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瓴资本又增持一家行业龙头公司

 墨子语 2020-07-06

原创 海榕君 

我曾经写过 如果投资者不知道买什么股票的时候,你可以考虑的公司是:好未来,贵州茅台,腾讯,这三家公司也是高瓴资本曾经投资或者正在投资的公司。腾讯的一个绝对优势是它的微信公众号现在已经形成 很好的良性商业循环,公众号的创作者都很努力的创造优质原创内容,公众号作者可以适当接一些和读者利益不冲突的广告。

今天下午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龙头公司 微创医疗 发布公告,高瓴资本投资微创医疗的子公司 微创心律 5000万美金,占微创心率 12.46%股份,B轮融资后 微创心率估值  4亿美金 。微创心率 是国内做心脏起搏器的老大,属于创业成长期,高瓴资本增持微创心率后夯实了微创医疗的按赛道估值的逻辑。这是近半年 高瓴资本第三次 增持微创医疗了,高瓴对微创医疗是真爱。


 再说说周末热议的全面牛市,我对未来市场的走势观点比较明确,认为市场进入“低估值版块”逻辑的版块只是感情的宣泄, 只是暂时现象,在上涨一个幅度以后 还是回到高瓴资本的投资的主线,还是消费,医药,TMT ,企业服务和其他长期逻辑优秀,产业上升期推动的赛道

但是市场无法预测,市场是一个钟摆,有18年连续下跌一年最悲观的时候,也可能会有全面牛市,A股资金太充裕,情绪热起来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有全面牛市怎么应对?


1.  财富自由的两条大道:价值投资和低风险投资

投资领域需要掌握两个领域的知识:1. 价值投资  2. 低风险投资 ,第一领域,价值投资的杰出代表是巴菲特和高瓴资本,超额收益来自于对商业的深刻前瞻性洞察,是一条通向财富自由的阳光大道。第二个领域 ,国内市场有很多低风险投资机会,例如封闭基金,这个就属于低风险但收益不错,收益和风险不对等,从而获得超额收益。低风险投资机会还有:1. A股线上,线下打新 2.  港美股打新 3. 封闭基金投资  4. 可转债打新。


低风险投资不仅仅可以获取超额收益,另外一方面它和主动价值投资是弱相关的两大类资产,在价值投资整体回调的时候,可以拿低风险投资的资产去补仓,在市场景气的时候又可以拿出这部分获利资金继续做低风险投资,这样资金效率比较高。


2.  可转债几年一次大牛市,重要的是买入时间

高瓴资本在新能源领域布局三家公司:1.  特斯拉 2. 宁德时代 3. 蔚来汽车的可转债 ,有些投资者私下问我 美股的可转债怎么买,很可惜美股市场的可转债只有特定机构投资者才能购买,美股的投资者只能购买可转债ETF.


在A股市场 普通投资者能直接购买可转债非常幸福,并且国内的可转债非常保护散户, 有下修条款,是非常优质的一类低风险资产,基本属于人手必备的,兴全基金在2005年曾经发行一个可转债基金 (340001),过去15年可以做到 年化15%,穿越牛熊,总回报8.5倍, 对于资深投资人这个业绩可能比较一般,但是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这个业绩已经足够优秀了 。


投资者怎么了解可转债全面走势?用 中证转债指数 000832指数 就能看近20年可转债的整体走势。投资可转债还是看牛市,买的价格低不是最重要的,买了以后就进入牛市是最重要的。16年到20年投资可转债的投资者已经死守了4年,如果分摊每年收益并不高,就等牛市 可转债全部转股获取超额收益。


3.  优质可转债列表

 现在A股市场 已经是外资深度参与的市场,乱炒的可能性不大,我从wind导出了一份外资持仓的所有公司,有1000多家,已经按外资持仓市值顺序排名,排名第一的是贵州茅台,第二名是美的电器,第三名是恒瑞医药 ,市场虽然有时候也是错的,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是对的,A股市场也越来越有效。


在这1000多家我找出了10家 我认为基本面优秀,有一定的攻击性,同时又不是那么贵的转债,投资者可以参考。这个表格的到期收益率是指如果持有到期正股没有大涨,你会亏损的比例。


如果正股下跌,转债一般也会下跌,正股下跌没有底部,但是转债有底部,跌到一定阶段下跌很缓慢了 ,投资者可以通过控制仓位去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正股大涨,会带动转债大涨,在07年和15年牛市,转债大涨一倍的有很多 ,这类资产属于保守的投资者,向下风险小,向上空间大。


这1000家外资详细持仓的列表也很有价值,一般不在这里面的公司不建议重仓参与了 ,需要的投资者可以在评论区 回复“外资持仓”四个字获取参考

$利尔化学(SZ002258)$$顺丰控股(SZ002352)$$中天科技(SH600522)$#高瓴资本# #可转债# #医药股投资攻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