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木简介:公木先生逝世已经二十二年了,但在我的精神世界中,他却始终没有离去。我作过他的学术助手,师从先生十年,其后,虽云山阻隔,仍有十年书信往来。甚至,在他逝世半个月前,还有声息相通。在先生离世后,文艺界、学术界,许多与先生接触过的人无不对他真诚、宽厚情怀中的人性光辉而缅怀景仰,唏嘘感叹。我从游公木近二十年,对于先生的为人治学,特别是晚年爆发出的学术成就和对一些事件以及人物的评衡并,都有近距离的观察和感受。不少了解此情的朋友和学生,曾建议我把这段历史写出文字,以使更多的人们了解以军歌显名于世而至今仍为高亢的战歌,其词作者有着怎样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我不能拒绝这个建议。我对公木的缅怀,不应永久默存心里。“向前!向前!向前!”以军歌激越百万将士提振雄威的公木,在军歌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其中,就包括我师从公木多年,所历、所见、所闻的诸多故事。01十载严冬,一朝春暧从程序上来说,要调入系里任教,首先要经由教研室作专业考核,再由系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上报人事处,等待学校批准。完成这个程序要走很长的时间,其中一个环节受阻,我的戏就结束了。我的理想是进古典文学教研室,我的弱点是年龄偏大,而且还缺少考核需要的“成果”,也没有和年龄标配的学术“职称”。这些弱点,自然会在古典文学教研究室的引进工作中触及并讨论。这时,担任系领导的程书记向我透露一个重要信息:被错划右派的公木先生在恢复党籍后重新走上校、系领导岗位,任吉林大学付校长兼中文系名誉主任,此外,还兼任多项重要社会职务,已届“古稀之年”的公木,亟需配备一名学术助手,目前尚未定人选。如我愿意,他即电话联系公木。我自然是求之不得,表示感谢。随后,程书记挂了打出的电话后,就在桌上撕下便笺,上面写着:公木,东中华路33号201。上午,9点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