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金像奖提名出炉,内陆男演员为何总是无缘?

 娱乐硬糖 2020-07-06

日前,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公布候选名单,《七月与安生》12项提名领跑,《美人鱼》也有8项提名。

这些都还算意料之中,倒是阿里影业主控的《摆渡人》,此前口碑两极,正反两方吵得一地鸡毛,还引出关于豆瓣评分的大讨论,此次也获得7项提名。

名单公布后,最受关注的莫如周冬雨和马思纯能否再次封后,而《美人鱼》打破了华语影史票房纪录,能否得奖证明自身的艺术价值。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寻找名单的遗珠。例如《老笠》的缺席、《湄公河行动》无大奖入围、郭富城未获提名。

但要说金像奖最大的遗珠,或许就是内陆男影星再次集体消失。

对于香港金像奖“排外”的抨击,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内陆男影星,除了姜文、张晋得过最佳男配,再无不靠香港背景而站在领奖台上的内陆男星。

影帝方面,今年入围者包括余文乐、梁家辉、任贤齐、林家栋和吴镇宇。而最佳男配则是曾志伟、吴孟达、秦沛、姜皓文、廖启智入围。

而按照金像奖“轮流坐庄”的惯例,不少网友已经开始下注大奖的归属。

“小香港”的左右为难

其实华语电影的一些大奖,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毕竟,一个奖项对于本土电影人的鼓励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创立于1982年的金像奖,旨在鼓励优秀香港电影的创作与发展,是香港电影业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动。所以,所谓的“保护主义”,其实也可说是金像奖创办的一个宗旨。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并不是一个面向国际甚至大中华地区的电影节。

因此,和此前金马奖几乎被内陆影片沦陷不同,香港电影金像奖几乎压根不给你机会。

金像奖规定,每部参选影片最少有6个工作项目的工作人员为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且导演须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出品公司须有一间为香港合法注册公司;并且规定了上映时限和场次。因为条件严苛,已经将不少电影拒之门外。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评奖的批评就此止步。第29届金像奖,很多影人就认为“结果早有预料”,内陆演员全军覆没。

当时文隽忍不住开炮:“我最不希望黄岳泰和陈德森拿奖,这个结果很"小香港",甚至有点排外的感觉,变成了自己人自娱自乐的游戏,大家都从感情的角度去评选。”此言一出,获得了不少电影人的支持。

而另一头,面对金像奖的调整尝试,本土电影人也屡屡表示不满。

从2005年起,连续4届金像奖影后都颁给了内陆女演员,引发吴君如炮轰:“她们的素质是不是真的比香港女演员高呢?”“真的很拼?是不是叫她们做什么都愿意?”言语尖锐,话中有话,对内陆女星扬威香港明显不服。

“小香港”既让内陆不悦,也让香港吐槽。左右为难的金像奖,反映的是整个香港电影的发展大势。

一方面香港电影市场有限,大量的合拍片让不少香港电影人“北上”发展。而另一方面,香港电影早期的辉煌,让他们一直有某种“优越感”,认为香港电影才是华语电影的主力军。如何平衡二者,香港电影一直在摸索。

而且在奖项的评选当中,一些“奇葩”的潜规则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此前就有人声称,“感情分”在金像奖中占据着绝对的力量,甚至惠英红的得奖,就是为了看到其上台的痛苦流涕。作为华语三大金奖之一,如此的“任性”必然会招致不满。

演员“老化”,港男内女成标配

据说“金像影帝是香港电影最后的面子”,这也造成了内陆男演员多年在金像奖舞台上被冷落。

不过,平心而论,目前活跃在大银幕的香港影星,男明星绝对占据更高比例,老中青三代持续发展,确实实力不俗。

而纵观去年整个国产电影市场,的确缺乏有份量的内陆男艺人参与到合拍片当中。内陆男影星,真正具有拿奖实力的几乎都在50岁以上。小鲜肉尚未成熟,这样的形势想要在金像奖中获得一个提名甚至最终拿奖,的确非常困难。

令内陆网友感到遗憾的也就是《湄公河行动》中的张涵予,可这部影片香港元素并不浓重,反而是内陆主旋律片,可能也是其被忽视的原因。

相对于香港男影星,香港女影星则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很少有拿得出手的女明星通吃整个华语电影圈。

一方面港女确实人数就在那摆着。另一方面,内线花旦凭借背后影视公司撑腰,片约不断。一些北上打工的香港男影星,也甘愿当绿叶扶持内陆大女主。

如今的合拍片,出资占大头的大多是内陆影视公司,香港男影星有票房号召力,当然是首选。而根据广电总局要求,合拍片主要演员中来自境外(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角和主要配角不得超过主要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所以在合拍片中,港男内女成为惯性搭配。

此次金像奖提名中,影帝方面吴镇宇、梁家辉与林家栋已是金像奖“老手”,任贤齐和余文乐则第一次被金像奖提名。二人在各自主演的电影中都有非常不错的发挥。尤其是任贤齐在《树大招风》中,将一个“匪头”的痞气和杀气刻画的淋漓尽致。

男配方面,清一色“老戏骨”坐镇,无论是曾志伟还是廖启智、秦沛都在香港电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位老戏骨也确实表现出彩,秦沛在《北京遇上西雅图2》中,与吴彦姝的故事线被不少观众认为比主线更为精彩。

但这也反映出香港电影发展的断层问题。从历届影帝的获奖者来看,大多是一些重复获奖的演员。每年都是老面孔齐聚一堂,这必然会给“人情分”提供机会,轮流坐庄也导致金像奖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和含金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金像奖的选片范围只有68部,其中还不乏一些被广泛吐槽的“烂片”。

例如在内陆表现不佳的《三少爷的剑》、有望竞争2016“华语最大烂片”的《封神传奇》,阿里影业主控的《摆渡人》更是获得7项提名。为了坚持本土化,不得不向烂片抛出橄榄枝,或许是香港电影发展最大的“窘况”。

金像奖向来引发口水战不断。今年金像奖,是否会出现更大的炮灰或者撕逼,可能比谁得奖更让内陆影迷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