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冬不拉拉 2020-07-06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也知道这样的开头太过俗套,但事实就是如此,一眨眼几年过去,关于高考的那段记忆,恍若如昨。

14 年高考前夜,躺在床上的我已经熟睡,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辗转反侧、惶恐不安,不是因为我信心满满,而是因为母亲一如往常为我塑造的舒适 ' 小窝 ' 环境和父亲难得一见的平静和鼓励。所以我那一晚的睡眠,甚至比平常更踏实。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父亲是一名体制内的人,28 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注定了他是一位严肃又稍显刻板的人。我念书的时候,父亲常常鼓励我刻苦学习,也经常讲到他不凡的求学经历。

1968 年,父亲出生在永靖县段岭乡,家境贫寒。他从小从事农活,是一位好手,因为天资聪颖,农耕之余,便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顺利地在本乡上完小学,远赴 10 公里外的永靖三中去读初中,每周只能往返一次,虽然时常饿着肚子,但依旧乐此不彼。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可惜好景不长,初中仅上半年,由于八十年代的包产到户政策,家里的农活多又筹不到人手,父亲不得不回乡再次拿起锄头。

两年后,在父亲初中班主任的努力劝说下,家人问父亲:' 你还想不想上学?',父亲双眼焕发着未曾有过的热情,说 ' 我想 '。

上学,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这个梦想很奢侈。可是,正因为奢侈,父亲比同龄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直至五年后,父亲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这在穷乡僻壤的偏远山村,无异于金榜题名,而父亲也是整个 ' 大西山 ' 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父亲用平淡的话语讲了一遍他的求学和高考经历,我便如此平铺直述地记录下来。可是父亲讲述时眼神里闪着的光辉,足以照亮所有坎坷的路。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父亲有着超强的毅力和无限的耐心。这体现在他将近 30 年的教学生活中,每天清晨 6 点半在我睡意朦胧的时候,总会听到一声厚重的门响,那便是父亲一天开始的号角。每当我和母亲盛好中午的饭菜等待父亲时,姗姗来迟的父亲总会对暴跳如雷的母亲解释:' 学生们平时不懂的习题多,我下课后给她们单独讲解耽误了时间。'

我常常劝他多使用电子白板授课,可他不许,说学生对边讲边写的授课方式吸收的更好,这样的代价就是时常弄坏自己的嗓子,他却总说习惯了、不碍事。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父亲从不放弃任何一个他觉得有机会的学生。2018 年在他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一位女学生因学业成绩不佳、看不到前途就想放弃,父亲硬是与家长和学生苦口婆心的劝说,好几次前往学生家里家访,劝说她不要轻易放弃学习的机会,当他回家后,便会进入深思,脸上写满了焦虑。

2014 年 6 月 7 日早上,父亲留下一句 ' 不要紧张,正常发挥 ' 的嘱咐,和比平日明显温和的笑脸就赶忙回屋了,生怕我多说几句担忧,母亲则是一脸意难平,看着他们对我投来的眼神,我心里默默地祈愿,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咬紧了牙关。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高考犹如连续剧,两天连播四集。我那时也算题海战术中的佼佼者,一科科试卷,一道道题目,很平淡地从我的手下溜走。交卷后的考场外,尽显五味人生,有人高兴、有人失落,有些娇弱的女生因发挥失常嘤嘤啜泣。及至第二天交完最后一科的试卷,真可谓 ' 胜利大逃亡 ',脚蹬自行车一路飞奔回家,告诉父母良好的自我感觉。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再后来,按程序估分、填志愿,被如愿的大学录取,等候录取通知书、做出远门的准备,一切倒是平淡如水。现在想来,那个夏日的努力与抉择,确实也是人生关键的一步,使我继父亲之后第二个踏入了大学的殿堂。

高考,不仅仅对我们来说是一张答卷。对父母来说,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旅程。高考这一路,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一句简单的 ' 高考,加油 ',不止是稀疏平常、简单的一句加油呐喊,而是自己、父母、甚至全社会对我们努力的认可和鼓舞。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不同于时刻陪伴在你身边的母亲,话不多说的 ' 中国式父亲 ' 也许不会在你成长的每一时刻出现,但他一定会在你生命最重要的时刻出现。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后记

直到现在我很少见到父亲哭过,大一寒假回家时母亲告诉我,送我到大学报道后,在返程的绿皮火车上,他哽咽了很久。

夜读丨父亲与我的高考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