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覃氏宗族——武陵山一带的强宗大姓拥有鄂西七大土司、湘西两大土司

 覃氏文化研究 2020-07-07

无论您在那里,只要您姓“”,请您先点上面的蓝色小字“覃氏渊源传媒网”再点“关注”,即可了解世界各地覃氏信息。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覃氏文化,促进各宗亲对家族文化的深入了解。这里是免费“查家谱、查派辈、阅古迹、读资讯、寻根问祖”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有据可查的是,鄂西、湘西土著覃氏主流源出宋代居住于瞿塘关的覃汝先。

覃汝先祖籍陕西汉中府南郑,他的先代在南北朝“五胡乱华”期间(304-431年)随流民南迁四川的瞿塘关落籍。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覃汝先的长子覃伯坚(次子覃伯圭)因征吴曦乱有功,封行军总管,受命镇守施州(今恩施州),覃汝先一家遂落籍施州,定居“施州柳城”(今恩施市柳州城)。覃汝先夫妇、覃伯坚夫妇和覃伯圭夫妇均卒葬恩施市柳州城。以后,覃伯坚后裔主流居鄂西,覃伯圭后裔主流居湘西及广西柳江一带,这两支覃氏也有交错居住的情况。

一座古城穿越600年历史风云,铭刻下一个王朝的传奇史诗。唐崖覃氏是恩施的强宗大姓,始祖覃汝先在南宋时前来定居,其子覃伯坚在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因征“蜀吴曦乱”有功,受封为行军总管。“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土司”,元明清三代,覃汝先后裔拥有鄂西七个土司、湘西两个土司,成为武陵山一带的强宗大姓。这都是鄂西、湘西覃氏主流的《覃氏族谱》所共载的史实。

   唐崖土司皇城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注:尖山乡以昔尖山寺得名。应改设唐崖司镇)。
    该土司城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明天启年间(1621-1627)又进行扩建。当地人称为皇城。城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占地57.75万平方米(一说74万平方米)。城周以石砌墙基上筑土垣,残高1.2米,城内尚存三街十八巷(包括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门、存钱库、牢房、书院、靶场、左右营房、御花园、万兽园)等遗迹。城址中部立石牌坊一座,全石仿木结构,一斗三升,飞檐翘角,三门四柱。高6.8米,宽6.03米。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土司覃鼎奉调出征,功勋显赫,升宣抚使司,朝廷赐建此牌坊。牌坊正背面阴刻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八个大字。牌坊前面刻有明万历辛亥岁(1611年)峒主覃杰和夫人田氏题记的石马两匹及牵马石人各一,线条流畅,造型逼真。

    由于唐崖历代土司王,均未在墓碑上留下姓名。但覃鼎牌坊右后侧,据考有明代土司及田氏夫人墓(当地人称皇坟),是遗址内保存最完好的土王陵墓。王陵用青石叠砌,分前、中、后三部分,最后是墓室。陵前建有张王庙,有神道和享殿,神道两旁立有石人,石马等,都是明代时刻的精品。陵二墓后200米有覃鼎、覃杰、覃光烈墓。还有夫妻杉、妃子泉等数处景点。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土司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载唐崖土司成于元,鼎盛于明,清中叶改土归流后逐渐衰落。与容美土司、施南土司并称鄂西三大土司。

镇南宣抚司

本酉溪蛮地,元初置毛岭洞,至正十五年置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寻更为湖南镇边毛岭洞宣慰使司,明玉珍改为镇南宣抚司。洪武四年归明,永乐五年复置镇南长官司,直隶施州卫。镇南土司地处今宣恩县南部与湘西交界的地方(田敏著《土家族土司兴亡史》)。

镇南土司是从施南土司分治出来的,镇南土司设立时,由施南土司第二任司主覃川龙之三子覃大兴首任司主,历覃大兴-覃墨阿-覃兴等几任。“镇南长官司长官原为覃姓,明永乐时,施州民廖汝凤亡入镇南,诱夺土司印,子孙冒袭。弘治时,冒袭者为守臣擒获,至正德十年(1515年),镇南一司‘夷种尽亡,其司遂废’”(田敏著《土家族土司兴亡史》,引文中引文原自《明史·地理志》)。 

覃大兴一支族人或逃亡,或被冒袭者杀戮,无可查证。 

由于镇南土司废弃很早,故无遗址和文物介绍。

施南土司城

宣恩,乾隆元年(1736年)建县,意为“传布恩德”。上溯数百年,宣恩为土司统治区域。“其时六土司分据,以施南为大”。施南土司由覃氏掌管,宋崇宁年间,覃氏先祖的主政权即得到朝廷认可。

纵观宣恩历史,以施南土司为首的六大土司统治时期是其“文明时代”,尽管民众蒙昧,土司野蛮。然而,与宏阔壮观的时代相比,关于施南土司的史载极少,有限的遗存破坏严重。

施南土司是元明清时期湖北西南边陲的实力雄厚的土司之一。自元朝末年兴起,至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历十七世,四百余年。施南土司覃氏一族,在元朝风雨飘摇之际快速崛起,一度升格为宣慰司(土司级别大致是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元亡后曾依附于明玉珍的大夏(坐守巴蜀,与长江中下游朱元璋所建的明朝对峙)。大夏亡国后归顺明朝,洪武年间连同鄂西散毛、忠建诸土司反明,被蓝玉领兵剿灭。覃氏后人上书请罪,仍旧任命为施南土司,级别时有升降。亦曾会同其他土家族土司出兵征剿倭寇和抵抗满族入关。清初归顺,后为吴三桂威胁而参与反清复明,叛乱被平定后,康熙帝体察实情未予惩戒。雍正时改土归流已成大势所趋,末代土司覃禹鼎因罪被废,辖地成为进利川市恩施市、宣恩市的一部。施南土司是开发湖北西南边陲的先行者之一,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自己的首领,初期在为中央王朝守土卫疆、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分而治之以巴治巴的统治模式显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存在根本冲突,且文明程度远不及后者,土司之间互相征战、土司对土民肆意生杀搜刮,因而当雍正用武力在鄂西改土归流时,土民并未给予土司同情和帮助。不过,改土归流以后,以理学为代表的汉文化逐渐输入,也使得原有的一些质朴民风消失,甚为遗憾。

忠路土司城

忠路土司即覃氏土司,从施南土司分治而来。元至正十七年,忠路土司正式设立,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历任司主十六任,独立存世近四百年。首治“施州城南二龙坝”,后曾小住“旧司坝”、“马家坝”。明洪武二十三年入住城池坝,明万历四十一年被大火烧毁。明天启初年徙治所于“后花园”。并在“旧司坝”、“狮子坝”设备用治所。

覃大旺 第一任司主,施南宣慰使覃川龙次子,因地域分治于元至正十七年首任忠路安抚使。洪武四年归明,改安抚使,在位三十三年。因反抗朝廷暴政于洪武二十三年被害。覃进孝第十二任司主,自幼习武,初识文墨。少壮袭父职,任宣慰使。效命朝廷,屡建奇功,加封太子太保,官爵显赫,在恩施土家族封建王朝时期,首屈一指。其重文兴教,颇有建树。

金峒安抚司土司


咸丰县黄金洞乡金峒司村是元至正六年(1346)设置的金峒安抚司土司城遗址,距今有663年的历史了。

金峒土司本蛮地,元置金峒寨,属施州。元至正六年,置金峒安抚司,明玉珍时改为镇远五路总管府,覃大胜之四子覃天华为第一任司主,金峒土司是从施南土司分治出来的覃氏世袭土司。永乐五年始置金峒安抚司。宣德三年分领西萍蛮夷长官司,领于施南宣抚司。

金峒土司自设立起,土司级别几经变换,历经覃天荣-覃耳毛-覃彦龙……覃璧……覃胜-覃仕英-覃邦舜等十几任,连同施南土司先代,至1726年正式改土归流止,覃氏治司450年。 

改土归流时,朝廷授末任土司主覃邦舜“世袭千总”,举家迁孝感县安置,获坐房9间,田120亩,至其子覃廷建时,调任山东德州营参将。

散毛宣抚使司

覃氏土司世据其地。其地域相当于今天的翔风镇,接龙桥、三胡及绿永区的茅坝,上寨、龙咀一带。司治在今猴立堡老司城。宋仁宗时置散毛司,以覃野毛为散毛宣抚使司。元初为柔远州,寻废为散毛峒。至元三十一年五月,散毛峒主覃顺给朝廷贡方物,升其峒为散毛府,属四川行省,并置大旺宣抚司。至元(后)年间,置神 壁峒宣慰司,寻政宣抚司,领师壁镇抚所,师罗千户所。至正六年,“散毛峒全在叛,招降之”,立散毛誓崖军民宣抚司。至正十一年,立长官司四,巡检司七。

明玉珍据蜀时,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明初,复废为师壁峒。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边宣慰司,割其半为大田千户所,编户一里,领龙潭、大旺二安抚司,属重庆卫。洪武二十三年,废为散毛宣抚司,属湖广都司施州卫。领大旺安抚司、东流、腊壁蛮夷长官司,卯洞司、漫水司、百户司。永乐二年五月,置散毛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四年三月升宣抚司,领龙潭、大旺二安抚司,东流、腊壁二蛮夷长官司。清顺治初,仍为散毛宣抚司,领犬旺等司如故。康熙时,“宣抚使覃勋麟从讨吴逆有功,封镇远将军,沙溪六峒属焉,俱隶荆州府,寻改守备,领各司”。

东乡五路安抚司

东乡五路安抚司是从施南土司分治出来的。

东乡五路安抚司,古属蛮地,五代时覃氏已辖有此地。宋为细沙寨,元初沿宋制,后置东乡五路军民府。元至正十七年(1357)明玉珍据蜀,更置东乡五路宣抚司(由施南土司分治),施南土司司主覃大胜之三子覃天荣为第一任司主。永乐五年,领于施南土司。宣德三年,领摇把洞、上爱茶洞、下爱茶洞三长官司和镇远、隆奉二蛮夷官司。 

东乡五路安抚司从覃天荣任第一任司主起,历经覃天荣-覃忠……覃天允……覃岑……覃寿椿等十几任土司主,土司级别几经变换,至末任司主覃寿椿于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止,连同施南土司先代,覃氏共治该司449年。

雍正十三年,东乡土司因末任土司主覃寿椿之长子覃楚昭“罪废归流”,远徒他乡不袭(徒址不祥)。 

东乡五路安抚司的辖境,沿宣恩县椿木营毗恩施市石灰窑连建始景阳边界,原景阳境内立有东乡里碑。

“添平所”土司衙门

“添平所”土司衙门,通称所街衙门,民谓覃家衙门,建于所街乡留驾坪村。朱元璋建国,覃添顺归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受封颁给印颗,设置添平所。据《清同治石门县志》载:“添平,古三苗地,汉曰天台,唐曰五溪,宋曰龙阳,元曰天平,明洪武时改‘天’为 ‘添’,建所署守御边陲。明兴,有覃添顺内附,受封武德将军,添平千户所土官正千户,调征有功,朝迁旌赏,开设守衙所,隘,恩予世袭。大约覃氏自添顺以前世膺武职,代有多功。至添顺而益显,为添平始建之祖,故今谈者独举添顺云。其属地有土官千户三员,汉官居千户二员,十隘土官户十员,汉官百户一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通把五员”。一应杂徭免征,以资无俸无粮之官军,自备器械,把平守施州、施南、中建、上峒、中峒、下峒、东乡、散毛、蜡惹、蜡壁、大王、木栅、金峒、唐崖、卯峒、漫水、容美、桑植十八峒,控制诸苗关,为荆、澧、松、宜之要冲,石慈、九、永之藩蓠。添平原隶属常德卫,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置九溪,永定二卫,添平所改隶九溪卫。

石门添平土司文化城复建项目效果图

永定茅岗土司城

张家界土司城是原大庸国最早的古城遗址, 即彭氏土司永定土司城。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永定茅岗司第十五世土司覃纯一顺应潮流,三次上书请求“改土归流”,朝廷嘉其忠顺,封为世袭千总,准建世袭堂,修土司城堡。土司城,占地120多亩,集吊脚群楼、走马转角楼重叠组合,融为一体,是土家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凝聚地。城内遗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素有“南方紫禁城”之称。

以上为根据明清时大庸卫城建制而制成的大庸古城效果图

明洪武四年(1371年),茅岗峒民作乱,覃福祖奉命征平,即授茅岗隘长。当年覃添佑随父覃福祖又平茅岗峒民乱,覃添佑屡建奇功,封“开国镇夷将军”,被授为茅岗安抚使,覃添佑即为茅网土司第一任司主,辖区在今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内。

茅岗土司是覃氏世袭土司,土司级别几经变化,自覃添佑始,历覃添佑-覃文聪-覃朝-覃仲春-覃昊-覃良佑-覃尧芝-覃承坤-覃宗伊-覃瞻延-覃胤祚-覃洪治-覃声亟-覃纯一等十四任,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覃氏治理该司364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