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丝铁线”——传世哥窑的身世

 历史探奇 2020-07-06

在对传统意义的“五大名窑”研究中,哥窑一直迷雾重重。作为“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揭幕的同步活动,“哥窑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天津、江苏、江西、河南、台湾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80位学者、专家及业内人士应邀出席。

“传世哥窑” 来源: 中华古玩网

此次研讨会进行了六个场次的学术研讨,大家分别就传世哥窑瓷器及其相关问题、哥窑瓷器相关的考古发现、哥窑瓷器的美学风范及影响、哥窑瓷器的烧造工艺、哥窑瓷器的科技检测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当中的不少观点对于哥窑研究的进一步推动具有很强的建设性意义。

此次研讨会中涌现了不少新观点、新视角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耿宝昌就传世哥窑瓷器的造型、胎釉、装烧工艺等特征,总结出鉴别的几大要点:从造型上来看,琢器多仿青铜器造型,给人以古拙、质朴、浑厚之视觉感受。从胎质上来看,传世哥窑胎质多坚细,呈灰、油灰、黑、赭等色,若胎质粗松者,则叩之声音沙哑,呈色土黄,似欠火力。从釉质上来看,其凝厚如同堆脂,釉色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多种。釉中蕴含密集的气泡,显微镜下观察如同“聚沫攒珠”。凝腻的釉面如“粥皮”一般,光泽莹润,润泽如酥。

“传世哥窑” 来源: 中华古玩网

他还解释道,“金丝铁线”即釉面均开裂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状片纹,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紫口铁足”即口沿多尖锐窄小,故厚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难以留存,因而映出黑色胎骨,形成所谓“紫口”;垂釉多在口边稍下处形成略为高突的环形带,除宋官窑外,后世各窑口产品及历代仿哥窑器均无此特殊现象;底足工艺分为满釉裹足支烧和露胎圈足垫烧两种,垫烧器足因无釉呈黑色故而被称为“铁足”。

“传世哥窑” 来源:快资讯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陈克伦表示,考古发现的元、明窖藏或墓葬出土的哥(官)窑型器物与传世哥窑瓷器有显著区别。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哥窑瓷器与杭州、龙泉地区窑址出土的瓷片标本进行比较,会发现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的瓷片标本与传世哥窑瓷器更为接近。此外,结合近年上海博物馆对馆藏传世哥窑瓷器、杭州老虎洞窑址和龙泉瓦窑垟窑址出土瓷片标本的科技检测情况,陈克伦初步认为传世哥窑瓷器与杭州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出土的瓷片标本在外观和釉的化学组成上均类似,而与龙泉黑胎瓷器无涉,传世哥窑瓷器应产于杭州。

此次研讨会中涌现了不少新观点、新视角,对哥 窑进一步研究有积极作用

“官哥不分”是明清以来常见的说法。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和李辉柄均认为,传世哥窑瓷器应产于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李辉柄还特别强调,其遗址将来很有可能在今天的杭州市或其附近被发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任世龙则提出龙泉的“哥窑”和“弟窑”是仿烧南宋修内司官窑的产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