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与其他锥体外系疾病一样,临床表现在早晨起床时较轻,紧张、冲动或劳动,行走时或各种身体器官受到刺激时症状加重,安静时症状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长期的头部异常运动,可以表现受累肌肉不同程度的增粗肥厚,对侧各拮抗肌肉处于弛张、废用状态,以至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轻型患者可无肌痛,重症患者常有严重肌痛。少数病人还伴有震颤,偶有病人出现发音,吞咽障碍。 痉挛性斜颈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脑、肾等脏腑功能衰竭、气血虚弱、阴阳失调、失眠、抑郁、自闭等病症发生,当病情严重时还可出现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轻生的念头。长期的痉挛性斜颈,患者还会因为外观的不一样,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自闭,不愿与人交往,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痉挛性斜颈,也称神经性斜颈,主要见于20~60岁人群之间,可涉及到双侧的颈外侧部的肌肉,尤其是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因中枢神经变化致颈部多处肌肉不自主抽搐,强迫头颈失去正常姿态和活动功能,有的歪向一侧;有的水平扭转;有的低头不能抬起;有的两眼看天,不能低头;有的头旋转又前倾;有的头旋转又后仰;有的伴有不停摇晃,各种姿态均有。严重者可造成环枢椎脱位,或压迫神经引起颈背部疼痛。本病多数人在白天情绪紧张、劳累、身体运动时加重,在平卧时可消失,但也有昼夜不停者。患病后工作多不能坚持,有的生活都不能自理,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如果你认为痉挛性斜颈仅仅是歪脖子,那你就错了,痉挛性斜颈是种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身体没有引起器质性病变,痉挛性斜颈虽不会直接影响生命危险,但是会慢慢消耗痉挛性斜颈患者的耐心,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痉挛性斜颈在活动时或工作紧张时加重,睡眠时症状减轻或消失。症状经常是突然出现,表现为“颈部的牵拉或拖拉”或者是头部的不随意转动或急转。非典型症状可导致误诊。痉挛性斜颈的程度可分轻、中、重三度。轻型者肌痉挛的范围较小,仅有单侧发作,无肌痛;中型者双侧发作,有轻度肌痛;重型者不仅双侧颈肌受到连累,并有向邻近肌群,如肩部、颜面、胸肌及背部长肌群蔓延的趋势,且有严重肌痛。 痉挛性斜颈在临床上属于“痉证”的范畴,然而根据其临床表现,又有自身辨治的特点。痉挛性斜颈的病位在于颈项筋脉,强直、抽搐等症状无一不是筋脉失养而拘急率缩的表现,各种致病因素通过不同的发病途径损伤人体颈项部筋脉气血而致痉,其机理虽繁杂,但不外乎邪塞经络与气血亏虚。 痉挛性斜颈的辨证与治疗首先应分清外感与内伤,属于外感者,应分辨邪气的性质;属于内伤者又当区别是素体亏虚,气血两虚,还是久病损伤,失治误治。痉挛性斜颈的治疗原则,外感以祛邪为主,可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之法通经络之整塞;内伤多以扶正为要,宜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濡润经筋。然而,痉挛性斜颈的病机总以阴虚血少、筋脉失养为要,故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津液、养阴血、荣筋脉之法为关键。故修正归位汤以熄风、涤痰、祛瘀、舒筋、补虚、祛寒六法为治疗原则。以疏风通络、散寒祛湿、化痰祛瘀、补益气血、养津柔筋、平肝解痉为基础。 此病有流行性或散发性发病特点,与气候反常,交换季节,尤其冬春两季温差较大时发病较多。如不进行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临床诸症也随之进一步加剧,以致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修正归位汤用葛根、白芍、炙甘草解痉缓急,舒筋止痛。修正归位汤用桂枝、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麻黄发汗解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葛根还有扩展血管,改善微循环,镇痛止痉作用,芍药对平滑肌和横纹肌痉挛也有镇痛作用。诸药合用,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