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中流砥柱”的“砥柱”在哪里

 兰博2000 2020-07-07

“砥柱山”有二说。

一、砥柱山,也写作底柱山。如:《禹贡》曰:“导山导水”之“底柱。”砥柱山,即像柱子一样的山,黄河上的艄公叫“中流砥柱”为“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艰难险阻的环境中起巨大支撑作用的力量或英雄人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史载,在上古时代,因砥柱山影响河水的通行,大禹治水时把两边的河道凿宽,这样这座砥柱山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急流之中。三门峡分人门、神门及鬼门,其中鬼门最险。大禹劈开的三岛被称为人岛、神岛、鬼岛。

不过,此三岛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三门峡大坝时被炸掉,作为大坝的坝基了。

对于“砥柱山”和“中流砥柱”,古籍有着许多记载。【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于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太宗纪:“二月癸亥,如河北县,观砥柱。……乙丑,如陕州。……庚午,如蒲州。” 诗作于本年二月。二月,己卯(初五),太宗车驾自洛阳向西行。癸亥(十三日),巡幸河北县,观看砥柱山。《新唐书·地理志(三)》又曰:“河中府河东郡……本蒲州。”【元】丁鹤年《自咏诗》中有:“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吴作人《黄河三门峡》,贺敬之《中流砥柱》诸如此类的诗文题字多达七十多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抒发对“中流砥柱”礼赞的诗篇也很多。【唐】李世民曾为中流砥柱题诗:“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唐】柳公权《砥柱》诗:“禹凿锋鈚后,巍峨直至今。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压三门险,根随九曲深。拄天形突兀,逐浪势浮沉。”【唐】魏徵《砥柱山铭》及《太宗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原野回丹碧缀烟霞密翠斑红芳菲花柳即目川岫聊以命篇》,【唐】许敬宗《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等诗文,均为这方面的名作。

二、另一说:砥柱山指洛阳的指柱山。

史载,砥柱山又名指柱山,传说此山天天再长,后被仙人指住不再上长。故得名指柱山。它是蟒河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1572.6米,是一座由太古界和元古界产生的变质岩和结晶岩所构成的山峰,四周万仞绝壁,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石阶通往山顶,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登上砥柱山,隐隐约约只见一条亮光闪闪的“银蛇”蜿蜓曲折由西向东缓缓蠕动,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山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观令人神往,有时甚至可以一饱“海市蜃楼”的幻影。入夜,你放眼中原,会看到一片亮光,忽隐忽现,犹如繁星点点,这便是百里之遥的九朝古都——洛阳城。当你屏气静听,仿佛还有天上宫阙的仙乐声。

因此,《辞源》称:“砥柱山,非三门峡之砥柱。”

难怪,郭沫若先生1961年10月游览严子陵钓台赋诗:“由来胜迹流传久,半是存真半是猜”;“传说也能反映历史的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