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曰”带给我们的生命思考!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中国儒家的《论语》蕴含丰富的思想,传承了几千年,现在依然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利器,具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引领意义。其中里面出现最多的就是“子曰”片段。今天为大家精选了一部分,一起来学习提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意思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真正的仁者,却讨厌、憎恶缺乏仁德的人。喜欢“仁”这种境界的人,除了“仁”这种最高的道德追求,不会再崇尚什么别的了。讨厌、憎恶缺乏仁德之人的人怎么能称作是仁者呢?真正的仁者一定能包容万物,有容人之心,用自己的仁心来感化、教化别人,一定不会把不仁加诸到别人身上。其实追求“仁”是很难的,很少有人能在一天之内时时刻刻、所有的用心处事都完全符合仁道。但其实追求仁又很简单,只要你立志去做,就一定能做到。我还没听说有谁因为自身的力量不够而没有达到“仁”的境界,只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意志不坚定罢了。也许真的有因为自己力量不够而做不到的,但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评语——我们如何才能修仁闻道?孔子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战胜自已的欲望;第二要学会宽以待人,要宽容。虽然修行仁德非常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努力做好每一天,谁都可以修仁有成。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语——相对于孔老夫子所说的恶,佛祖称之谓苦。由人的生存本能演变的欲望左右了人心,所以人心趋恶;而世事无常使得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以人生为苦。

佛祖的办法很武断,把所有欲望都戒了;再由戒生定,戒得时间长了,麻木了,欲求不强烈了,直至没了欲望;再由定生慧,人心重新变得强大,不再受欲望所左右并了撑控自心。戒定慧,这是佛教修行的三步曲。所以感觉佛教的涅槃有重生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孔子应对恶或苦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人的自然愿望和道德去做事就行了,不需要把欲望都戒除。既不清苦,又简单实效。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意思是:十世以后的事可以预知吗?先生说:殷代沿袭了夏代的礼,所废除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代沿袭了殷代的礼,所废除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代的,即使一百世以后都是可以预知的。

评语——如今社会,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于政体都不同以往了,许多人认为现在已经完全和前代划清界线,毫无瓜葛了。其实,只要人们追求和平幸福的生活目标没有改变,礼之本便不会改变,只是较之以往,损益的程度更深、更广而已。

人心是向善的,仁义礼智信是世间永远不可或缺的,它是永存不变的,此乃礼之大体。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意识是:不是自己应当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这是谄媚。遇见合乎道义的事,却没有挺身而出,这是没有勇气。

评语——谄者,有非分之求,不以正道得之,不可长久也。勇者,心中有道义,且能为者也。这两件事,貌似不相类,但却是当时社会的普遍陋习,所以夫子直言之,以警门人弟子谨慎而为。其实,纵观古今,此二事一直存在,君不见,现代社会中有多少趋炎附势的谄媚者,有多少人为了利益和诱惑,铤而走险踏上了邪道。所以我们同样应该小心谨慎,努力而为,去谄,留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