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肤色是黑人难以解除的魔咒 是黑人难以诉说的痛苦

 有客祁祁 2020-07-07

每当谈到黑人承受的肤色歧视,大家都简单想象为白人的不友善目光,但美国黑人作家格林尼奇表示,更残酷的现实在于黑人社群的自我歧视。很多黑人都偏好以肤色较浅的对象作为伴侣,肤色愈黝黑,则愈容易孤独终老,这是最难以宣之于口的事实。

格林尼奇在过去两年从事小说研究,其中一部内容讲述 1870 年代美国重建时期,一名年轻黑人女性的人生际遇。女主角生于黑人资产阶级家庭,照道理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生胜利组成员,但她的肤色远较母亲黝黑,最终使她无法在家庭中得到认同。这种在两个世纪前出现的小说情节,其实至今仍然以不同形式存在。

格林尼奇翻查多项研究证实,黑人肤色深浅换来的机遇,绝不亚于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差距:2011 年有社会科学研究证实,肤色愈深的黑人女性,被判囚的刑期普遍较高;肤色较深的女学生,被停学机会又比肤色较浅者多 3 倍;遇上暴力行为的个案数,同样是以深肤色黑人占多。

格林尼奇认为,在这个白人主导的社会里,深肤色黑人遇到工资和待遇的不平等,她还可以理解。最叫她感到不安的,是婚姻市场的数据,肤色黝黑的女性,结婚机会同样不及肤色较浅的黑人。社会学家玛格丽特早在 1990 年代,研究肤色歧视,与黑人及拉丁裔社群的婚姻与亲密关系,结果同样证实,肤色与婚姻比例挂钩。黑人女性整体上结婚比率较低,而且肤色愈深,下嫁的男性社会地位愈低。

由于黑人与其他肤色人种通婚的比例偏低,因此数据所反映的,相信正是黑人内部的肤色成见问题。这些研究结果,使 格林尼奇对肤色歧视有更深入反思,她认为白人权力架构带来的歧视清晰可见,你可以示威抗议,但更根深蒂固的黑人自我歧视,很多黑人都无言以对,是肤色歧视中最难解除的魔咒。

格林尼奇坦言,自我肤色歧视问题,遍及全世界有色人种,社会情境虽则各有不同,但从美白产品能够营销全球便可知,这不能简单归咎为美国独有现象。她早前与两名有色人种女作家讨论此事,她们分别为美籍印第安人米拉·雅各布和美籍孟加拉人塔奈,大家在写作路上同样受过林林总总的歧视,但格林尼奇认为最棘手始终来自有色人种内部。

让一切变得难以启齿,是内化的白人优越主义。即使白人明天起在这个星球消失,肤色歧视依然会存在于我们社区,或者这是最叫人痛苦的部分。

追根究底,这些问题是源于黑奴制度。黑人来到美洲绝大多数都是从事奴隶工作,成为白人的资产一部分。奴隶身份由母亲代代相传,假使白人男主人与黑人女奴有染,其诞下的混血子女亦顺理成章成为资产一部分。虽然普遍较白的肤色,也不能令他们被接纳为白人一分子,但肤色愈白就愈多自由的可能。

只是黑奴解放以后,这些标签还是维持下来,甚至变本加厉。美国历史学家盖特伍德曾经在著作《Aristocrats of Color: The Black Elite, 1880-1920 》中,谈及 20 世纪初很多黑人教堂,同样是依据肤色深浅安排座位。

格林尼奇坦言,不知道如何改变自我肤色歧视现象,但相信公开承认和谈论此问题,是最重要的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