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暑”于这个夏天的美好,不止这么小!入伏的日子更适合忆苦思甜

 昵称1SuYdtHT 2020-07-06

本文参加了【夏语】有奖征文活动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庚子年 五月十六

癸未月 庚戌日


小暑,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

在炎热的天气,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就要结束。

渐渐的天气就会更热了。那么关于小暑习俗,民间流行比较广泛的是“食新”和吃藕。

常年小暑节气期间,降雨逐步增多,从当前的水灾情况看,今年的汛期看似更长。

此外,华南一带将陆续迎来台风的洗礼,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

希望这次水患可以得到控制,可以让更多家庭恢复正常的生活。

与当下炎热相比,很希望可以有一处安静而又清凉的地方。

然而当下生活还是可以有转变的,所有带着诚恳而执着地追求美好季节,也会得到更多希望的回声。

小暑,六月节。

“热”,大概是这个阶段比较妥当的诠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过后天气将越来闷热和潮湿,那种铺面而来的灼热让人无处藏身,仿若大地不再有一丝凉风。

因此在这一波风中还会带着热浪小暑时节,南方步入盛夏,哪怕常伴随着大风、暴雨,热度还是难以抵挡。“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从古至今节气的智慧就在这些充满着总结概括的言语之中,汇聚几代人的认知,也让我们基于文化而深思文化背后的意义。

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丨一候,温风至

小暑过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蟋蟀居宇丨二候,蟋蟀居宇

在火热的七月就连蟋蟀也感到闷热,不得不避到人类居住的庭院墙角,以期找到阴凉的一角避暑。

鹰始鸷丨三候,鹰始鸷

七月,鹰也怕被“上蒸下煮”的日子,开始远离地面,翱翔于高空,在清凉的高空中避暑。

食新:客家人的忆苦思甜

古时候的人们,尤其是在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

“食新”是什么意思呢?

主要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这一传承礼仪,客家人尤甚。

不论灾荒还是战乱,当客家人在南方定居后人们在自己吃第一口新米饭之前,把新米做成干饭酿成新酒,备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丝瓜、茄子,涌现出忆苦思甜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吃干饭是件常事,但食新之俗仍在客家农村普遍盛行。

食疗:吃面吃肉消暑排毒

“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

有民谚称“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这样热的天气,我们可以吃些什么呢?

在徐州,徐州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民间有说法“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可见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

当然,还有人喜欢在这个阶段吃黄鳝。据说那些经常吃黄鳝的古人,时常感觉到自己充满力量。

鳝鱼味鲜肉美,刺少肉厚,又细又嫩,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美味,伏天来一碗别提有多惬意!

晒伏:衣服书画“日光浴”

小暑重在防暑热,适度清凉巧避暑。

在民间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比如“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再或者,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

如果你家里藏了很多书籍,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好好晒一晒,让书页浸透光线,驱赶藏匿其中的书虫。

小暑如何养生?

1、心平气和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酷暑难耐,我们需要把浮躁之心放下来,心中自然会有凉风吹过。

2、少动多静

骄阳普照,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

如果有假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也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总之适合做一些比较安静的事情。

3、午睡养心

午睡或是下午抽出一段时间休息,无论春秋冬都适宜。毕竟一天工作下来还是非常疲惫,尤其是夏季一昼可抵冬日二天,夏季一夜不及冬夜一半。

也就是说,如果夏天只在晚上休息的话,就是以一分休息来驱逐四分疲劳。所以趁着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午休一会,既可以避开暑气,防止阳气的消耗,也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体力,下午也可以更高效地工作。

4、暑热吃西瓜

西瓜解暑清心火,小暑节气的西瓜既熟且甜,又好吃,又解暑。

不过,再好吃,也不能贪吃,尤其是在空调房间大块朵颐,有伤身体。

小暑至,毕业季也如约而至。

2020,因疫情今年毕业季有些特殊,夏天转眼而过,延期的高考明天就要开始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了。

又一波毕业生将会走向自己人生的下一个篇章,再见就是江湖!

顺祝各位考生,明天好好审题、好好考试!愿金榜题名前程可奔赴,亦有峥嵘岁月可回首。

(注: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