有任何唐王朝的正史,或者野史记载“终南山有老子墓“,或”楼观台有老子墓“的只言片语?故而《水经注》所载,谣传臆造或造假无疑,而且还是李唐以后才开始有的!

第二处:楼观台是老子文化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圣地,老子墓地大陵山,经过近三千年的风雨苍桑,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迹和史话轶闻。唐武德九年(626)欧阳询撰《大唐宗圣观记》说:终南楼观为尹喜故居(在这里还没有提老子的任何事,更别说老子墓了!只是说了尹喜的事)。还说到:唐时玄宗李隆基、宋时苏东坡在此踏雪赏景,王禹、薛周在此寻古抒怀。

这第二处的弊病太多!我只简单的指出三处。

一:“老子墓“地怎么就有“三千年“风雨历史?楼观台从什么开始成为道教祖庭圣地的?什么地方才应该称为”道教祖庭圣地“?

二:唐武德九年(626)欧阳询撰《大唐宗圣观记》说:“终南楼观为尹喜故居。”

欧阳询在李唐初期,在他记载里,没有提任何关于老子的事,更别说墓了!而只是说了尹喜故居的事,连“尹喜墓”都没有提。是不是连“尹喜墓”也是后来伪造的呢?

三:说“唐时玄宗李隆基,诗人岑参,温庭筠等在此拜谒留诗”。关于诗人我就不议了,李唐时期的诗人及雅诗太多,楼观台一带,离京畿长安太近,有诗人来游山玩水作诗,太正常不过了。但要说唐玄宗李隆基去拜谒过,这就真是胡扯了!因为,从华邦历史有“记事体”的史官(周朝)以来,对于最高统治者的言行记载,极为详细,莫说拜谒祭祀了,就是捡片树叶,和自己弟弟开个玩笑,都会如实地记载在案,美其名曰“金口玉言”。翻遍唐史,都没有唐玄宗李隆基去拜谒楼观台的记录。


若如书中所写,李唐皇帝李隆基真前去拜谒祭祀过,还留了诗,哪这个地方就不是简单的“老子墓”了,而是李唐王朝“圣祖”的陵寝圣地,应该称“老子陵”或“玄元皇帝陵“,而不是称“老子墓“!因为自周礼始,墓葬的称谓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老百姓的安葬之地才称“墓”或“坟“,帝王级的都称“陵“。

我既然要为世人详解”楼观台老子墓“真伪,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老子在自古最强盛李唐王朝时期的地位,以为解读多一些注脚!

关于老子的名气,在姬周王朝中后期,如神龙般神秘,孔子叹“其犹龙也“!在比唐朝早八百年的汉初时,就非常之大了,大到可以和一统华邦的轩辕黄帝并论——黄老之道!到李唐王朝时达到了极致,李唐开国者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这没有问题,陇西李氏的确是老子的后裔),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更甚,追封过老子三个谥号——“大圣祖玄元皇帝”,“大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大道金阙玄元皇帝!”李隆基还亲自前往老子的降生地(鹿邑)祭拜过。这些李唐皇帝们追封老子的谥号及事迹,在《旧唐书》里有大量的详细记载。还有李氏的贵族后裔们,也写了不少妙诗(李绅: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周柱史),来歌颂先祖老子。可见老子在李唐三百年的名望和地位,无古圣能及!但唐朝的史册里,就是没记载有“楼观台有老子墓”,或祭祀过老子之类的只言片语! 


第三处:据现存有明代《重建吾老洞殿宇记》碑记。大陵山山顶“吾老洞”是老子晚年生活、著经、羽化之地,石洞宽8尺,高丈余,深不可测,世传内藏石函,函内有老子头盖骨”,多年来探险者甚多,均为洞中阴风所阻。明万历四年《重修吾老洞碑》,碑额有“终南福地”四字,洞额嵌汉白玉匾,上镌“吾老洞”三字,洞内东侧有“藏丹神洞”石刻,洞内供奉明代老子石像一尊。吾老洞侧有老子祠遗址,始建唐初,香火极盛,后毁于北宋时火灾,明代重建,清时复修,文革时被毁。

对于第三处的这一段话,我已经不想用历史逻辑分析了!我只想骂人,想狠狠的臭骂一顿写这些烂文字的烂人!

什么是“世传内藏石函,函内有老子头盖骨”?

关于这个传说,是什么烂人传的?我只想问臆造这个烂传说的烂人,你知道老子对华邦民族以及世界做出的思想升华贡献吗?你竟然不顾华邦文化“敬天法祖、入土为安“的传统,硬生造出类似于“释迦牟尼舍利骨”的槽点(释迦牟尼真倒霉,死了都不能真安宁,还被一帮不孝弟子,大卸几百块,满世界炫耀,真惨!这也许是他们释迦族的梵佛安葬传统,但这不是我们华邦民族圣人的安葬传统!),你居心何在?你良心可安?


此地的“吾老洞”我进去过,不但没有正常的灵气,还有一股彻骨的煞气,女性和体弱者最好不要进入。此地以前确有不小规模的庙,文革时被毁,这倒是真的(这好像是全文最真的一处)。

第四处:清乾隆十四年(1749)编写的《周至县志》称“就谷,其西为吾老洞,石穴深邃莫测,听有风声,相传中有五匣,即老子墓。洞上有殿,奉老子石像。谷之东三里为飞升台”。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立老子墓碑。清代乾隆时著名学者,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周老子墓”四字石碑。

第四处所提的这两件实证——清乾隆《周至县志》和清毕沅立“老子墓”碑,实际上是真正还原了“老子墓”伪造的起源时间。

关于“老子墓”的伪造,最早的史册出处是清乾隆十四年编的《周至县志》。“老子墓”在唐宋时期没有影子,元明时期也没有,直到清中期才有!严格地说,是清朝时,编写县志的人,才将以前臆造的谣言,编进地方县志里!27年后,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其非常敬仰热爱先贤,故而在陕西地界上为历代先王圣贤立了非常多的碑。当然,经过几百年臆造而众口铄金的“老子墓”,毕沅也给立了碑,这也是现在“楼观台老子墓”最大的“实证”!其实也是最明显的伪造实证。


第五处:春秋末年,老子为周守藏史,周弱,弃周入秦,函谷关令尹喜接迎老子到楼观台,老子讲授了道德之意五千言,即《道德经》后隐居西楼观台大陵山,坐化于吾老洞,洞侧现有老子祠、尹喜祠等遗址。

 这一处的伪造、臆造、杜撰、胡乱造,已经到我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程度了!司马太史公在《史记》里,在离老子四百多年后的汉朝时,都已经说不清楚老子的真实情况了,这些编造者们,你怎么知道老子是上楼观台了?是用什么方式知道老子在楼观台西大陵山吾老洞“坐化”的?还是生硬臆造杜撰了这一段,把司马太史公“不知所终”的老子,“绑架上了楼观台”?我说这一段是完全杜撰伪造的,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第六处:陕西省周至县终南山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300米处,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老子的墓,一九五六年“老子墓”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处说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事——“老子墓”是被陕西省政府认可,并成为第一批省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总章第二、第三条写的很清楚,古建筑,石窟寺庙,都在古文物保护法内。明清时期的庙和墓碑,必然是国家或省府的保护对象。但是,即便是省府的文物保护对象,也不能作为国家或省府认可“老子墓“是真的的标志!因为,国家或省府认可该地是古文物建筑,但没有认可你“楼观台这个墓”就是“老子墓“。若想让学者和世人认可”楼观台老子墓“是真的,是要拿出比司马太史公还要过硬的证据,而不是杜撰、伪造或拉大旗——”拉国家文物保护的大旗“!

第七处:“老子墓”以外,还有老子弟子尹喜祠、尹喜墓和徐甲墓址;宋苏轼“赏雪亭”遗址;明状元康海读书台遗址;康海汲水状元泉遗址,传说中《西游记》里孙悟空斗琵琶精的琵琶洞遗址等。

这一段是我第二上火处!这都是些什么呀?你们既然伪造“老子墓”,杜撰“老子羽化圣地”,还有老子的弟子墓等,那么,就请尊重一下华邦道德思想开启者老子,不要再添加一些杂七杂八的“苏轼“赏雪亭”遗址、状元读书台遗址、康海汲水状元泉遗址等乱七八糟的名利事了!好,即便再添一些名利场事,我也认了,自古除了像老子这样的圣师不爱名利,其他一般圣贤都逃不过。但为什么,又生硬地把一个明代的妖魔小说故事加进来呢?还煞有其事地说什么“孙悟空斗琵琶精的琵琶洞遗址”!这是干什么呢?妖魔小说都可以伪造出遗址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你们把老子当什么了?把我们这些老子的信仰者当什么了?当愿意看猴戏的愚民吗?真是无耻无知得无以复加!

从以上这七处(也许更多)的臆造妄文里推理,每一处或每一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杜撰臆造、含糊其辞,胡扯一气,根本没有客观的证据,或对先圣老子、对历史的最起码尊重!

对于以上这七处大藐之妄文,我作为圣师老子《姬氏道德经》传承人,我提出严正抗议!抗议百度百科不负责任,什么网文都可以编词条!抗议伪造者无知加妄为,什么话谎言都可以随便写!抗议这些不肖子孙们,对古圣的神气,没有一丁点信仰及尊重感;对文化传承,更没有一丝的敬畏感和责任感!着实很让人很不齿!

希望在未来,不论是网络文化传播,还是古文物文化宣传,都能实事求是的传播我们中华文明伟大而灿烂的文化脉络!

弘道倡德,愚之发愿!

重树中华道统,愚之信仰!

  姬宗氏太王一百一十九世主宗子姬英明

 黄帝纪元四千七百一十五年 夏季 正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