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飞:如何扣题行文

 gfergfer 2020-07-07

如何扣题行文

——作文书简之十一

上周作文评讲结束,你又重写了一篇交给我。你重写的这篇作文较之前篇要充实,层次也清晰了一些,但如果放在考场,得分反而会很低。也许你会睁着疑惑的眼睛看着我,那么我就给你来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读一读你重写的这篇文章。

但使天涯深情在,何须指责鱼雁迟

杜甫在《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漫天战火的年代,家书寄托了一个家庭的思念与牵挂,也将他们从痛苦的等待中解救出来。从过去的几十代人手中延传至今的书信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淡出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事物都处于新旧更替的过程,为了追求高效,在现代人眼中一些所谓的情怀正被无情地抛弃。

无论是学习或者是生活,质量和效率成了做事的准则,现在的人就仿佛不断工作的机器,眼里只剩下标准的数字化,在连轴运转的生活中,逐渐麻木了心灵,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而书信便成了这一进步中的陪葬品。当初相隔了百里千里的人翘首等待了多日才得此一封书信,品味着彼此多日前的喜怒哀乐,如同食物变了质。这种不及时性使得书信这一形式从历史的长河中被淘汰,冠以“落后”的虚名。于是,诞生出“电子邮件”,“QQ”,“微信”等众多替代品。人们逐渐习惯并依赖于这些交流软件,乐此不疲。笔杆很少再拿起,随同泛黄的空白信纸慢慢积满时间的灰尘。沟通的快捷及时,也使得人们不用再字句斟酌于字里行间的言辞,发送出去的消息少了鲜活灵动。

在这一环境中,《见字如面》这档文化节目从各类充斥嘻嘻哈哈的综艺类节目中脱颖而出。以明星读信的形式,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回到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中。观看这一节目的人,放下一颗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去聆听每个历经推敲的文字和蕴藏了无限情思的语句,这或许便是它成功的原因。

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原因,它可以随时代的发展进步,但绝不能消失。书信,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情感,否则晏殊何以写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千古名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哪怕相隔再远,也终有到达的一天,又何必只在意时间的长短而忽视了信中的思念呢?

书信,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于过去,它是两人相互交流的依靠,而现在,它将人们从忙碌的现实中抽身出来,重拾笔杆,回归质朴,以自己最真挚的情感为单调的生活调味。在前进的道路上,累了就停下歇歇,欣赏书信中独特的风景。给自己,给亲人,朋友写一封信,记录下我们情感的纯真与纯粹。

重读这篇文章,不知你有何感受?如果从这篇文章倒推你所写的作文题目,我能想到“消失的美好”、“在变革中坚守”、“美的祭奠”、“传统文化生活”等关键词,而我绝不会将这篇文章跟你写作的题目联系起来。你写的作文题目材料是:“‘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核心概念是“碰撞”,而我想问你,你这篇文章中有出现“碰撞”一词吗?也许你会辩解,文中虽然没有出现“碰撞”一词,却是围绕“碰撞”来写的。而我想跟你说的是,你这篇文章尽管是围绕“碰撞”来写,但扣题不紧,与题意若即若离,风险系数颇高。考场作文尤其是考场议论文不仅要暗扣,而且要明扣,你需要在关键处点出题料中的核心词,让“碰撞”不断呈现在阅卷老师的视野里。

先看你拟的作文题目,“但使天涯深情在,何须指责鱼雁迟”,这个题目很有诗意,却不太切题。这句诗指出了传统书信缓慢的特点,却没有与“碰撞”产生勾联。结合你文章的内容,你所拟的题目应该蕴含“在碰撞中融合”之意。传统书信的缓慢与现代社会的快捷产生碰撞、形成冲突,那么如何解决矛盾呢?所拟的题目应该与材料核心词建立深度关联。

再来看第一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的是战乱年代家书的价值,不具有普遍意义。此外,文章开头应有入题句,而你这段文字没有。可能你没有想深想透,所以表达有些含糊。我替你将这一段修改如下:

唐朝李绅在端州收到一份家书,喜不自禁:“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万金。”可以想见,这份书信缓缓而来的时候,拆信人内心的喜悦溢出了嘴角。然而,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里却难觅家书的身影,家书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书信文化遭遇冷落,折射的正是慢生活与快生活的碰撞。

开头直接点出“慢生活与快生活的碰撞”,便于下文集中笔墨进行论证。你原来的第二段写了两层意思,一是书信被淘汰的原因,二是电子邮件等的弊端。对于应试议论文而言,最好一段集中讲明一个意思。作为第二段,一般要紧承首段,扣住核心概念分析,你可以这样写:“这种碰撞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书信文化代表的是一种缓慢的、回向内心的生活方式,当它与快节奏的时代相遇,自然难免会产生冲突。……”这样就可深入分析碰撞产生的原因。

原文第三段所举的《见字如面》的例子,可作问题解决来看:“既然这种碰撞在所难免,那么我们如何在碰撞中尽量减少损失?……《见字如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碰撞中融合。……”传统书信代表的是一种缓慢的、审美的生活方式,尽管与快生活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我们也不应该完全抛弃这种精神生活方式。

你看,这样修改后,是不是就比较扣题了?你要记住,作文题目就是放风筝的线,无论风筝飞得多高,都要牢牢依靠这根线;若风筝挣脱了这根线,只能漫天飞舞后迅速下坠。

怎样才算是扣题行文呢?我举一篇佳作为例。是2015年苏锡常镇二模的作文题:“‘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我们来看一篇佳作。

走!我们缓步疾行

①当“再见,苏州!”挂上了蓝色书屋的小门,悄然无息。这个快节奏的都市里,人们行色匆匆,又有谁会在意一家书店的离去。

②独立书店就像是和蔼的老人,曾为我们的童年编织一个个美丽的通话,也曾让我们睁大惊奇的眼睛。然而,当我们逐渐长大,那些步履缓缓的老人再也追不上这个时代的疾行,被落在了后面。人们的脚步不会再为这些老书店停驻,买书早已是手指点点的事了。但真的是他们走得太慢了吗?会不会是我们走路太急?

   ③其实,蓝色书屋的再见只是个隐喻。正像另一家书店的名字“慢书房”所揭示的一样,与我们再见的,其实是一种放慢脚步、欣赏生活的心境。现代人对速度与效率的追求删除了所有慢节奏的生活情趣,我们互相推挤着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却忘了,也无法欣赏沿途的风景。

④有太多的风景只有慢下来,才能看见。在书籍里寻找思想碰撞的火花;在静谧的小镇缓缓而行,去看每一朵花的缤纷;在生活中停下匆匆的脚步,去感受亲人间的温情、朋友间的挚谊……这些我们平日里缺少的感受,正是只有慢下脚步才能欣赏到、感悟到的。正像梅花尼子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其实无限春光,无尽美好,从未消失于世,只要我们放慢脚步,甚至往回走走,便可寻到。

⑤纪伯伦曾感慨:“奇怪的是,你竟可怜那脚下慢的人,而不可怜那心里慢的人;可怜那盲于目的的人,而不可怜那盲于心的人。”观望四周,那些脚下匆匆、目的鲜明的人,往往是慢于心、盲于心的。他们追逐的世俗功利,到底只如过眼烟云。其实,慢下来,你才能真正快起来。慢下来让我们能够真正叩问内心,让我们看清生活,从而坚定真实有价值的方向,笃步前行。从而在世人困囿的迷宫中走出,快步前进。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追随别人的匆匆,慢下来,静下来,自己才能走出一条无限风光的路来。

⑥“慢慢走,欣赏啊!”这不仅仅是对行旅匆匆的劝喻,更是生命缤纷的真谛。只有放慢脚步,我么才能走出囹圄,疾行而进;才能在欣赏美景时,不失去心的目的地。

这篇作文能得到高分,除了富有思辨、结构精巧、素材丰厚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能紧扣题意行文。题目中的主要矛盾是“慢”与“快”,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矛盾进行说理。先看题目“走!我们缓步疾行”,巧妙地将“慢”与“快”植入其中,不是一味地为“慢”唱赞歌,而是着眼于当下及未来对“慢”进行了切实的思考。

再看第①段,从蓝色书屋的消失写起,颇有新意,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慢”,但蓝色书屋所代表的“慢生活”已蕴含其内。果真第②段就直接点破了“慢”:“但真的是他们走得太慢了吗?会不会是我们走路太急?”第③段由表及里,揭示“慢”的实质。第④段分析慢下来的好处,揭示“慢”的价值。第⑤段指出方法“慢下来,才能真正快起来”。最后一段,发出呼吁。你看下,这篇文章处处有“慢”,扣题很紧。

应试写作是兼具规定性与自由性的写作,“规定性”要求你必须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写作,“自由性”则要求你发挥创造力,在许可的范围内自由书写。你在应试作文中应把握好一个度,不可太“死”,亦不可太“活”。过分拘泥于题目,写作时则会小心翼翼、畏首畏尾;完全无视题目,天马行空,写作固然酣畅,得分必然惨淡。因此,我建议你,在读透题意的前提下,放胆为文,同时在行文时应有扣题意识。就像船儿紧贴着水波前行一样,在写作时要让你的文字紧贴着题旨。

徐飞,苏州工业园区语文教研员,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挂职副校长,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培班讲师,“大夏书系”特约编辑,《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0余篇,出版《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从此爱上写作》、“原点作文”丛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